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丁友
(紹興文理學院 元培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制約大學生體育能力發展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
余丁友
(紹興文理學院 元培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運用問卷和建模等方法,對制約大學生體育能力發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討論。結果表明:在高中階段,切勿隨意調停體育課,學校和家長要積極鼓動他們體育鍛煉,努力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大學階段,優化教師隊伍,大力發展體育社團,加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教育;臨近畢業階段,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提高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同時也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對策。
制約;大學生;體育能力;發展對策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各級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推進,體育教育也在同步更新,其體系正向一個開放、多元、動態的方向發展。在這大力發展之際,由于受多種原因的制約,一個突出的表現“我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卻在下降、鍛煉能力缺乏”。 為此,本課題組以近幾年對此問題研究的文獻為基礎,以大學階段為研究中心,向前擴充到高中階段,向后延伸至畢業臨近階段,這樣也許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其目的是為提高其體育鍛煉能力,并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我國培養身體健康的人才。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在紹興的高校大學生700名,學校涉及紹興文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越秀外國語學院、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收集和整理近10年來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資料,了解研究程度和前沿。
1.2.2 量表測試和個別訪談。隨機抽取相關在紹高校大學生各100名,運用量表和問卷測試,并向個別同學了解相關內容。
1.2.3 專家咨詢。通過咨詢相關高校公共體育教研室(部)的領導,了解教學項目的布局、教學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情況。咨詢相關高校的團委、招生就業處領導,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等方面內容。
1.2.4 數理統計和建模分析。對測得和訪談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對策。
2.1總體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問卷700份,實際回收有效卷675份,回收有效率達96%。訪談人數達125人。單位涉及在紹高校7所。從表1得知,本次調查男女比率,分別為59%和41%;大一、二和大三以上的人數比率,分別為52%和48%。全部達到預期要求。另外,我們對后續三個階段(高中、大學、臨近畢業)的調查結果也進行篩選,選取了較高的幾個欄目加以分析。

表1 總 體 情 況
注:高職院校在校時間為三年,體育課在前二年開設
2.2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情況分析
對這一問題,本課題組預期設想分為二大塊,首先是學生本人在高中階段對學習、生活、鍛煉的認識;其次是學校、家長對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要求。
2.2.1 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學習、生活和鍛煉的認識分析。從表2得知,高考的壓力對參加體育鍛煉的影響最大,排位第一(97%)。這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是吻合的。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將直接造成下列欄目的不利。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達89%(第二);校園體育活動氛圍較弱73.7%(第四);體育能力和身體健康狀況下降72.7%(第五)和64.4%(第六)。雖說他們對體育活動有較大的興趣83%(第三),但需要外界的支持。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對高考制度要不斷完善;其次學校要正確引導;再次體育職能部門要積極營造運動氛圍,畢竟健康還是第一。
張衡[20]采用Syamlal-O′brien曳力雙流體模型,對3 t/h振動流化床內5、10 mm單粒徑褐煤床層空隙率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隨床層高度增加,褐煤所占比率越來越小。對160 t/h振動流化床內1、5、10 mm不同粒徑褐煤在不同風速條件(0、1、1.5、1.7、1.8、2.0、2.5 m/s)床層空隙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1、5 mm褐煤流化效果較好,建議干燥時將褐煤粉碎成小顆粒。

表2 學 生 在 高 中 階 段 的 情 況
2.2.2 學校、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分析。從表3得知,很少有學校要求(尤其是高三)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體育活動”,達96%,排位第一。在這一階段,隨意調停體育課的現象也十分嚴重88.4%(第三)。至于家長常常督促自己子女加強體育鍛煉的思想還是比較好的88.6%(第二),但在訪談中我得知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絕大部分家長雖然經常提示,可從不強求,也不親自出馬帶領,真正做到的只有個別。我想這一問題很好理解,此時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時期。至于學生對本校的體育設施等均較滿意84%(第四)。另外,對高中階段的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模式、方法手段也反映出了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提高。

