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錢謙益在清初詩學(xué)觀念的新變

2011-11-21 16:27:32張永剛
江淮論壇 2011年2期

張永剛

(廣西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南寧 530006)

錢謙益在清初詩學(xué)觀念的新變

張永剛

(廣西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南寧 530006)

身兼東林黨魁與文壇盟主于一身的錢謙益在入清后,政治上蒙受著貳臣的恥辱,在立德、立功未就的情況下,尋求立言以求得道德上的自贖。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其詩學(xué)觀念的新變,即“言為事功”、“詩以存史”、“以史證詩”、“出入宋元”,分別通過《投筆集》、《列朝詩集小傳》、《錢注杜詩》、《有學(xué)集》等體現(xiàn)出來,彰顯了其文學(xué)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統(tǒng)一。

錢謙益;清初;詩學(xué)觀念;新變

由明入清的錢謙益在政治上承受著貳臣的恥辱,宦海沉浮,三十余年入閣為相的雄偉抱負(fù)已經(jīng)在接連不斷的黨爭中化為了泡影,惟有失節(jié)的無盡懺悔需要道德上的自贖。言為心聲,政治上的失意,并不影響其在文壇上的創(chuàng)獲,反倒激起其更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以抒寫自己的心路歷程,求得精神上的釋放。身為“四海宗盟五十年”的文壇盟主也需要其有所擔(dān)當(dāng),在明清鼎革之際的關(guān)捩點上,起到了總結(jié)前明,導(dǎo)引后清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其詩學(xué)觀念體現(xiàn)了四個方面的新變,分別通過四部著作有所彰顯。即“言為事功”的《投筆集》、“詩以存史”的《列朝詩集小傳》、“以史證詩”的《錢注杜詩》以及“出入宋元”的《有學(xué)集》。

一、言為事功——《投筆集》

《投筆集》[1]創(chuàng)作于順治十六年(1659),終于康熙二年(1663),歷時五年,是錢謙益晚年具有詩史性質(zhì)的詩集,共存詩一百零八首,其中和杜甫《秋興》韻一百零四首,分為十三疊,每疊八首,其中第一疊題名《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第二疊起,均題名《后秋興八首》。主要是汲取杜甫指陳時事的現(xiàn)實主義詩旨,關(guān)涉反清復(fù)明運動的進(jìn)展,表達(dá)自己憂時傷世的情懷及積極進(jìn)取的心態(tài)。因此,其既可稱得上是描寫時事的文學(xué)佳作,也可謂是一部作者曲折的心靈史。陳寅恪先生對此詩集評價很高:“諸詩摹擬少陵,入其堂奧,自不待言。且此集牧齋諸詩中頗多軍國之關(guān)鍵,為其所身預(yù)者,與少陵之詩僅為得諸遠(yuǎn)道傳聞及追憶故國平居者有異,故就此點論,投筆一集實為明清之詩史,較杜陵尤勝一籌,乃三百年來絕大著作也。 ”[2]1193

《投筆集》以隱諱的筆法記錄了自己從事反清復(fù)明運動的進(jìn)程,作者以此為自己人生最后的事功,以消抵身為貳臣所帶來的無盡的懊悔,以至置死生于不顧,屢犯險境。順治十三年(1656),錢謙益為與海上鄭成功聯(lián)系便通,移居白茆,“白茆之芙蓉莊即碧梧紅豆莊也,在常熟小東門外三十里,先生外家顧氏別業(yè)也。白茆為長江口岸之巨鎮(zhèn),先生與同邑鄧起西、昆山陳蔚村、歸玄恭及松江、嘉定等遺民往還,探刺海上消息,故隱跡于此,一以避人耳目,一以與東人往還便利也。”[3]順治十六年(1659),鄭成功約集張煌言大舉北上,五月,抵達(dá)崇明,在白茆駐有舟師。八月八日,錢謙益冒著生命危險,夜探鄭成功的駐軍。《錢牧齋先生年譜》載:“八月八日國姓(鄭成功)至崇明,而某將軍有伏艦百余在常熟之白茆港。先生蓋夜渡白茆港耳。十三日,蔣國柱、梁化鳳追師至,而某將軍去。”詩人在《后秋興之四》中記錄了自己這段冒險的經(jīng)歷。

菰鄉(xiāng)蘆渚路逶迤,菰鄉(xiāng)蘆渚路逶迤,竹杖迢迨度葛陂。陌柳未紓離別緒,庭梧先曳卻回枝。途危只仗心魂過,路劣才容腳指移。(自注:夢度險岸,劣容腳趾。江鄉(xiāng)夜行,光景宛然。)莫道去家猶未遠(yuǎn),朝來衣帶已垂垂。

詩人以八十之老邁身軀倚著竹杖,深夜行進(jìn)在曲折的沼澤地里,如此艱難的行程只能靠著毅力來支撐走過,雖然離家不遠(yuǎn),但在早晨返回的時候,已經(jīng)是衣帶松散,狼狽之極。然而,此行并不順利,由于鄭成功的這支軍隊敗走,詩人轉(zhuǎn)道松江再會馬進(jìn)寶,這無疑又是一次冒險之旅。因此時,馬進(jìn)寶作為蘇松常提督,與水師提督梁化鳳共同抵御鄭成功的北伐,如能爭取他的合作,那么北伐就有可能取得勝利。詩人對此間形勢了如指掌,在這敏感的時機(jī),欲策反馬進(jìn)寶,為北伐掃清道路。《后秋興》之七將詩人的心跡坦露出來。

