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傳播學視閾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媒介建構*——以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例

2011-11-21 16:27:32黃海波詹向紅
江淮論壇 2011年2期
關鍵詞:信息

黃海波 詹向紅

(合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肥 230601)

傳播學視閾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媒介建構*
——以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例

黃海波 詹向紅

(合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肥 230601)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媒介建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環境塑造方面起著舉足輕重作用。文章從傳播學理論出發,以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媒介建構問題為依托,具體地剖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中尚待注意和完善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建構;議程設置;“知溝”假說;使用與滿足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非常廣泛,像立法保護問題、文化定位問題、開發利用問題、傳承人保護教育問題、國際合作問題、非遺信息的傳播問題等等,目前大多數問題尚處在摸索和研究中。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多種方式,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來保護,但是最根本的保護是立法的保護。不過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關乎全社會和全民族精神的問題,從長遠看,軟手段即環境的建設則顯得更加重要,尤其處在當今這個數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眾傳播時代,如何充分發揮大眾媒介在社會環境和精神領域的建構作用,更好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服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一、非遺保護中媒介建構存在的問題

1.重申報輕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不足。自2004年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 號)兩個綱領性文件發布后,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勢頭和局面是向好發展的。以合肥市為例,作為安徽省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試點市之一,合肥市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特別是項目申報方面成效顯著。合肥市已公布了首批合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完成了對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建立了非遺四級名錄,并出版了《合肥市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匯編》和《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F登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有375項,涉及民間文學(口頭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手工技藝、消費習俗、民間信仰等九大類,其中“廬劇”、“洋蛇燈”2項入選國家級名錄保護項目;“火筆畫”、“門歌”、“廬州大鼓”3項入選省級名錄保護項目;“吳山鐵字”、“葫蘆烙畫”、“廬陽唐氏剪紙”、“洪氏裝裱藝術”等13項市級保護項目,以及“吳山廟會”等34項縣區級名錄保護項目。

然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相比,對它的宣傳顯然不盡人意。輕宣傳不是簡單的思想上是否重視,而是因傳播信息不足,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傳播效果不甚理想。2009年暑假,筆者帶領學生對合肥市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普通市民,尤其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以洋蛇燈、洪氏裝裱、葫蘆烙畫為例,我們發放了100份問卷,統計結果表明:25歲以下的受訪者對這三項非遺項目十分了解的幾乎為零,而沒聽說過的則占了80%以上;雖然40-60歲的中老年受訪者對三項非遺了解情況比年青人要好,但表示沒聽說過的依然占近一半的比例。

其實,從全國范圍看,并非只是合肥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不夠。比如據媒體報道,盡管2008年6月,廣東順德香云紗就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順德的市民卻知之不多,直到2009年,順德和深圳兩市因香云紗的地理標志和深圳定香云紗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生了爭論,這才引起當地媒體和市民的極大關注。倘若沒有兩地申遺之爭,恐怕直到現在許多順德市民還不知香云紗為何物。

2.單一性、事件性報道多,綜合性、深入性報道少。由于新聞觀念和運作機制的制約,現在各地方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報道,雖然從數量上看稱得上海量,但從內容上看,帶有應時性、偶發性特點,呈現一種膚淺化、零散化、碎片化狀態,表現為單一性、事件性報道多,綜合性、深入性報道少。以合肥市紙媒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報道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2009年6-12月間,合肥市五大都市報——合肥晚報、江淮晨報、新安晚報、安徽商報、安徽市場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報道方面,報道內容所占的比例為:文化表演35.4%,會議31.7%,申報動態18.4%,人物專訪4.3%,評論0.9%,其他9.3%。其中明顯看出動態性報道占比超過八成以上,而深度報道太少,評論幾乎沒有。

