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華詳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政策研究室,新疆烏魯木齊 830003)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往來會越來越頻繁。隨著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合作項目需要實施,國際貿易、服務和投資會不斷增加,與之相伴的國際爭端不斷增加也是在所難免的。[1]如果雙方都能致力于互相學習和了解對方的法律規則,能共同完善貿易、服務和投資領域的法律協調機制,積極構建和諧的爭端解決機制,改善合作發展的法治環境,這將是一種雙贏的發展模式。國際合作發展的事實一再提醒人們,規范維系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日益廣泛的溝通與交流,是離不開法律協調的。而解決涉及國際政治、經濟、軍事、領土和安全等諸多領域的復雜問題,都迫切需要比較法學研究來參與探索積極有效的途徑。
隨著全球區域合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中國目前正與全球五大洲的 31個國家和地區建設 14個自由貿易區,簽署自貿協定 8個,其中已實施的有 7個,涵蓋 2008年中國外貿總額的 1/4。中國的決策正在影響著整個世界,世界各國也都在密切關注著中國經濟的走向。中國正進一步加強與國外的能源、經濟等多領域的合作,中國企業正快步實施著走出去戰略,中國制造業正加速投資海外。而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對加速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應對外部沖擊,保持區域內部穩定,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也都有著更加深刻、迫切和一致的認識。如東盟正在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合作,[2]不斷謀求鞏固和發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關系,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走得更穩更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實踐證明,謀求國際合作、共同發展和應對危機及抵御外部風險,減少國際經貿合作中的爭端與失衡,直接的連接點就是法律。比較法學研究既能有效地促進一致,解決沖突,推進條約締結,保障國際經貿合作的順利開展,也是構建國際貿易爭端協調機制的重要途徑,能夠在國際貿易爭端協調機制建設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應以進一步加強比較法學研究為基礎,不斷推進國際貿易爭端協調機制的完善。為此,比較法學研究必須跨越傳統的“一對一”的比較研究,積極立足于面向世界范圍的整體性、綜合性的比較研究。
和平與發展雖然仍是時代的主題,但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世界政治與經濟的互動卻頗為異常,世界局勢也越發詭秘多變。國際經貿合作與發展是政治斗爭的基礎、過程與結果。所以,合作與發展既要兼顧國內外市場、又要兼顧各方的利益。發展的態勢是既要競爭又要合作。“經濟發展離不開健全法律體系的支撐,但隨著世界各國法制建設的快速發展,面對越來越健全的法律體系,越來越多的法律,越來越復雜的適用關系,”[3]面對著大量世界性和區域性的法律規則,面對著對抗、沖突、滲透和融合的復雜關系,面對著各個層次、各種類型法律規則之間日趨復雜化的關系,各種主體都迫切需要充分交流與協商,彼此借鑒和吸收所需要的法律成果,以便在具體法律制度、措施、法律價值和理念等方面達成更多共識,[4]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比較法學研究者來推進法律走向協調與和諧,這就需要比較法學研究者做更多的深入研究,體現出更高的智慧,作出更多的新貢獻。
比較法學作為法學乃至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方法,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世界各國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每當比較法學研究受到重視,科研成果順利運用于社會實踐的時候,不但比較法學研究、比較法學教育事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順利推進,而且社會發展也會走向和諧、穩定與繁榮,國際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事業會得到快速發展;而每當忽視比較法學研究,對比較法學研究采取虛無主義態度的時候,不但比較法學研究和比較法學教育會萎縮,民主法制建設也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和發展動力,社會秩序會遭到破壞,國際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會遭受挫折,這是世界各國在發展歷程中取得的共同的經驗教訓。當前,放眼全球,面對世界經濟深刻復雜變化的新形勢,舊的經濟發展格局不斷被打破,世界經濟結構面臨著深刻調整,隨著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世界經濟治理機制的變革在艱難之中推進。科學技術發展不斷孕育著新的產業突破,資源環境壓力不斷轉化為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整體實力不斷上升,世界多極化格局呈深入發展之勢。面對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中的新挑戰、新機遇,大改革、大發展、大變化、大跨越已是必然之趨勢。如何把握大變化格局之中的大趨勢,應對大調整之中的大挑戰,抓住大變化之中的大機遇,積極破解發展之中的重大難題,已是新時期比較法學研究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比較法學研究者應對被考察的特定外國法賴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文化傳統、社會制度與社會狀況等背景有清楚的了解,只有這樣,比較法學研究才能正確地展開,才可能獲得其應有的發現和準確的判斷。比較法學研究者應將目的和目標確定在從萬千個性中尋求共性,尋求體現著某種程度的世界和諧理想,探索具有觸動人類本性的感召力,開辟追求世界和諧理想的法律途徑。比較法學研究者應放眼于整個世界法律文化乃至整個世界文化,給人們展示和提供一個超然于個別法律文化和個別法律世界的思想天地,努力使比較法學研究更具有人文的魅力與優雅,更具有自然的神秘與誘惑,更能滿足理性者的好奇與求知欲,從而使自己具有超越自我,心存世界的膽識與魄力,練就成為世界學者的品位。比較法學研究者應重視將具體而單一的、自身或本國的法學研究置身于世界法學研究和法律文化建設之中,并努力從對比和對立的研究中發現和尋求自我,積極滿足不同主體利益的訴求,深入認知世界的無限,深刻認知自我發展的永恒與無限,堅定探索的勇氣與信心,不斷拓展研究視野、提升比較研究的智慧和能力,并且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比較法學,推動世界法制文明建設。