此行期奏濟(jì)河功,架海梯山抵掌中。自許揮戈回晚日,相將把酒賀春風(fēng)。墻頭梅蕊疏窗白,甕面葡萄玉盞紅。一割忍忘歸隱約,少陽原是釣魚翁。

詩人希望自己此行游說能夠達(dá)成所愿,以使北伐取得成功。并且表達(dá)了自己雖然老邁,但欲效鉛刀一割,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鄭成功的揮師北伐牽動了詩人的神經(jīng),為之勝利歡喜,為之失利惆悵。當(dāng)鄭成功水師抵達(dá)南京城下時,詩人忍不住唱起了中興的凱歌。《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其五云:“箕尾廓清還斗極,鶉首送喜動天顏。枕戈席藁孤臣事,敢擬逍遙供奉班。”詩人甚至想到了光復(fù)之后,自己要向新天子負(fù)荊請罪,可見,其對此次北伐寄予的期望之高。章太炎先生說:“鄭成功嘗從受學(xué),既而舟師入南京,皖南諸府皆反正,謙益和杜甫《秋興》詩為凱歌,且言新天子中興,己當(dāng)席藁待罪。當(dāng)是時謂留都光復(fù)在俾倪間,方偃臥待歸命。”[4]然而,好夢不長,鄭成功由于缺乏必勝的信念,行動緩慢,貽誤了戰(zhàn)機(jī),導(dǎo)致最終的失敗。詩人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努力付諸流水,內(nèi)心的傷悲陡然而生,“起手曾論一著棋,明燈空局黯生悲”,在他心中依然洋溢著對明政權(quán)的歸屬感,“自喪亂來余破膽,除君父外有何心”,因此,他還抱著一線希望,希望南明君主能細(xì)細(xì)思量他的“楸枰三局”的計劃,“腐儒未諳楸枰譜,三局深慚廑帝思。”然而,這一切不過是詩人的一廂情愿,腐敗的南明政權(quán)在黨爭內(nèi)訌中耗盡了元氣,最終逃不脫敗亡的命運。

鄭成功北伐失利后,錢謙益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偏安西南的永歷政權(quán)上,這是繼弘光、隆武之后的又一個南明政權(quán),自順治三年(1646)到康熙元年(1662)持續(xù)了十六年的時間,是南明存在最久的一個政權(quán),一度使明遺民看到復(fù)國的希望。心急的詩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飛抵永歷帝身邊,為恢復(fù)故國出謀劃策。“愿同筰馬扶車輦,欲傍旄牛聽鼓笳。”然而,西南邊陲終究與中原相隔萬里之遙,年邁的詩人只能夢想著為國建功。“夢到紅云深殿里,玉皇新點侍家班。”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駕崩,幼帝康熙即位。誠如張煌言所云:“今虜酋短折,孤雛新立,所云主幼疑國者,此其時也。”這無疑是復(fù)明的大好時機(jī),詩人興致異常高漲,夜宴述古堂。雖然順治新喪,全國哀悼,但詩人仍然張燈夜宴,賦詩慶祝,“碧天朗朗見余暉,把酒前除酹太微。”詩人似乎看到了中興的前景一片大好,“閣道新移鶉尾斜,朔南寰宇仰重華。”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不久便擊碎了詩人的美夢。由于鄭成功不聽指令,轉(zhuǎn)而經(jīng)營臺灣,又一次失去了復(fù)明的良機(jī)。詩人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失望,從白茆紅豆莊遷回了常熟故居。“廿載光陰四度棋,流傳斷句和人悲。冰凋木介侵分候,霜戛風(fēng)箏決戰(zhàn)時。觚竹懸車多次舍,皋蘭輕騎尚逶遲。燈前歷歷殘棋在,全局悠然正可思。”康熙元年(1662)三月二十三日,詩人得到了永歷帝遇害的消息。悲痛之余,寫下了《后秋興》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guān)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明祚既亡,天地翻覆,無所歸依的凄苦表達(dá)了詩人的心境,濃郁的悲涼情調(diào)黯然而生,“大臨無時,啜泣而作”,詩人豈止是在悲痛永歷帝的遇害,更是對故國無法恢復(fù)的哀悼和對自己二十余年復(fù)明努力的埋葬。

因此,可以說《投筆集》是一部錢謙益晚年從事復(fù)明運動,努力事功的告白書,也是其對于失節(jié)懺悔的自白書。歸莊深知其師的苦衷:“窺先生之意,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蓋,何天之待先生之酷,竟使其賚志以終,人誰不死?先生即享耄耋蟻。 嗚呼! 我獨悲其遇之窮。 ”[5]卷八

二、詩以存史——《列朝詩集小傳》

《列朝詩集》的編纂始于天啟初年,“山居多暇,撰次國朝詩集凡三十家,未幾罷去。此天啟初年事也。越二十余年而丁開寶之難,海宇板蕩,載籍放失,瀕死頌系,復(fù)有事于斯集。托始于丙戌(順治三年),徹簡于己丑(順治六年)。乃以其間,論次昭代之文章,搜討朝家之史乘,州次部居,發(fā)凡起例,頭白汗青,庶幾有日。”[6]678可見,《列朝詩集》由于時值鼎革,前后持續(xù)了二十多年才完工,初名為《國朝詩集》,然而,明已經(jīng)亡國,稱為國朝甚為不妥。于是錢謙益后來在與毛子晉的書信中說:“集名‘國朝’兩字,殊有推敲。一二當(dāng)事有識者議易以‘列朝’字以為萬妥,更無破綻,此亦篤論也。板心各欲改一字,雖似瑣屑,亦不容以憚煩而不為改也。”[7]299是書體例仿造元好問 《中州集》,寄寓了作者以詩存史的意圖。“鼎革之后,恐明朝一代之詩,遂致淹沒,欲仿元遺山《中州集》之例,選定為一集,使一代詩人之精魂留得紙上,亦晚年一樂事。”[6]236論者由此認(rèn)為其論詩為次,而存史為主。“虞山其為今之后死者興起歟?吾不得而知,而特知其意不在詩。”[8]卷八錢謙益在《書徐布政賁詩后》云:“余撰此集,仿元好問《中州》故事,用為正史發(fā)端,搜摭考訂,頗有次第。 ”[9]然其體例與元氏《中州集》又有所區(qū)別,錢謙益自述:“余近輯《列朝詩集》,厘為甲、乙、丙、丁四部,而為之序曰:遺山《中州集》止于癸,癸者,歸也。余輯《列朝詩》止于丁,丁者,萬物皆丁壯成實,大盛于丁也。蓋余竊取刪詩之義,顧異于遺山者如此。 ”[6]771陳寅恪先生認(rèn)為錢謙益《列朝詩集》的體例安排“實寓期望明室中興之意”。這無疑和錢謙益當(dāng)時反清復(fù)明的心態(tài)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列朝詩集》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存詩的價值,同時也是用來存有明一代之史,以表明作者的心志。這一意圖尤其體現(xiàn)在《列朝詩集小傳》上。