究其原因,首先,大眾媒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模糊。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劃分為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前者的內涵和外延大體與傳統的文物一致,相較歷史悠久的“文物”而言,無論是“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很新的概念?!拔幕z產”作為一個國際通用概念的歷史不長,我國也是在1985年加入《公約》成為締約國后才第一次將文化遺產概念引入國內。2005年我國出臺了《通知》,首次正式在國家級公文中“文化遺產”概念,并確定了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外延。國際通行的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其范圍在《公約》中有明確表述,即紀念性創作物、建筑群和遺址,這類文化遺產大體相當于我國的不可移動文物(但一般不包括當代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依據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則包含: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業技能。到目前為止,盡管國家對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基本的詮釋,但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外延的細節方面,有些連學術界也沒能給出清晰的界定。例如在申遺過程中,許多學者質疑飲食“申遺”是否“太瘋狂”,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就對羊肉泡饃、廣式月餅等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表示擔憂,而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會會長趙建文則認為,用‘非遺’稱號來打廣告有何不可?可見,即使專家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尚存爭議,大眾媒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模糊也就可以理解。

其次,大眾媒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的偏向。眾所周知,傳媒是一種眼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 “只能以絢麗奪目的外表來彌補內在的蒼白,讓人們眼花繚亂才能將自己賣出去”。在大眾媒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報道的時候,“其關注點放在了具有視覺沖擊效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層樣式之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傳承人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在大部分報道中公眾僅看到了很多文化樣式,而沒有看到這種文化樣式的傳承人的有關情況。”

再次,大眾媒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度不夠,這一點最突出表現在評論薄弱上。評論是報紙的旗幟,評論實際上是媒體態度、重視度和價值觀的最直接表現。幾乎沒有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論,是對該問題認識不足或重視不足的體現。

3.文化單位與當地媒體缺乏溝通。我國文化遺產的管理體系是縱向多層級管理(條條管理)和橫向多部門管理(塊塊管理)相結合,在這種縱橫交叉的格局中,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權的中央政府把對文化遺產資源的所有權和管理權 (包括經營權)按照行政等級分級向下委托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成為文化遺產資源的日常實際管理主體 (充分責任主體和財政支持主體),地方政府再將各類文化遺產委托給行政系統內的有關部門管理,各系統設置自己的管理機構代為行使管理權。2005年下半年,合肥市根據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和安徽省文化廳、財政廳《關于我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市長掛帥,市文廣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民委、市文聯等有關部門組成的 “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實行例會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督促檢查非遺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和經費落實情況,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工作則交由市文化館具體負責落實。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格局和系統中,市文化館成了工作的具體實施部門,成為工作開展好壞的最基本環節。

在這個系統中,由于文化單位與本地媒體缺乏積極有效的溝通,成為影響信息傳播的主要因素。表現在,首先,兩部門間缺乏長效的溝通機制。盡管文化單位和媒體單位都屬于文化部門,但實際上兩者間并沒有積極的長效溝通機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采訪往往是記者的個體行為,取決于編輯、記者對它的認識。其次,文化單位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合肥市文化館前身是群藝館,主要負責開展社會文化活動和群眾文化活動,由于群眾活動比較繁雜,館內人員不足,再加上宣傳思想不能到位,意識較淡薄,致使其不能積極主動地策劃、開展與當地媒體的協作,日常大都是記者找上門來,宣傳才能進行。第三,大眾媒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報道缺少整體性策劃。筆者在調查和走訪中,發現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絕大多數人不知本地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人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肥東洋蛇燈,因為以蛇作為家族圖騰的文化現象在全國非常少見,所以即使聽說過洋蛇燈的人也只把舞洋蛇燈等同于舞龍燈,認為舞洋蛇燈的年限只限定在18年,實際上它是18至20年,而且還需豐收之年。至于洋蛇燈目前的困境,大家就更無從知曉。由于缺少整體性策劃,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報道方面,應該說本地媒體是失語的。