比較法學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要探尋、發現和創造那些有利于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行為準則,就是要發現和構建一種屬于全人類的、和諧的法律文明。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日益廣泛的交流溝通所促成的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國際經貿合作,必然要推動區域內部法律的協調與和諧。如歐洲聯盟內部法律的逐步一體化;各種國際性的貿易條約和調整特定領域法律關系的公約;國家間的各種雙邊條約以及各種程序法中的諸多規則,都已經或多或少地體現著人類共同遵循的一般原則。國際社會的發展充分表明,各個國家之間,整個人類社會之間越來越注重法律的協調或和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共同需要。而法律發展史也已經充分證明,在此過程中,比較法學的作用是獨特而不可缺少的,它是探索國家之間,國際社會之間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共同遵循的行為規則,是調整人類社會和諧關系,實現人類社會共同目標的必由之路。[5]因此,只要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停頓,就必然要推動比較法學研究不斷發展,而比較法學研究者應當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項重任。
比較法學研究應努力聚焦涉及全球和區域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重大論題,特別重視為各國、區域性和國際經貿合作與安全服務,著力關注通過國家之間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重視提升折沖能力,積極促進各國法律之間實現協調與和諧;重視彼此獨立、有所交叉的區域性經濟體之間法律規則的比較,研究法律之間參照或承繼的可行性與途徑;重視區域性經濟體與世界性經濟體之間法律規則的比較,論證、設計并推動國際經貿合作領域法律規則之間的適用關系,研究法律協調與和諧的途徑及方法;重視對各國具體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研究本國和外國法律制度各自存在的基礎,探索求同存異、避免沖突、促進和諧的途徑與條件;重視通過各國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的研究,探索完善自身法治的途徑與建議,不斷促進本國法律理論的發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促進不同國家的人民增進交流、增進理解;重視探索和研究不同國家法律的發展史、文化關系史和社會因素,尋求各國家法律最大程度、最普遍和諧的途徑與措施,推動本國法律積極接受和吸納對整個人類社會具有普適性的規則。
同時,比較法學研究也要重視自身的改革創新。比較法學研究在具體的方法上,要大膽突破傳統比較法中占主導地位的規范比較方法,努力從一元走向多元;在學術旨趣上,要重視統籌兼顧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堅持求同存異,努力使興趣選擇向理性化轉變;在學科定位上,要統籌兼顧“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發展理論”兩個方面,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理論建設與實踐能力實現協調發展,推動比較法學研究從技術導向型轉向理論導向型;在研究模式上,要敢于突破傳統比較法所追求的純粹法律比較研究的范式,大膽學習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積極開展交叉學科研究,推進比較法學研究從封閉式走向跨學科研究;在研究主題上,要敢于突破傳統比較法學主要關心不同法律體系及其規則比較的研究領域,積極利用比較法學的學術與方法優勢,大膽研究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推進研究領域從單一化走向多樣化。
全球和諧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法治發展的追求,更是比較法學研究的最高目標。比較法學是人類社會法制文明的晴雨表,是推進人類社會法制和諧的必要手段,是判斷人類社會法制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比較法學是一種理解法律和文化,是有力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文化多元主義興起的時期里,比較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跨文明研究的基礎上再次迎來了自己的繁盛時期。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的交流也進一步加快,跨文化的比較研究也進一步興起。”[6]當前,比較法學的發展應該在更加開放的思想觀念中、在不同的路徑上,著力追求同一目標。“和諧”是一個包容了人權、法治、自由、公平與正義等諸多人類良知的概念,其基礎是文化的積淀和延伸。比較法學應通過平等開放的比較、借鑒和適用研究,為當代世界發展提供獨特的法治思想資源,為世界法治的發展提供新的思想根基,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新的法治成果,而這些都離不開文化這個總的基礎。文化認同是不同國家之間法律和諧的基礎。沒有不同文化的比較研究,就沒有比較法學研究的發展。傳統觀念認為,法律文化是法理學 (法哲學)、法社會學的研究主題。