《列朝詩集》共81卷,集中編選了明代近2000位詩人的代表作,并逐一作小傳。《列朝詩集》刊行后,周容等人將《小傳》抄錄單行,引起士人的關(guān)注。康熙初年,虞山詩人錢陸燦將《小傳》刊印行世。《匯刻列朝詩集小傳序》云:“合之詩,則錢氏之詩序也而可;離之詩,則續(xù)《初學(xué)》、《有學(xué)》之后而可。否則,孤行其書,為青箱之本,枕中之秘,無不可。”《小傳》其價值不僅在于體現(xiàn)了錢謙益的詩學(xué)思想,而且對于作家人物的傳記、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頗具史料價值,可備正史之補(bǔ)。《明史·文苑傳》很多傳記就是以錢謙益的《小傳》為藍(lán)本,加以刪節(jié)而成。特別是尤侗所撰的《文苑傳》初稿,只是略加刪節(jié),幾乎全部照搬錢謙益的原文。因此,后來汪由敦在《史裁蠡說》中說:“文苑則取其制作可傳者,或關(guān)系一時風(fēng)氣,如前后七子、袁宏道、鐘惺之流,略為論列流派。否則不必濫收。未可以錢謙益、曹能始之品題據(jù)為定論也。 ”[10]但是細(xì)加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修改后的《文苑傳》定稿也多相似之處。此以何良俊的記載為例: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何孔目良俊》:“良俊,字元朗,華亭人。少而篤學(xué),二十年不下樓,或挾筴行游,忘墮坑岸,其專勤如此。與弟良傅,字叔皮,同學(xué)。叔皮舉進(jìn)士,官南祠部郎,而元朗以歲貢入胄監(jiān)。時宰知其名,用蔡九逵例,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元朗好談兵,以經(jīng)世自負(fù),浮沉冗長,郁郁不得志,每喟然嘆曰:‘吾有清森閣在東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簽、古法帖鼎彝數(shù)十種。棄此不居而仆仆牛馬走,不亦愚而可笑乎?’居三年,遂移疾免歸。海上中倭留青溪者數(shù)年,復(fù)買宅居吳門,年七十始?xì)w云間。元朗風(fēng)神朗澈,所至賓客填門。妙解音律,晚畜聲伎,躬自度曲,分寸合度。秣陵金閶,都會佳麗,文酒過從,絲竹竟奮,人謂江左風(fēng)流,復(fù)見于今日也。吳中以明經(jīng)起家官詞林者,文徵仲、蔡九逵之后二十余年,而元朗繼之。元朗清詞麗句,未逮二公,然文以修謹(jǐn)自勵,蔡以谿刻見譏,而元朗風(fēng)流豪爽,為時人所嘆羨,二公殆弗如也。元朗集累萬言,皇甫子循為敘,又有《何氏語林》、《四友齋叢說》行于世。”

尤侗《明史·何良俊傳》初稿:“良俊,字元朗,華亭人。少而篤學(xué),二十年不下樓,或挾莢行游,忘墮坑岸,其專勤如此。與弟良傅同學(xué)。良傅舉進(jìn)士,官南祠部郎,而良俊以歲貢入胄監(jiān)。時宰知其名,用蔡羽例,授南京翰林院孔目。良俊好談兵,以經(jīng)世自負(fù),浮沉冗長,郁郁不得志,每喟然嘆曰:‘吾有清森閣在東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簽、古法帖鼎彝數(shù)十種。棄此不居而仆仆牛馬走,不亦愚而可笑乎?’居三年,遂移疾歸。海上中倭留青溪者數(shù)載,年七十始?xì)w云間。良俊風(fēng)神朗澈,所至賓客填門。妙解音律,晚畜聲伎,躬自度曲,分寸合度。秣陵金閶,都會佳麗,文酒過從,絲竹竟奮,人謂江左風(fēng)流,復(fù)見今日也。 所著《文集》及《語林》、《叢說》行于世。 ”

《明史·文苑傳三·文徵明》:“其后,華亭何良俊亦以歲貢生入國學(xué)。當(dāng)路知其名,用蔡羽例,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良俊,字元朗。少篤學(xué),二十年不下樓,與弟良傅并負(fù)俊才。良傅舉進(jìn)士,官南京禮部郎中,而良俊猶滯場屋,與上海張之象,同里徐獻(xiàn)忠、董宜陽友善,并有聲。及官南京,趙貞吉、王維楨相繼掌院事,與相得甚歡。良俊居久之,慨然嘆曰:‘吾有清森閣在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簽,古法帖彝鼎數(shù)十種,棄此不居,而仆仆牛馬走乎!’遂移疾歸。海上中倭,復(fù)居金陵者數(shù)年,更買宅居吳閶。年七十始返故里。”

這三則材料足可以證實錢謙益《小傳》的史料價值,其“以詩存史”的創(chuàng)作意圖顯而易見。

作為東林后期黨魁,錢謙益糾纏于黨爭三十余年,直至明亡,也沒有實現(xiàn)其入閣拜相的愿望,盡管他在弘光政權(quán)期間,不惜諂事政敵馬士英、阮大鋮,然終究沒有能夠改變其失敗的政治命運。那么,針對這段歷史,涉及到黨爭雙方的人物,其在《列朝詩集小傳》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王考功象春》:“象春,字季木,新城人。萬歷庚戌,舉進(jìn)士第二人,與笤上韓求仲名相次也。季木每嘆詫:‘奈何復(fù)有人壓我!’其語頗為時所傳。而求仲科場議大起,遂以季木為訐己,黨人用壬子北試,移師攻季木,牽連謫外。”

