□本刊記者 鮑鋒
抓住機遇狠抓落實乘勢
——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于海南發展的重要論述
□本刊記者 鮑鋒
2008年和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三年兩次考察海南。這個時段正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銜接點,也是海南發展的重要節點。
三年兩次考察一地,這在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日程和工作安排中并不多見。這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南人民的關懷和對海南發展的高度重視。總書記希望海南廣大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努力實現海南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更是為海南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胡錦濤總書記近年足跡踏遍瓊州大地。
時間追溯到2004年4月。胡錦濤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后,首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并考察海南,地點是瓊海市和海口市。他在考察中強調,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發展經濟,興瓊富民。
2008年以來,胡錦濤3年之中又兩次考察海南,先后到海口、洋浦、東方、樂東、三亞等地,深入鄉村、企業、港口、農家,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行調查研究,同各族干部群眾共商改革發展大計。在考察過程中,胡錦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海南當前及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這里有必要對胡錦濤近年關于海南發展的重要指示作一個概述。
2006年12月,胡錦濤在同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談話時,明確要求海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推動海南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4月7日下午,正在海南考察的胡錦濤專門到海南省博物館,參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成就展。胡錦濤在觀看展覽、聽取介紹后,深有感觸地說: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實踐充分證明,中央關于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2008年4月8日上午,胡錦濤來到國家級開發區洋浦這塊熱土。胡錦濤在考察中希望,海南要著力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
2008年4月,胡錦濤在海南考察時指出:“博鰲亞洲論壇設在海南,海南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一平臺,廣交朋友,廣拓商機,全面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2011年4月14日,胡錦濤在海南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致辭時說:海南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海南正在邁開步伐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和生態省的目標前進。
2011年4月15日至16日,胡錦濤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希望海南廣大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努力實現海南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
2011年4月16日,胡錦濤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考察時指出:中央已作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大戰略決策,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也已批準。對海南來說,現在的關鍵是要抓住機遇、狠抓落實。
從2006年12月胡錦濤在同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談話時,明確要求海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推動海南又好又快發展,到2011年4月16日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考察時,指出海南的關鍵是要抓住機遇、狠抓落實,胡錦濤在不同時期關于海南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既是一個整體,一脈相承,又具有時代特征,層層遞進。整個論述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將激勵、指引海南人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胡錦濤三年兩次考察海南,從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方式、發展目的等方面,對海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點燃了海南人民加快發展的激情,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創新活力。
過去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重要指示,率領全省人民真抓實干,實現了海南超常規發展。過去5年,是海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是海南經濟總量提升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是海南改革開放攻堅力度最大、體制機制創新最具活力的時期之一;是海南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之一,是海南廣大干部群眾親切稱頌的“黃金五年”。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努力實現海南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
“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互為條件、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缺一不可。
在四大目標中,“經濟繁榮”居首,這是對海南省情的科學判斷,發展經濟是海南的頭等大事。近年來,海南堅持發展為先、發展為大、發展為重,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省委書記衛留成多次強調,如果我們不抓住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就會犯錯誤吃大虧,就會辜負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期望。他指出,“海南不僅要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國占據一席之地,也要以自己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來顯示社會主義大特區的優越性。”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在2005年完成“千百億跨越”后,2010年全省生產總產總值是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長13.3%。2010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長31.6%。經濟總量超50億元的市縣由2005年的4個增加到2010年的11個,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10億元的市縣由1個增加到6個。