二、傳播學理論對媒介建構的啟迪

改革開放后,傳播學理論西學東漸,不僅引起了我國新聞學界的廣泛興趣,而且對原先的新聞學理論產生了沖擊。實踐證明,盡管傳播學脫胎于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受到商業利益、政治制度以及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很大影響,但它的科學性沒有被低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媒介建構中,傳播學理論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1.議程設置的作用

議程設置理論的出現是上世紀50-60年代,是對當時占壟斷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論的一個反撥。1972年麥考姆斯和肖正式提出議程設置理論,此前他們于1968年9-10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在北卡羅來納州做了一系列實驗,結果發現媒介和觀眾議程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關系:大眾媒介通過日復一日的新聞選擇和發布,經過一段時間,新聞媒介的優先議題將成為公眾的優先議題。麥考姆斯和肖對此做了明確的闡釋,“通過選擇和播發新聞,編輯、編輯室全部成員和播音員在塑造政治現實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受眾不僅獲悉一個特定的議題,而且也通過該新聞的信息量和它的編發位置來判斷該議題被賦予了何等程度的重要性……大眾媒介可以決定什么是重要的議題——也就是說,大眾媒介可以為競選運動設置‘議程’”。關于議程設置,人們總是反復引證的一段話是伯納德·科恩關于報業威力的名言:“在多數時間,報界在告訴人們該怎樣想時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想些什么時,卻是驚人的成功?!?/p>

議程設置理論是大眾媒介所產生的諸多效果之一。在大眾媒介十分發達,非常強大的現代社會,特別是大眾傳播媒介發達以后,確定社會生活注意中心的權利逐步地向大眾傳播媒介過渡。由于媒介似乎常把我們的注意力導向某些特定的問題或爭端上,這種由媒介議程向公眾議程的轉移,繼而推動整個社會關注某類事件和問題,正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媒介建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因素。

頗有意思的是,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概念引起國人關注的原因,來自韓國端午節申遺事件,許多人認為這是媒體的炒作,不過,倘若從傳播學角度看,其實是媒介設置的議程。2005年,“當時社科院的苑利在韓國做文化遺產學的研究,做一年,當中他知道韓國要申請端午祭,就是江陵端午祭,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所以他曾經把這個寫了一個信給烏丙安先生,烏先生當時可能把端午祭和這個端午節當作一回事還是其他的,或者是苑利寫錯了,這個也很難查考。苑利說他是寫的端午祭,烏先生為此給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長寫了一封信說韓國人要申請端午節了,這個本身是我們的,然后怎么了,所以這事我不知道是周和平副部長透露還是怎么的,后來被媒體知道后,就炒得沸沸揚揚……但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全國人民都認識到了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有一個世界聯合國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撇開新聞事實不談,就傳播效果看,國內媒介關于韓國端午節申遺的報道——媒介議程,確實做得很成功,就好像“一個晚上就普及了非物質文化”。可見大眾媒介議程設置在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發揮大眾媒介議程設置功能呢?首先,要設計好議程。這意味著媒介要先選擇好議程,之后通過持續不斷的充分的信息提供、意見表達、典型個案和方向引導等方式,來影響和推動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獲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態度的形成和改變。例如2007-2008年安徽經視《第一時間》做了“非遺之旅”的系列報道,觀眾在領略和見識了安徽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后,反響強烈。傳播學者諾頓·朗在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原動力。在決定人們將談論些什么,多數人想到的事實會是什么,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么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2009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安徽日報旗下的都市報《新安晚報》與市文化館聯合主辦了“非遺”絕活暑期培訓班。這期培訓班開設面塑、泥塑、剪紙3個班,共有90名學員參加了學習,《新安晚報》為此項活動編發50余篇稿件,取得了相當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其次,要把握好議程設置的時機。在不同時期,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對信息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媒介的傳播的效果也不相同,這就要求媒介要充分利用一些新聞事件,甚至是一些突發事件,順勢而為,把握報道時機,提高傳播效果。比如利用韓國申報江陵端午祭、祭孔大典事件,深圳、洛陽爭申平樂正骨事件,順德、深圳香云紗之爭,長治、晉城“精衛填?!敝疇幍刃侣勈录?,加強報道和評論,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2.“知溝”假說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大眾媒介的主要作用,就是把信息傳達到社會成員,尤其是那些信息閉塞的社會成員那里,以促成整個社會的信息平衡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過,1970年明尼蘇達小組對此產生了質疑,蒂奇納、多諾霍和奧里恩研究后發現“隨著大眾媒介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為此他們提出“知溝”假說。該理論把社會成員間知識增長差異的根本原因歸咎于“社會經濟地位”,而大眾媒介只不過加劇了這一進程。蒂奇納在解釋造成知識鴻溝擴大的原因時認為,除接觸大眾媒介和學習知識的經濟條件外,還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傳播技能上的差異。二是已有知識儲存量的差異。三是社交范圍的差異。四是信息的選擇性接觸、理解和記憶的因素。五是大眾媒介的性質。