這段記載的是庚戌科場事,也是錢謙益步入仕途所卷入的第一次黨爭事件。萬歷三十八年,錢謙益參加庚戌科考,主試者為賞識錢的東林黨人王圖、蕭云舉等人。因此,在發(fā)榜之前,就已傳出狀元為錢謙益的消息。然而,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狀元為浙黨中人韓敬獲得,錢謙益僅列第三名探花。當(dāng)然,次年的辛亥京察,東林黨人主計,實施報復(fù),彈劾了湯賓尹、韓敬。由此,引發(fā)了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激烈對峙的局面,正如錢謙益所云:“萬歷中之黨議,播于庚戌而煽于辛亥。 ”[11]1474天啟間,錢謙益受命典試浙江,陷入了韓敬等浙黨所設(shè)的圈套,最后生成了浙闈關(guān)節(jié)案,一直影響到崇禎間枚卜入閣,由于溫體仁以浙闈事彈劾錢謙益,錢謙益雖在入閣推薦名單之列,卻被罷黜,最終沒有能夠入閣,失去了他仕途中最好的機(jī)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圍繞錢謙益的一系列黨爭的始發(fā)點即在庚戌科場案。因此,錢謙益一直耿耿于懷,直至去世前一年,在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病榻消寒雜詠》中,仍然念念不忘庚戌科場案。“硯席書生倚稚驕,《邯鄲》一部夜呼囂。朱衣早作臚傳讖,青史翻為度曲訞。炊熟黃粱新剪韭,夢醒紅燭舊分蕉。衛(wèi)靈石槨誰鐫刻,莫向東城嘆市朝。 ”[6]645詩中所提到的《邯鄲夢》是湯顯祖的劇作,講的是盧生的黃粱美夢:盧生科場試卷落選,以重金賄賂權(quán)貴,結(jié)果落卷被翻出,點為狀元。這個故事情節(jié)和庚戌科場案的情節(jié)如出一轍。有這樣的情結(jié)在,錢謙益對韓敬非常的不滿,但是他并沒有直白地表露出來,而是通過王象春之口,巧妙地置身世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記錄這件事,卻又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錢謙益這一因人論世的手法不可謂不高明,這或許是其久諳黨爭,而提煉出的攻擊政敵的一種斗爭方式。同樣的手法也應(yīng)用于對待他的政敵閹黨余孽阮大鋮身上。

《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阮邵武自華》附見《阮尚書大鋮》:“大鋮,字集之,堅之從孫也。萬歷丙辰進(jìn)士,天啟間官吏科給事中。坐閹黨,禁錮。弘光登極,召拜兵部尚書,督兵江上。亂后不知所終。”

阮大鋮可謂是東林黨人的死敵,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但錢謙益這段描述依然是一個旁觀者的姿態(tài)娓娓道來,表面上僅僅是客觀的敘述,并不帶有怎樣的感情色彩,這或許讓人覺得其對阮大鋮的評價是客觀的。然而,細(xì)加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這段論述模糊處理了阮大鋮誤國和降清的罪行。而實際上,阮大鋮的這兩大罪行都和錢謙益有關(guān)。為了能夠有機(jī)會入閣拜相,錢謙益以東林黨魁的身份舉薦阮大鋮,從而背叛了自己的黨派。弘光政權(quán)覆亡后,錢謙益降清,并招撫了阮大鋮。因此,在這兩件事上,錢謙益為了避免受到別人的攻擊,不給別人留下噱頭,巧妙地處理了阮大鋮的小傳。

與對政敵的處理方式不同,錢謙益對東林黨中重要人物直接采取了褒揚的態(tài)度。如《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中《趙尚書南星》:“夢白公忠強(qiáng)直,負(fù)意氣,重然諾,有燕趙節(jié)俠悲歌慷慨之風(fēng)。……夢白抗議豎節(jié),身為部黨之魁,人以為門庭高峻,不可梯接,不知其通輕俠,縱詩酒,居然才人俠士,文章意氣之儔也。”寥寥數(shù)語,展示在我們面前的趙南星既是一位政治上坦蕩的斗士,同時又是一位文學(xué)上瀟灑的才子,令人不得不心生仰慕。對于自己的座師東林黨人孫承宗更是采取了大量的篇幅來予以頌揚。“公鐵面劍眉,鬚髯戟張,聲如鼓鐘,殷動墻壁,方嚴(yán)果毅,嶷如斷山,開誠坦中,譚笑風(fēng)發(fā),望而知其為偉人長德。……有軍國大事,大珰傳語問難,閣臣相顧失色。公拂衣奮袖,矯尾厲角,指畫其是非可否,眾人各有所挾持,無以奪也。”在錢謙益看來,孫承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是值得推崇的國士,如此的美化體現(xiàn)出了錢謙益非常直白的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

錢謙益對黨爭的態(tài)度,依然可以在《列朝詩集小傳》中找到表述。如丁集中《李尚書三才》:“(李三才)功高望重,頗見汰色,時論以外僚直內(nèi)閣,如祖宗故事,意在推戴道甫,黨人乘其間,交章論劾,道甫盛氣陳辯,不自引去。顧憲成自林居貽書閣部,力為洗雪,于是,言者又乘間并攻東林,物議糾纏,大獄旁午,飛章鉤黨,傾動朝野。從此,南北黨論,不可復(fù)解,而門戶之禍,移之國矣。”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錢謙益對于東林黨爭的緣起及危害是非常清楚的,可以說其是痛恨黨爭的。同樣的態(tài)度在丁集《沈少師一貫》中也可以得到印證。“與宋州同輔政,而門戶角立,矻矻不相下,妖書之獄,宋州及郭江夏慬而得免。人謂少師有意齮龁之,海內(nèi)清流,爭相指摘,黨論紛呶,從此牢不可破。雒蜀之爭,遂與國家相終始,良可為三嘆也!”