投資力度和基礎設施水平的大幅提升,是海南發展的重要體現。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78億元,是“十五”的2.8倍,年均增長25.8%。海南有史以來最大工程——全長308公里的東環鐵路建成通車,西環既有鐵路完成提速改造。累計新建農村和墾區公路1.5萬公里、高速公路34公里,新開通國際國內航空航線101條,海口美蘭、三亞鳳凰機場擴建成功;海口繞城高速公路建成;新建了一批萬噸級泊位港口碼頭,新增港口年吞吐量4355萬噸、80萬標準集裝箱,新增水庫庫容8.36億立方米,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52萬千瓦,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加快,新一代3G網絡基本建成,全省鄉鎮100%通無線寬帶、20戶以上自然村100%通電話。
過去5年,海南發展成就巨大。但毋庸諱言,海南目前的發展水平與先進地區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加快發展,仍然是海南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緊迫的任務。
社會和諧,是經濟繁榮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
近年來,海南最大限度增加和諧穩定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通過加強全省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兩搶一盜”、毒品犯罪等突出問題實行專項整治,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不斷增強。多年來海南保持了在重大節日、重要敏感期無重大治安案件、無重大政治事件、無集體進京上訪的“三個零記錄”。
目前海南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存在問題也不少。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很平衡,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等等。我們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理順分配關系,解決社會公平“核心問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維護社會安全的“防護網”;要加強群眾和信訪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察民情,聽民聲,化民怨,解民憂,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努力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環境優美,是海南發展的突出優勢和長期依托,是海南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保護好海南的環境,是胡錦濤總書記一直高度關注的問題。2008年4月考察海南時,胡錦濤反復強調,海南一定要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今年4月考察海南時,胡錦濤再次強調了保護生態環境對海南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近年來,海南著力創造優美環境,打造“全國人民的后花園”和“世界一流的海島度假休閑勝地”。為了讓環境更優美,海南堅持以生態優化為主導,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與環境穩定改善,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的“三贏”。特別是“十一五”期間,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全省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從2005年的55.5%提高到2010年的60.2%。近年持續開展的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不可否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臟、亂、差”問題仍然突出。我們要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大力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努力向“環境優美”的目標邁進。
人民幸福,也就是民生工作,是我們全部工作的落腳點。
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作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08年省委全會通過了《關于大力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意見》,明確提出省和市縣每年新增財力的55%以上必須用于改善民生,集中解決一些重點民生問題。從教育、就業,到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體系建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民增收,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民生賬單”上的七大工程,逐一夢想成真。過去的5年,全省民生共投入952.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凈增745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凈增2271元,分別增長84.3%、75.6%。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海南經濟欠發達,財政收入總量小,社會事業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基本公共服務欠賬較多,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社會群體之間的民生狀況差異較大,民生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希望海南廣大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旅游資源,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就是要緊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海南近年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全省的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2.7∶26.2∶41.1優化為26.3∶27.6∶46.1,第三產業比重上升5個百分點、對“十一五”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3%,旅游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型升級,并帶動現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油氣化工、漿紙等新型工業不斷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迅速興起,海洋經濟開始起步;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成效突出,海南作為國家重要的冬季瓜菜、熱帶水果、南繁育種和水產基地的作用日益凸顯。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海南要“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海南近年改革開放的最大突破,就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去年相繼下發,國際旅游島建設全面展開。
國際旅游島開局之年,海南完成了一系列項目,推進了國家賦予的多項政策落地開花。4月20日,世人矚目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實施。這是國家賦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重要的政策支持之一,是對我國現行免稅購物政策的一項突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嘗試,充分體現了經濟特區的“對外政策窗口”功能。
但是,建設國際旅游島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海南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小,欠發達的省情尚未根本改變;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城鎮化程度不高;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仍較滯后;對外開放水平與國際旅游島不相匹配;旅游要素雷同,與旅游要素相配套的設施不完善,等等。從人的因素看,我們干部隊伍的知識、能力、素質還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機關的思想作風、行政效能,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各方面建設人才匱乏,等等。這些需要我們繼續下大氣力認真加以解決。