表3 學校、家長對體育活動的態度
2.3高校階段的深入分析
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未階段,是學生體育能力發展并養成鍛煉習慣的一個最重要階段。本階段預期設想內容涉及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布局、教學模式和方法、場地設施、課外活動和大三大四的活動情況等方面。
2.3.1 培養方案對學生體育能力發展的調查分析。高校體育的培養方案,即大一、大二開設公共體育課。我們想有其理由所在,對于高校學習的三年或四年均有其嚴格的計劃安排,這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修改的。從表4得知。排位第一的是大學階段開設兩年體育課無法滿足他們的運動需要,達96.2%。對此,學生在認識上可能有偏差,認為只有在教師的組織幫助下在稱得上體育課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校體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能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目前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有88.4%的同學認為需要改革(排位第二)和80.8%的同學認為對目前的開設的課程不滿意。我們認為,對于學生的知識獲取是多途徑的,但主要來源于教學。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其科學鍛煉的方法手段,更為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其運動能力(包括運動處方的制訂和醫務監督能力等)。另外由于受師資的影響,一些學生較喜愛的時尚運動項目無法開設,達不到學生的需要也是原因之一。
對于俱樂部制的體育課組織形式,學生可能還模糊不清無法做出正確定義。專門的體育理論課,一般在大綱上可能出現的比例較少,但在這次調查過程中側面也反映出,實際我們的學生對這方面的要求還是很強烈的,比如當不開體育課時,他就不知道自己獨立鍛煉從何著手,體育俱樂部制又是怎么樣的等等,因而在這一方面教學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表4 對高校培養方案的認識
2.3.2 項目布局、場地設施等方面對發展體育能力的影響分析。從表5得知,教師的教學水平、負責態度及場地器材的充足程度是影響大學生體育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高達98%,排位全部欄目首位。這就印證了影響學生體育能力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學質量的好壞是最主要的,要提高教學質量必要的場地器材是前提保證。對于目前學校開設的教學項目的認可度達86.6%(排位第二),絕大部分學生均較能認可。但學生又表現出開設新型項目的強烈欲望,這又為我們發出了信號,當今學生追求時尚是他們的需要,因此,我們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對于后續的幾項欄目學生基本能認可,與目前高校的現狀也基本吻合。要注意的是各高校的體育職能部門對課外體育活動這一塊一定要有序安排。另外要提醒我們的學生管理部門有58.9%的同學在課外活動時間從事其它活動。

表5 項目布局、場地設施和課外活動的情況
2.3.3 學生自身的行為表現對提高體育能力的調查分析。從表6得知,健康與提高體育能力的關系度排在首位達96.1%,說明他們清晰兩者之間的關系程度。對體育教學中所獲取的理論知識可能還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排第二達86.9%。自我判斷其運動能力排第三(78.6%),這可能與其現在身體狀況良好有關,與訪談中所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吻合。學生認為我現在身體好能打球不生病就是運動能力強的表現,我們認為運動能力強上述只代表了一方面;更重要的要有持之以恒的鍛煉行為,要具備自我醫務監督和制訂計劃的能力。從下面的二個欄目就說明了,每周參加體育鍛煉小于等于3次,每次小于等于30min的同學占了68.8%。另外,制定鍛煉計劃能力方面是排在全部欄目最后49.6%。是我們后續教學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表6 學生的行為及心理活動情況
2.4未來期盼對體育能力提高的影響分析
從表7得知,完成學業、就業對體育活動的影響是肯定的,得到了95.1%的同學認可(排位第一)。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作為一個沒想繼續深造的大學生而言,就想快點完成學業快點就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提升,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將越來越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隨之而來的社會保障機制也越來越全,因而第二個欄目也是同學所認可的達89.7%(排第二)。對于第三和第四欄目均做了正確的回答,分別為74.6%和66.3%。但有文獻研究表明,90后的學生在毅力方面卻十分缺乏。雖然他們在內心中十分清晰,但真正要做到卻十分難。對此,我們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要多注重這方面的培養。

表7 未來期盼對體育能力發展的情況
3.1高中階段
堅持學習與身體鍛煉并存;切勿隨意調停體育課,積極營造活動氛圍;家長要積極督促、鼓勵,最好親自參與。
3.2大學階段
大力發展體育社團建設,積極彌補培養方案上的不足;努力實現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優化結構,建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保留主流項目的基礎上,積極引入新型時尚的體育項目;有序組織課外體育活動,豐富體育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認識。
3.3臨近畢業階段
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提高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
[1] 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張洪潭.技術健身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珍泉.高校體育改革與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
[5] 鄭國金.高校體育應注重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1999(2).
[6] 吳洪革.關于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1999(6).
[7] 文才新.高校體育改革設想[J].安徽體育科技,1999(2).
[8] 衢寶奎.教育理論研究進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9] 吳慶麟.學習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0] 郭卜樂.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TheFactor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ofRestrictingtheUniversityStudentsSportsAbility
YU Ding-you
(Yuanpei College,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scusses the factors of the restrict on the university sports ability development by the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modeling.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high school stage,PE class can not be stop.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ents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d student to exercise body and tried to create a fine sports atmosphere. At University phase, optimizing the teachers team, devotes to developing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of exercising. During the graduation stages,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cognitive ability by some actively means. Finally,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e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blity of sports.
restrict; university student;sports ability;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紹興市教育局2009年度教改課題(紹市教高[2009]105號)
2011-04-28
余丁友(1963-),男,浙江諸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
1004-3624(2011)05-0039-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