三、以史證詩——《錢注杜詩》

《錢注杜詩》二十卷為錢謙益晚年用力甚勤之作,從崇禎六年(1633)始至康熙二年(1663)去世前一年方告完成,歷時幾三十余年,承襲了孟子“知人論世”的文學(xué)觀念,采用以史證詩的方法,將唐代史事同杜甫詩歌互相印證,考察杜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此揭示杜甫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闡明詩意。陳寅恪先生評價甚高:“牧齋之注杜,尤注意詩史一點,在此之前,能以杜詩與唐史互相參證,如牧齋所為之詳盡者,尚未之見也。”[2]1193鄭慶篤等《杜集書目提要》評價較為全面:

錢注杜詩,側(cè)重以史證詩,以鉤稽考核歷史事實,探揣作意,闡明詩旨為務(wù)。《冬日洛陽城謁玄元皇帝廟》、《洗兵馬》、《入朝》、《諸將》諸箋,錢自謂“鑿開鴻蒙”,最有創(chuàng)見者。錢箋杜詩雖難免有考核失當(dāng),穿鑿附會之處如朱鶴齡所譏評者,然畢竟瑕不掩瑜,是杜甫詩集影響極大的注本之一。清代注解杜詩者,鮮不受其影響,論者謂錢、朱二書既出,遂大啟注杜之風(fēng),而錢氏之功尤著。[12]

這段話有這樣幾層意思:首先,錢注杜詩側(cè)重采用以史證詩的批評方法,其中以《冬日洛陽城謁玄元皇帝廟》等詩是錢謙益自認(rèn)在實踐此方法上箋注最有創(chuàng)見者;其次,錢注與朱注存在觀點上的分歧;再次,錢注杜詩對清代注杜之風(fēng)影響甚大。

錢謙益于文學(xué)之外,也致力于史學(xué)。《有學(xué)集補(bǔ)·答吳江吳赤溟書》自謂 “三十余年,留心史事”,今存《開國群雄事略》、《太祖實錄辨正》、《明史斷略》等史學(xué)著作,皆考核謹(jǐn)嚴(yán),具有相當(dāng)?shù)氖穼W(xué)研究價值。弘光元年(1645),曾上《請修國史書》,遭到拒絕,遂私自修史。奈何順治七年(1650),絳云樓失火,其《明史》手稿付之一炬。 但其史官意識和行為得到了時人的稱許。黃道周就義之時曾言:“虞山尚在,國史猶未死也。 ”[6]686不僅如此,錢謙益還提倡“詩史同源”,“人知夫子之作《春秋》,不知其為續(xù)詩也,《詩》也,《書》也,《春秋》也,首尾為一書。 ”[6]800這就為其以史證詩的方式注杜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至于緣何選中杜詩,則是由錢謙益對唐以來詩歌發(fā)展的歷程進(jìn)行總結(jié)所定的基調(diào)。“自唐以降,詩家之途轍,總萃于杜氏。 大歷后以詩名家者,靡不由杜而出。 ”[11]929在錢謙益看來,杜詩不僅集唐之大成,而且為大歷以后詩家的源頭,評價不可謂不高。但是宋、元、明三代以來箋注杜詩者多有謬誤,有進(jìn)行匡正的必要。“自昔箋注之陋,莫甚于杜詩。偽注假事,如鬼馮人。剽義竄辭,如蟲食木。而又連綴歲月,剝割字句,支離覆逆,交跖旁午。如鄭昂、黃鶴、蔡夢弼之流,向有條例破斥,亦趣舉一二而已。今人視宋,學(xué)益落,智益粗,影明隙見,熏染于嚴(yán)儀、劉會孟之邪論,其病屢傳而滋甚。人各仞豈所解以為杜詩,而杜詩之真面目,盤回于洄淵漩復(fù),不能自出。 ”[6]699但他同時也注意到注杜并非易事,“杜詩非易注之書,注杜非小可之事,生平雅不敢以注杜自任,今人知注杜之難者鮮矣。 ”[7]224因此,他在注杜過程中努力做到“慎之又慎,精之又精”[6]1351,即至臨終前,仍然為杜詩某章句之疑義不能釋懷。錢曾回憶說:“此我牧齋箋注杜詩也。年四五十即隨筆記錄,極年八十書始成。得疾著床,我朝夕守之。中少間,輒轉(zhuǎn)喉作聲曰:杜詩某章某句,尚有疑義。口占析之以屬我,我執(zhí)筆登焉,成書而后,又千百條。臨屬纊,目張,老淚猶濕,我撫而拭之曰:而之志有未終焉者乎?而在而手,而亡我手,我力之不足,而或有人焉,足謀之而何恨。而然后瞑目受含。”[13]可見,其箋注杜詩是抱著很嚴(yán)肅的態(tài)度來進(jìn)行的。在注杜的過程中,為了確保詩、史聯(lián)系的客觀性,其對杜詩進(jìn)行了編年,并附之以年譜,列時事、出處、詩等條目,“大意專為刊削有宋諸人偽注、謬解、煩仍、春駮之文。 ”[6]1350另外,其究明史實,以窺杜甫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在詩中的反映,呈現(xiàn)出以史證詩的注釋方式。“謙益之與杜集最注意者,多在考證事實,以探揣杜陵心事。如《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則考開元末制為老子立玄元皇帝廟,而杜詩乃譏其不經(jīng)也。如《洗兵馬》則考李泌、房琯之罷相皆出于肅宗之疑忌,而杜詩則刺其不能盡子道,且不能用父之賢臣也。如《承聞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則考安史亂后各藩鎮(zhèn)有擁兵自固之勢,乃勸其各效法李、郭盡心為忠臣孝子。如《諸將》五首,則考代宗時諸將,而杜詩皆有刺責(zé)之意也。”[14]清代杜詩學(xué)家黃生對此有較高評價,他在《聶耒陽》詩后說:“錢牧齋箋注杜詩,引據(jù)該博,矯偽鈲偽,即二史(《舊唐書》《新唐書》)之差謬者,亦參互考訂,不遺余力,誠為本集大開生面矣。 ”[15]卷四

錢謙益對杜詩《洗兵馬》的箋注頗能實踐以史證詩的方法,并充分展示出其對那段歷史的深刻認(rèn)識和理解,同時也用以借古諷今,對自己所處明末的政治狀況予以譏評,因而具有推陳出新的鮮明的時代特色。杜甫《洗兵馬》詩云: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餵肉蒲萄宮。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三年笛里關(guān)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fēng)。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郭相謀深古來少。司徒清鑒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二三豪俊為時出,整頓乾坤濟(jì)時了。東走無復(fù)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青春復(fù)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鶴禁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攀龍附鳳勢莫當(dāng),天下盡化為侯王。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誇身強(qiáng)。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fù)用張子房。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須眉蒼。征起適遇風(fēng)云會,扶顛始知籌策良。青袍白馬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不知何國致白環(huán),復(fù)道諸山得銀甕。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錢謙益箋注云:

