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琪雯
(作者為上海文聯聯絡處副處長)
跟隨上海文藝家采風團,我們走進了汶川映秀,那個“512”地震的震中心。跨過新聞聯播的鏡頭,此刻我親眼目睹了真實的災區場景和當地人民在大災之后對生命的敬重與領悟。一直以為的幸福生活,原來就是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依然平和自信的生活。
我們在楊老伯家中采訪,楊老伯對地震當天的描述緩和平靜,像是在講一個遠去的故事,故事里的很多人和物瞬間垮塌,鮮活的生命在不經意中消失、停止,如一個殘酷的夢境,一切消失得太快,失去真實。
震后楊老伯認識了新的老伴,收養了幸存的孤兒,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家庭,開起了一家小飯店,他們給它取名“震中飯店”,用小小的店名記憶下那一段難忘的回憶。整個講述過程看不出這位老人曾經有過的妻離子別,人生巨痛,反而總是能夠感覺他對末來生活的熱誠期待。他總會說國家一直在幫他們建設,相識和不相識的人總會送來關懷,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會有很好的將來,埋藏個人的苦痛,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老伯總是反復嘮叨著一句話“和現在的家人在一起,一起吃個飯,一起過日子,真的幸福。”
一直覺得幸福是人生中孜孜以求的目標,現在才發覺,其實幸福更是一種心態。幸福不在于金錢、權力及其他的一切,幸福是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對待生活,只要懷揣著這種心態,幸福觸手可及。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把煩惱像獎杯一樣抱在手里不放,卻一直把幸福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我們往往過多地抱怨生活中的不幸,卻很少去珍惜眼前人、眼前事。
與汶川人相比,我們生活中種種挫折和不公的待遇,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把這些挫折和磨難看作是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沒有小失何來大得!當面對別人的成功,不應嫉妒而應祝福;當面對別人的批評,不應排斥而應改之;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援助,更應雪中送炭、助人為樂……這樣,生活將會變得簡單而充實。
汶川人的勇敢和堅強,汶川人感恩和積極,汶川人的友愛和互助,無不感染著我們。我們看到,在他們走向新生活的道路上仍舊充滿坎坷,他們可能要為了溫飽付出艱辛勞動,可能回憶起親人還會悲從中來,甚至可能要面對隨時會爆發的自然災害的威脅。但相信,只要有他們臉上洋溢的樂觀笑容,心中保留的感恩情懷,還有什么比在土生土長的地方和家人團聚在一起更幸福的呢?
幸福就在身邊,他們是,我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