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守白
(作者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守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初秋的9月,帶著夏末的殘暑,我隨上海文聯采風團進入了經歷過“512”特大地震的四川災區。天是灰灰的,云層始終有撥不開的感覺,給人一種莫名的涼意,似乎老天也為我們“生命的感悟”采風之行活動增加了凝重的氣氛。
車漸漸地駛入了山區,沿景已看不到曾經在電視畫面里的殘酷廢墟,到處是嶄新的建筑、道路及公共設施,特別映入眼簾的是每家每戶每幢建筑前都插滿了五星紅旗,得知眼前的一幕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助而被重建的家園,心頭也有了一絲欣慰。
回想當時地震后的一幕幕慘痛畫面,采風團來到了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倒塌的學校廢墟遺址。一行人越接近越有一種心跳加快步履沉重的感覺,這片廢墟下還埋葬著許多已無生命跡象的孩子們;此時耳邊傳來了悲愴的小號聲,聲聲刺耳;廣場上那留存著地震發生時停止下來的時鐘,時間停留在那個令無數人悲痛的時刻,霎時間天地似乎停住了前進的腳步。我們所有人為那些早逝的可愛的孩子們,寄托著深深的哀思。在這片土地上經歷過苦痛的人們,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日子里,一定會將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埋藏在心底,而這一切是沒有經歷過災難的我們永遠無法想象和感受的。對此,我們只能默默地為了逝去的記憶盡些許綿薄之力。
按活動程序的安排,我們去了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特別去了由上海援建的北街小學參觀互動。北街小學的學生們熱情地為我們每個人戴上了闊別已久的紅領巾,并介紹了新建學校的情況與學習狀態。當互動開始時,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他們的小臉充滿了歡笑和期盼。我在學校鋪開的寬大條桌前,用毛筆為孩子們畫肖像,但見她們一個個凝神貫注,滿眼期待。我每畫完一幅,就引來一陣歡呼。看著被美化了的同學肖像,其他孩子眼中流露出羨慕的神采。我就一幅接一幅地畫,盡量滿足她們的要求……我的胸中鼓蕩著激情,我沒有更好的辦法表達對災區孩子的摯愛,只能用手中的畫筆。如果能夠用我的畫換來她們的笑容,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我從孩子的眼神中讀到了感恩和堅強。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災區紀念館中展示的一尊雕塑:當地震來臨、房屋紛紛倒塌時,一位年輕的母親懷抱著襁褓中的孩子,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落下的碎石磚瓦,孩子的小嘴緊緊地吸著媽媽的奶,最終還奇跡般地生還了下來,多么偉大的母愛啊!在危難關頭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而祖國同樣在災難來臨時,用自己的脊梁為人民擋住痛苦,分擔憂愁!大愛無疆,一方有難八方來支援,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持著四川人民重建家園,今天的場景就是最好的佐證。災難讓孩子們失去了家園和親人,但同樣讓孩子們變得更智慧、更堅強。我堅信: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