后來,艾特瑪等人在肯定明尼蘇達小組研究成果的同時,從個體層面對“知溝”假設提出了批判與修正,認為知識鴻溝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社會成員信息尋求動機不同,而非社會經濟地位差異,當社會系統中大眾媒介信息流通日益增加時,有動機獲取信息和(或)信息對他們有用的那部分人比起那些沒有動機或信息對他們沒用的那部分人,將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些信息,因此這兩部分人的知識差距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1976年羅杰斯倡議將知識溝重新定義為“傳播效果溝”,認為知識溝差距同樣存在于人的態度及外在行為上,而不僅僅體現在知識水平上?!爸R溝不單是大眾媒介一家的力量所致,也應包括人際傳播、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結合……社會經濟地位及其相關變量不是造成知識溝的惟一因素?!?/p>

“知溝”假說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建構的最大意義在于,首先,從宏觀層面看,我們必須認識并承認一個事實,即現代社會中大眾媒介所造就的信息大眾化、均衡化傳播,只是一種信息(知識)平等分配的假象,由于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社會成員并未充分地、公平地享有信息。例如,目前在中國即便是大中城市互聯網也未能達到普及的狀態,更不用說廣大農村地區,因此在網絡上流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無法抵達那些處于知識和教育底層的群眾,由于缺乏接觸網絡的機會以及必要技能,他們無從接受到來自互聯網的信息。當然,由社會結構差距造成的知識鴻溝問題,既不可能在短時間消除,也不可能依靠某一社會部門,如大眾媒介或電信部門就能解決,這還有賴于我國大眾傳播媒介包括報紙、電臺、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互聯網和手機短信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有賴于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以及社會成員間收入差距的縮小。

其次,從個體的微觀層面看,有動機獲取信息的人比沒有動機的人會以更快的速度獲取信息,那么大眾媒介就要在非遺內容的選擇、傳播的方式和媒介特性上下工夫,力爭吸引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不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人。

再次,知溝研究表明,復雜的議題“富裕者可能會從一種媒介(報紙)獲知信息,而尚不富裕的人可能會從另一種媒介(電視廣告)獲得信息。這一發現提醒信息活動的策劃人員研究受眾的必要,而且,若要影響不同的受眾就宜選擇不同的媒介?!本湍壳拔覈F狀而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中,大眾媒介應該考慮適合的傳播媒介,比如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等可能最好的傳播方式是利用廣播電視,像口頭傳說、民間文學、民間故事等則應依托報紙雜志傳播,畢竟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的出發點是其使用者的需要。