《洗兵馬》,刺肅宗也。刺其不能盡子道,且不能信任父之賢臣,以致太平也。首敘中興諸將之功,而即繼之曰:‘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崆峒者,朔方回鑾之地,安不忘危,所謂愿君無忘其在莒也。兩京收復(fù),鑾輿反正,紫禁依然,寢門無恙,整頓乾坤皆二三豪俊之力。于靈武諸人何與?諸人徼天之幸,攀龍附鳳,化為侯王,又欲開猜阻之隙,建非常之功,豈非所謂貪天功以為己力者乎?斥之曰汝等,賤而惡之之辭也。當(dāng)是時,內(nèi)則張良娣、李輔國,外則崔圓、賀蘭進(jìn)明輩,皆逢君之惡,忌疾蜀郡元從之臣。而玄宗舊臣,遣赴行在,一時物望最重者,無如房琯、張鎬。琯既以進(jìn)明之譖罷去,鎬雖繼相而旋出,亦不能久于其位。故章末諄復(fù)言之。青袍白馬以下,言能終用鎬,則扶顛籌策,太平之效,可以坐致。如此望之也,亦憂之也,非尋常頌禱之詞也。張公一生以下,獨詳于張者,琯已罷矣,猶望其專用鎬也。是時李鄴侯亦先去矣,泌亦琯、鎬一流人也。泌之告肅宗也,一則曰,陛下家事,必待上皇;一則曰,上皇不來矣。泌雖在肅宗左右,實乃心上皇。琯之?dāng)。诹闋I救,肅宗必心疑之,泌之力辭還山,以避禍也。鎬等終用,則泌亦當(dāng)復(fù)出,故曰:‘隱士休歌紫芝曲’也。兩京既復(fù),諸將之能事畢矣,故曰:‘整頓乾坤濟(jì)時了’。收京之后,洗兵馬以致太平,此賢相之任也。而肅宗以讒猜之故,不能信用其父之賢臣,故曰:‘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常不用。’蓋至是而太平之望益邈矣。嗚呼傷哉!”[13]卷二

杜甫《洗兵馬》大約作于乾元元年(758),在詩作的前一年,即至德二年(757),唐軍相繼收復(fù)長安、洛陽,安史之亂基本平息。雖然鄴城仍未收復(fù),但河北一帶逐一收復(fù)。前方的捷報,讓在長安的杜甫興奮不已,遂作此詩來唱起中興的凱歌。就“洗兵馬”題意來看也是表示洗刷兵器,此后不再有戰(zhàn)事發(fā)生。后人一般因此認(rèn)為這首詩為頌歌,而錢謙益獨有不同,以“刺肅宗也”為詩的主旨,認(rèn)為肅宗既不能“盡子道”,又不能“信任父之賢臣”,頗有借古諷今之意。錢謙益的這一箋注與寫于崇禎七年的《讀杜二箋》內(nèi)容基本相同,可以視作是對當(dāng)時情境的一種表述,其所諷喻者當(dāng)為剛愎自負(fù),充滿猜忌之心的崇禎皇帝。崇禎元年,東林黨重要人物相繼殉難,錢謙益以黨魁名聲大噪,擬枚卜入閣,一了夙愿,然為奸臣溫體仁以天啟浙闈事糾劾,崇禎皇帝信其言,而將錢謙益革職,后以溫體仁為相,盡黜朝中正人君子,小人得勢,國事糜廢,危如累卵。箋注中,錢謙益以房琯自比,稱頌其為“賢臣”,倘能用之,太平可致。崇禎不能任用“賢臣”,最終也只能落得國破身亡的悲慘結(jié)局。對于錢謙益的這一箋注,后人爭論頗多,有肯定者,也有否定者。清人潘耒《書杜詩錢箋后》批評說:“《洗兵馬》一詩,乃初聞恢復(fù)之報,不勝欣喜而作。寧有暗含譏刺之理。上皇初歸,肅宗未失子道。豈得預(yù)探后事以責(zé)之,詩人以忠厚為本,少陵一飯不忘君,即貶謫后,終其身無一言怨懟,而錢氏乃謂其立朝之時,即多隱刺之語,何浮薄至是,噫,此其所以為牧齋與?”浦起龍也說:“錢箋此等,壞心術(shù),墮詩教,不可以不辯。予豈為肅宗曲護(hù)哉?”[16]卷二胡小石卻給予了較高評價:“昔錢牧齋作《草堂詩箋》深得知人論世之義,高出諸注家。關(guān)于《洗兵馬》一篇,即發(fā)揚玄、肅當(dāng)時宮闈隱情。”[17]比較而言,蕭滌非先生的評價較為公允:“錢謙益以為‘刺肅宗不能盡子道,且不能信任父之賢臣以致太平’,是有見地的,但句句都解作刺肅宗,卻未免‘深文’,且不近人情,違反詩的基本情調(diào)。 ”[18]

四、出入宋元——《有學(xué)集》

《有學(xué)集》為錢謙益入清后的作品,共50卷,其中詩歌13卷,存詩900余首,分別為《秋槐詩集》、《秋槐詩支集》、《秋槐詩別集》、《夏五詩集》、《絳云余燼集》、《高會堂詩集》等,另有《序》8 卷,《贈序》1 卷,《壽序》3 卷,《記》2 卷,《墓志銘》6卷,《神道碑》2 卷,《塔銘》1 卷,《傳》1 卷,《書》3卷,《疏》1 卷,《贊》1 卷,《雜文》2 卷,《題跋》4 卷。鄒式金《牧齋有學(xué)集序》云:“牧齋先生產(chǎn)于明末,乃集大成。其為詩也,擷江左之秀而不襲其言,并草堂之雄而不師其貌,間出入于中、晚、宋、元之間,而渾融流麗,別具罅錘,北地為之降心,湘江為之失色矣。”[1]952錢謙益出入宋元的詩學(xué)觀念已普遍為后人所認(rèn)可。如喬億《劍溪說詩》亦云:“自錢受之力詆弘、正諸公,始纘宋人余緒,諸詩老救之,皆名唐而宗宋,此風(fēng)氣一大變也。 ”[19]錢謙益由此被認(rèn)為是清初開宋風(fēng)之先者。早在啟、禎間,在程嘉燧的影響下,錢謙益已開始沾染宋風(fēng),“仆少壯失學(xué),熟爛空同、弇山之書。中年奉教孟陽諸老,始知改轅易向。孟陽論詩,自初、盛唐及錢、劉、元、白諸家,無不析骨刻髓,尚為能及六朝以上,晚始放而之劍川、遺山。余之津涉,實與之上下。 ”[6]1359至于入清后的《有學(xué)集》即是錢謙益這一詩學(xué)觀念的理論和實踐的范例,其原因大略有三個方面。