但近 30年來,比較法學家們逐步認識到文化對比較法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并且開始深入探討法律文化問題。而且,比較法學家的法律文化研究正在從法理學、法社會學的理論視角和方法的控制中擺脫出來,表現出比較法學的學術視角和學術特色。[7]比較法學重視文化研究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要發現一種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基礎上,有利于“加強政治對話,增進相互信任;深化經貿關系,促進共同發展;鞏固安全合作,維護地區穩定;開展科技交流,實現優勢互補;拓展全面合作,造福各國民眾;加強協調配合,創造和諧發展環境”的,屬于全人類的、普遍適用的法律文化,而這一目的正是與比較法學發展的方向,與其實現的目標是完全相同的。特別是探討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經貿合作法律協調機制建設,更應高度關注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與沖突,否則,法律協調機制建設就無法推進或取得成功。因而,也只有具備了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蘊,比較法學的研究才能順利避開障礙與陷阱,獲得如虎添翼般順勢發展的力量。所以,比較法學家們要重視和擅長于借助法律文化這個有力的工具,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隨著各國彼此之間交往越來越多,聯系越來越緊密,相知與合作也越來越深,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大,興衰成敗更是越來越彼此相關。而能否在多元中尋求共識、超越功能比較、在多樣性追求中突出目標的側重點、積極與其他學科合作、自覺聚焦新的重大課題[8],已是比較法學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因此,是否了解外國和國際社會的法律,必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未來國家利益。而了解和掌握外國法律,其必然途徑就是比較法學。當今世界法學的發展現實與由此呈現出來的規律,意味著法學研究已經完成或正完成著從國家主義或民族國家主義到融合主義或世界主義的改造,一個世界法律和諧的時代正在無可避免地悄然到來。比較法學研究既是這個法律新時代的創造者,又是這個法律新時代的代表。比較法學研究是學習別國法制,完善自身法制,認識人類一般規則,走向世界法律和諧,通過和諧規則發展自我所必經的理性之路。比較法學家們通過比較法學研究,搭建的一個能為包括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 (含新疆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和中國—東北亞經濟合作區(含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區—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在內的世界各國法學界與法律界互相研究、共同發展的平臺,不但對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比較法學的相關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重大的實踐價值,[9]而且也完全可以為促進世界或區域內各國睦鄰友好、合作發展作出無可替代的突出貢獻。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與政治近年來的迅速發展,中國的法學也逐步走向更高的階段,即對基礎理論的重視檢討和具體制度的深入研究,已漸漸成為近年來中國法學研究的基本走向。法學界了解借鑒外國法,也已經從最初以個別實用為出發點轉向了以全面把握為出發點。如今,無論是對于英美法還是大陸法的認識與研究,都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它表明中國法學研究和法制建設在經過快速發展和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后,開始認真反思和構建既能代表先進法律文化,又能反映中國實際的、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和理論體系。在此過程中,比較法學更是不可或缺的。在目前中國法制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比較法學獨領各個法學領域之先,其作用越來越突出和重要,沒有哪個法學領域能夠脫離比較法學而獨立存在,比較法學的意識、方法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法學領域及其相應的立法程序中。因此,縱觀比較法學研究產生與發展的歷史,它就是為了應對復雜矛盾而誕生的一種方法論。而今,無論是比較法學研究所面臨的世界局勢,還是比較法學研究所面臨的任務與挑戰,都更加復雜、艱巨和繁重了。當前,在維護公平、正義與秩序,推進國際經貿合作健康發展中,比較法學研究往往是既要做排除干擾與撥亂反正的工作,又要做堅持調和與統籌兼顧的工作,更要做包容與團結、協調與發展的工作。實踐證明,優化國際經貿合作發展的大環境越來越離不開比較法學研究,比較法學研究在保障和推進國際經貿合作中的任務必然會更加繁重、更加艱巨、更加無可替代。
[1]法新社日內瓦 9月 26日電.中國在W TO遭投訴最多[N].參考消息,2010-09-28(4).
[2]孫廣勇,孫天仁,劉剛.東盟力爭 2015年實現經濟一體化[N].人民日報,2010-03-02(22).
[3]顧華詳.我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問題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4]程信,劉漪.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關系的法律協調——比較法新走向之考量 [J].比較法研究,2006,(3).
[5]米健.比較法學與近現代中國法制之命運[J].現代法學,2005,(2).
[6]顧華詳.論原型批評與主題學研究之關系[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1).
[7]黃文藝.論當代西方比較法學的發展[J].比較法研究,2002,(1).
[8]高鴻鈞.比較法研究的反思:當代挑戰與范式轉換[J].中國社會科學,2009,(6).
[9]顧華詳.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