3.“使用與滿足”的價值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積極受眾研究的產物,在這個領域,受眾行為是核心的概念。1959年卡茨首次提到“使用與滿足”,他第一次將傳播學原先的研究方向“媒介對人們做了什么”改成“人們用媒介做了什么”。1974年卡茨將受眾與媒介的接觸行為概括成一個“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1977年,日本學者竹內郁郎對這個模式做了若干補充?!笆褂门c滿足”模式的過程為:第一,人們接觸使用傳媒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第二,人們接觸和使用傳媒的兩個條件:接觸媒介的可能性和媒介印象。第三,受眾選擇特定的媒介和內容開始使用。第四,接觸使用后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滿足需求,一種是未滿足。第五,無論滿足與否,都將影響到以后的媒介選擇使用行為。傳播學者施拉姆曾將“使用與滿足”比喻為“自助餐廳”:“受眾參與傳播,猶如在自助餐廳就餐,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口味及食欲來挑選飯菜,而傳媒所傳播的林林總總有信息就好比是自助餐廳里五花八門的飯菜。在這個餐廳里,主角是各取所需的受眾,媒介只是為受眾服務,盡量提供可以讓他們滿意的飯菜也就是信息,至于受眾愛吃什么及吃多少,傳媒是不能強迫的?!?/p>

“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價值在于它提醒我們,大眾傳播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控制權的,受眾的社會及心理的基本需求,會引發他對大眾媒介的期待,從而導致對不同形態的媒介的使用行為。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建構中,要注重三方面問題:一是要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信息量,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加大評論力度。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是否豐富,信息是否充足是衡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的重要標準。媒介傳播是內容為王,只有內容豐富了,才能引起受眾的關注,也才能滿足各類不同受眾的需求。二是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尤其重視電視在傳遞此類信息時的節目精彩度。傳播學者韋爾(Weir,1995)認為,“人們之所以獲得某類信息,興趣(一個近似于動機的概念)比教育的作用更大。”要讓人們饒有興趣地去談論,自發地去追逐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方面的信息,就一定要深入報道,精編節目,盡量提供可以讓公眾滿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飯菜”。三是注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與公眾生活相關方面的報道,讓公眾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就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看,本地媒體并非沒有傳播這方面的信息,也并非本地公眾無法理解這些信息,而是人們對這些信息不感興趣。從表面上看,許多信息與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無關緊要。事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俗、節日、活動和禮儀等內容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個時代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一定時代、環境、文化和時代精神的產物,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由于它基本上是集體的創造,從而與局限于專業或專家的文化拉開了距離?;谶@個原因,大眾媒介應突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集體性活動和項目的報道,報道那些深深打上民族烙印,體現民族意識和傳統的內容,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中的風俗習慣,節慶中的典禮儀式,各地的飲食文化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傳播內容,又貼近了公眾生活,讓人們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自己身邊,絲毫沒有陌生感和隔閡感。

三、非遺保護的媒介建構展望

1.政府加大對非遺保護媒介建構的政策扶持

由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種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自上而下模式,其中政府的不遺余力是人們有目共睹的,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重心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立法和傳承人上,當然這點無可非議,不過政府在力抓以上工作的同時,亦不能忽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媒介建構,倘若財力允許,適當增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建構的資金投入,比如投入攝制一些大型紀錄片、建立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據庫和網站等等;倘若資金并不寬裕,則對相關工作給予政策傾斜和扶持,比如放寬民間資本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方面進入大眾媒介限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建設、經營給予稅收優惠等等。

2.大眾媒介承擔延續民族傳統文化責任

現代社會大眾媒介,尤其是主流媒介在社會價值觀和文化塑造中的強大作用是不言而喻,“所有這些傳播媒介工具,打上了完全相同印記的信息,傳遍了千百萬人的腦際,正如同工廠鑄造相同規格的產品,銷售給千萬個家庭去使用一樣。大規模制造出來的標準化的‘事實’,標準化的副本,大規模制造出來的成品,通過幾個集中的 ‘思想工廠’加工,源源不斷地流向干百萬個消費者?!币虼嗣褡鍌鹘y文化可以借助而且必需依賴大眾媒介延續原有的生命力。大眾媒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如何把政府政策巧妙地轉換成公眾的日常行為規則,既起到政策的詮釋作用,又引導了公眾的日常行為。這可能是今后大眾媒介需要切實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