首先,遺民情結(jié)。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宋亡于元與明亡于清有著類同的演進(jìn)軌跡,宋遺民以哀傷的筆調(diào)抒寫著國破家亡的黍離之悲,這讓明遺民心有戚戚焉。清初邵廷采曾說:“于乎!明之季年,猶宋之季年;明之遺民,非猶宋之遺民乎?曰:節(jié)固一致,時有不同。”正是這種自覺的身份認(rèn)同,使明遺民對宋遺民的生存狀態(tài)及所為歌詩生出由衷的親切感。因此,自詡為明遺民的詩人們在經(jīng)歷鼎革的傷痛之后,以宋詩為旨?xì)w,聊以慰藉對故國的懷念。涉足宋、元的錢謙益倡導(dǎo)“宋存而中國存,宋亡而中國亡”[6]1343的民族思想,鼓吹“宋之亡也,其詩稱盛”,并列舉了諸多遺民詩,稱贊其可以“續(xù)史”:“皋羽之《慟西臺》,玉泉之《悲竺國》,水云之《茗歌》,《谷音》之越吟,如窮冬沍寒,風(fēng)高氣傈,悲噫怒號,萬籟雜作,古今之詩莫變于此時,亦莫盛于此時。至今新史盛行,“空坑”、“厓山”之故事,與遺民舊老,灰飛煙滅。考諸當(dāng)日之詩,則其人猶存,其事猶在,殘篇嚙翰,與金匱石室之書,并懸日月。謂詩之不足以續(xù)史也,不亦誣乎?”[6]800可見,其對宋遺民詩的重視。于是其有感于元人吳立夫所撰宋遺民事為 《桑海余錄》,因欲作《續(xù)桑海余錄》。“元人吳立夫讀龔圣予撰文履善、陸君實二傳,輯祥興以后忠臣志士遺事,作《桑海余錄》,有序而無其書。本朝程學(xué)士克勤,取立夫之意,撰《宋遺民錄》,謝皋羽已下,凡十有一人。余惜其僅止于斯,欲增而廣之,為《續(xù)桑海余錄》。 ”[6]1607在《張子石六十壽序》中,錢謙益甚至將謝皋羽、龔圣予等宋遺民詩人與殉國的文天祥、陸秀夫等民族英雄相提并論,為世之“砥柱”。“嗟乎!天之生賢才也,固不欲使之虛生浮系,無所系于斯世也。不幸而值陽九百六,晦冥薄蝕之期,而其所系于斯世者有異。有以一身百口,血肉涂炭而系之者,文履善、陸君實之徒也。有以寸管尺幅,筆舌嘯歌而系之者,謝皋羽、龔圣予之徒也。……世有皋羽、圣予其人,誠令與履善、君實比志而系功,其為斯世之砥柱則一也。”因此,其對南宋詩人陸游慷慨悲壯的詩風(fēng)頗多推崇,自認(rèn)“余生晚景,良可師法”[6]930,頗有英雄相惜之感。

其次,摒棄俗學(xué)的需要。在《李貫之先生存余稿序》中,錢謙益說:“宋、元以來,學(xué)者窮經(jīng)讀書,確有師承,幼而學(xué),壯而成,老而傳端序。經(jīng)緯精詳,次第具在。宋學(xué)士之誌曾魯者,如金科玉條,不可更易。世降道衰,教學(xué)偏背,煩蕪之章句,熟爛之時文,剽賊傭賃之俗學(xué),耳食目論,浸淫熏習(xí),而先民辨志敬業(yè)之遺法,不可以復(fù)考矣。迨其末也,世益下,學(xué)益駁,謏聞曲見,橫騖側(cè)出,聾瞽狂易,人自為師。世所號為魁士碩儒,敢于嗤點謨誥,鐫夷經(jīng)傳大書濃抹,以典訓(xùn)為劇戲。馴至于黃頭邪師,彌戾魔屬,充塞抗行,交相梟亂,而斯世遂有陸沉板蕩之禍。嗚呼!學(xué)術(shù)之失也,以其離圣而異軀,捐古而近習(xí)。方其濫觴也,朱黃丹鉛,鑽紙弄筆,相與簸弄聰明,貿(mào)易耳目。而其極也,經(jīng)學(xué)蠹,人心玘。三才五常,各失其所。率獸食人,于是焉始。古者謂之非圣無法,學(xué)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者,誅不以聽,豈過也哉!”[6]784在這段話中,錢謙益把明亡之因歸咎于俗學(xué)之失,致使學(xué)風(fēng)敗壞,以至于“經(jīng)學(xué)蠹,人心玘”。反之,宋、元之學(xué)者“窮經(jīng)讀書”,“經(jīng)緯精詳,次第具在”。錢謙益認(rèn)為:“末學(xué)之失,其病有二,一則蔽于俗學(xué),一則誤于自是。”對此,欲挽回學(xué)風(fēng),必須反經(jīng)正學(xué)。“今誠欲回挽風(fēng)氣,甄別流品,孤?lián)为殬洌ㄇ锊恍嘀畼I(yè),則惟有反經(jīng)而已矣。”[6]1314對于李貫之為學(xué)能夠“以六經(jīng)為根祗,以程、朱為繩尺”,表示稱賞:“其殖學(xué)以六經(jīng)為根祗,以程、朱為繩尺,當(dāng)斯世邪說橫議,橫流淪亂之日,仞其師說,強(qiáng)立不返,沒身而已者也。”[6]784在《顧麟士詩集序》中,錢謙益對顧麟士究明宋儒之學(xué)的作法給予高度評價,認(rèn)為其可為“儒者之詩”。“麟士于有宋諸儒之學(xué),沉研鉆極,已深知六經(jīng)之指歸,而毛、鄭之詩,專門名家,故其所得者為尤粹。其為詩搜羅杼軸,耽思旁訊,選義考辭,各有來自。雖其托寄多端,激昂俯仰,而被服雍雅,終不詭于經(jīng)術(shù)。目之曰儒者之詩,殆無愧焉”,“余故特為之論著,庶幾后之論詩者,于經(jīng)學(xué)蕪穢,《雅》、《頌》廢壞之后,而猶知有儒者之詩,則自余之目麟士始也。”[6]823對于顧詩的稱贊,體現(xiàn)了其反經(jīng)正學(xué),以學(xué)問為詩的詩論觀念。晚年的錢謙益追慕蘇軾詩歌就是這一觀念的體現(xiàn)。“眉山之學(xué),實根本六經(jīng),又貫穿兩漢諸史,演迤弘奧,故能凌獵千古。 ”[6]1359