5年來,海南改革開放的大動作還有:一是農墾管理體制實現由省部共管到海南省全面管理的重大改革,激發了農墾活力,改善了墾區民生。二是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下放了200項行政管理權,增強了市縣發展活力。三是順利完成了839家省屬國有企業的關閉破產和改制。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四是醫藥衛生、文化體制等各項改革成效明顯。五是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益大幅提高,金融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六是土地林地糾紛、債務糾紛、就業社保、旅游車管理體制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七是洋浦保稅港區、海口綜合保稅區先后封關運行,對外交流、區域合作和招商引資、進出口貿易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胡錦濤總書記特別關注的海南生態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12年來全省共投入10多億元造林資金,造林面積累計達600多萬畝。截至2010年底,海南森林面積達到3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2%;建立了逐年增長的生態補償機制,中部核心生態區得到有效保護;形成了覆蓋全省主要城鎮的垃圾污水處理體系,垃圾無害化和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分別達到86%和70%;強力推進了節能減排;文明生態村累計建成11461個。在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森林覆蓋率每年增長近1個百分點,環境、大氣、河湖和近海海域水體質量保持全國一流。過去的5年,是海南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最大、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的5年。
但是按照中央“率先建成生態省”的要求和生態省“要有80%的地級市達到國家生態市標準”,海南已經明顯落后。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區、市)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建設外,陜西、河南、湖南、云南、廣東等省也在陸續啟動并積極開展生態省建設。海南曾在全國生態省建設中發揮了領頭羊作用,功不可沒。但近年來,“生態省”、“建設生態省”、“生態省建設”等“流行語”已沉寂。胡錦濤在三亞歡迎金磚國家領導人致辭時指出“海南正在邁開步伐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和生態省的目標前進”后,“建設生態省”才再度熱絡。12年后的今天,起步最早的海南生態省建設能否繼續領跑全國,有待于我們加大發力。
“黃金五年”為海南“十二五”發展,為實現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宏偉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后需繼續努力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指示,抓住機遇,狠抓落實,乘勢而上。
首先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
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曾經有過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但由于我們對此認識不足,急功近利,未能很好地駕馭和把握,使海南不僅錯失良機,還陷入了泡沫經濟的泥淖中十多年不能自拔。海南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由此繼續拉開。
建設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海南迎來了第二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這也是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中央對海南發展給予的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支持。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更是為海南帶來了機遇疊加的效應。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精辟地論述過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無論是從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看,還是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歷史一再表明,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握住了機遇,落后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弄潮兒;而喪失了機遇,原本強盛的國家和民族也會不進則退,成為時代發展的落伍者。”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第二個年頭。《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從空間布局、基礎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動計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全面揚帆起航勾畫了基本藍圖和行動綱領。抓住了這次歷史發展機遇,海南完全有可能后來居上,10年后步入中等發達省份的行列。
其次,就是狠抓落實。
國際旅游島建設一年多來,海南許多工作落實到位,執行到位,開局良好。如戰勝了海南歷史罕見的持續強降雨災害;海南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能源項目昌江核電工程正式開工;東環高速鐵路全線開通;“一號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順利推進,按建設規模和人口總量比建設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兩倍。今年以來開展的旅游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進一步規范了旅游市場,提升了海南“軟實力”,維護了海南形象。今年前4個月全省各項經濟指標全面趨好。
當前,中央關于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大戰略決策已經明確,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批準。目標明確了,政策給了,規劃有了,關鍵就是抓落實。
4月26日,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在海口調研時指出,胡錦濤總書記三年兩次來海南參加重要國事活動并在海南考察指導工作,這都是海南發展的重大機遇。……全省干部群眾要全力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狠抓落實,才能抓住機遇。機遇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缺乏只爭朝夕的精神,只會“坐失良機”。
狠抓落實,重在務“實”。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多一點真抓實干,少一點華而不實,增強對事業的緊迫感、責任感、危機感。
狠抓落實,核心還是人的問題。目前海南一些地方、部門,包括一些領導干部,作風漂浮,沽名釣譽;眼睛只對上不對下,應付檢查,抱有錯誤的“政績觀”。盡管這些不良作風只是少數個別現象,其危害和影響決不可低估,必須堅決扭轉。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的宏偉大業,征程漫漫,任重道遠。一年多來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歷程,12年的生態省建設之路,23年經濟特區的巨大發展,為海南發展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狠抓落實,加快發展,就一定能創造海南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