3.多媒體協調的立方體化傳播

從傳播形態看,日后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建構應以建立多媒介協調的立方體化傳播為方向。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媒體、立方體化傳播提供了保障和可能。新傳媒技術促進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跨媒體整合,整合的結果既推動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又實現了媒體資源的進一步優化組合,傳播的效果改善,范圍擴大。新技術如寬帶技術、無線通信技術、P2P技術等等都已經顯示出整合各種媒體的功能。如高端手機集網絡、廣播、電視與電話于一體,集信息采集、發布、傳送和接收為一體。由于多媒體、立體化傳播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階層、各種精神消費的個體需求,因此可以預期它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傳播的主流。

4.從非遺知識普及到文化自覺

從傳播結果看,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整個社會的知識普及是我們的期待。就像普及科學知識一樣,通過各種方式持續不斷地進行信息傳播,在全體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普及和教育活動。眼下我國正處于轉型之中,在現代化沖擊下,有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這就是從文化認同到價值意義、意識形態的全方位思想危機。而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化解全方位思想危機,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最佳良方。馮驥才先生感慨“知識分子對文化有自覺性,民族文化才有希望”,可能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而言,僅是知識分子有文化自覺性還不夠,只有全體公民都對文化有了自覺性,民族文化才會真的有希望。

[1]中國文化網.專訪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加快推進非遺保護法的立法進程.http://www.chinaculture.org/gb/gb/2010lianghui/2010-03/09/content_373482.htm.

[2]中國文化網.專訪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加快推進非遺保護法的立法進程.http://www.chinaculture.org/gb/gb/2010lianghui/2010-03/09/content_373482.htm.

[3]劉世錦主編.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95-97.

[4]李文.飲食申遺是否太瘋狂[N].廣州日報.2009-4-29(B9 版).

[5]張賢亮.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8:154.

[6]劉壯,譚宏.傳媒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7(12):23.

[7]劉世錦主編.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40.

[8]強月新,張明新.轉型社會的媒介景觀[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67.

[9](美)斯坦利·巴蘭,丹尼斯·戴維斯著,曹書東譯.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307.

[10](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48.

[11]段京肅.傳播學基礎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272.

[1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00.

[13]榮仕星,徐杰舜主編.人類學世紀真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400.

[14](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48.

[15](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74.

[16]丁未.社會結構與媒介效果:“知溝”現象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杜.2003:41.

[17](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82.

[18](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87.

[19]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83-184.

[20]王文科主編.媒導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357.

[21](美)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鎮之等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84.

[22]王文章主編.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65.

[23](美)阿爾溫·托夫勒著.朱志焱譯.第三次浪潮[M].北京:三聯書店.1983:88.

[24]郭濟主編.政府應急管理實務[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359.

[25]朱強.新傳媒技術概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24.

[26]許紀霖.尋求意義——現代化變遷與文化批判[M].上海:三聯書店.1997:25.

[27]馮驥才.時代的覺醒與文化的自覺.喬曉光主編.交流與協作: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文集[C].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8.

G206.2

A

1001-862X(2011)02-0149-07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合肥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AHSK07-08D137);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合肥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研究”(2009sk243)

黃海波(1972-),男,安徽省宣城市人,合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詹向紅(1963-),女,安徽省桐城市人,合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責任編輯 焦德武)

猜你喜歡
信息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超市
大眾創業(2009年10期)2009-10-08 04:52:00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展會信息
信息
建筑創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日本三区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伊人AV天堂|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91免费在线看|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3344在线观看无码| 91九色国产在线|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国产91蝌蚪窝| 无码丝袜人妻| 中文字幕资源站|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3p|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97se亚洲综合|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干|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a网站|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va|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999福利激情视频|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h|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538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黄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迷奸在线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综合天天色|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