再次,反復(fù)古的需要。尤侗《彭孝緒詩文序》云:“大抵云間詩派,源流七子,迨虞山著論詆諆,相率而入宋、元一路。”[20]卷三錢謙益對于宋詩的倡導(dǎo),從文學(xué)自身革新的角度而言,是出于反復(fù)古的需要。《有學(xué)集》卷四十七《題徐少白詩卷后》云:“余之評詩與當(dāng)世牴牾者,莫甚于二李及弇州。”可見,錢謙益的詩文革新是建立在反復(fù)古的基礎(chǔ)上的。針對復(fù)古派限隔時代的靜態(tài)文學(xué)觀,錢謙益提出了文學(xué)發(fā)展的動態(tài)源流論,其以唐宋文為例,解釋說:“是故論唐文、于韓、柳之前,未嘗無陳拾遺、燕許、曲江也,未嘗無權(quán)禮部、李員外、李補(bǔ)闕、獨孤常州、梁補(bǔ)闕也,未嘗無顏魯公、元容州也。元和以還,與韓、柳挾轂而起者,指不可勝屈也。宋初廬陵未出,未嘗無楊億、王禹偁也,未嘗無穆修、柳開也。廬陵之時,未嘗無石介、尹洙、石曼卿也。眉山之時,未嘗無二劉、三孔也。眉山之學(xué)流入金源,而有元好問;昌黎之學(xué)流入蒙古,而有姚燧,蓋至是文章之變極矣。”在錢謙益看來,文隨時變,“夫文章者,天地變化之所為也。天地變化與人心之精華交相擊發(fā),而文章之變不可勝窮。 ”[6]1343因此,歷代文學(xué)各有優(yōu)劣,不能一概而論,“唐人如岑嘉州、王右丞、錢考功皆與老杜爭勝毫芒。晚唐則陸魯望、皮襲美,金源則元裕之,風(fēng)指秾厚,皆能橫截眾流。”基于文學(xué)發(fā)展觀的的角度著眼,他認(rèn)為詩歌“生生不窮,新新相續(xù)”,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嗟夫,天地之降才,與吾人之靈心妙智,生生不窮,新新相續(xù)。有三百篇,則必有楚騷;有漢魏建安,則必有六朝;有景隆、開元,則必有中、晚唐及宋、元。 ”[6]1563因此,宋詩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在宋代詩人中,錢謙益推崇蘇軾,因其政治遭遇與自己略同,由于黨爭而宦海起伏。他曾有《和東坡西臺詩韻六首》其一云:“朔氣陰森夏亦凄,穹廬四蓋破天低。青春望斷催歸鳥,黑獄聲沉報曉雞,慟哭臨江無壯子,徒行赴難有賢妻。重圍不禁還鄉(xiāng)夢,卻過淮東又浙西。 ”[6]9此組詩作于順治四年丁亥(1647)三月,時錢謙益正于家中禮佛,而突然被捕,柳如是沉疴在床,毅然隨之北上,誓以死救之。在獄中,感于時事,于是有詩寄柳如是,以作訣別。

綜上而論,錢謙益在清初詩學(xué)觀念發(fā)生了新變,體現(xiàn)了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統(tǒng)一,彰顯了易代之際政治危亡大背景下文人的心路歷程及立言救贖的復(fù)雜心態(tài)。

[1]錢謙益.牧齋雜著[M].錢牧齋全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陳寅恪.柳如是別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金鶴翀.錢牧齋先生年譜[M].錢牧齋全集(8 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42.

[4]章太炎.別錄甲[A].訄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5]歸莊.祭錢牧齋先生文[A].歸莊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錢謙益.列朝詩集序[A].有學(xué)集[M].錢牧齋全集(5 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錢謙益.與毛子晉[A].錢牧齋先生尺牘[M].錢牧齋全集(7 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金堡.徧行堂集[M].清康熙間刊本.

[9]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汪由敦.汪文端史裁蠡說[A].明史例案[M].徐蜀.明史訂補(bǔ)文獻(xiàn)匯編[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1]錢謙益.曹公神道碑[A].初學(xué)集[M].錢牧齋全集(2 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鄭慶篤.杜集書目 提要[M].濟(jì)南:齊魯書 社,1986.

[13]錢謙益.錢注杜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4]洪業(yè).杜詩引得[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 社,1985.

[15]周采泉.杜集書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6]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1978.

[17]胡小石.杜甫北征小箋[A].胡小石論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8]蕭滌非.杜甫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110.

[19]喬億.劍溪說詩[M].清乾隆間刊本.

[20]尤侗.西堂全集[M].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金閶聚秀堂刻本.

(責(zé)任編輯 岳毅平)

I207.22

:A

:1001-862X(2011)02-0171-09

張永剛(1977-),男,山東棗莊人。復(fù)旦大學(xué)博士后,廣西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晚明政治與文學(xué)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天堂亚洲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91色在线| 香蕉伊思人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精品91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午夜毛片免费看|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欧美劲爆第一页| 2020国产精品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 98超碰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欧美在线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97se亚洲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日韩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日韩无码白|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在线播放91| 六月婷婷综合| 制服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精品3p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欧美午夜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福利在线一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欧美中日韩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99在线视频精品|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网站免费| 国产在线啪|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