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文
專訪蘇丹全國大會黨對外關系部部長、總統顧問穆斯塔法·奧斯曼·伊斯梅爾
■ 本刊記者/文
記者:自2002年中蘇兩黨建立關系,尤其是2003年簽署兩黨合作議定書以來,兩黨保持了良好互動,尤其近年來兩黨高層互訪不斷,機制化交流全面推進。您如何看待兩國、兩黨關系?您認為黨際交往對兩國關系的發展有何促進作用?
伊斯梅爾: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從未受到政府更迭的影響,保持了正常的國家交往,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巴希爾總統領導下,兩國關系取得了更大發展,中國共產黨與蘇丹全國大會黨兩黨也建立起了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中蘇兩國在石油、農業、技術轉讓等領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并開始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已成為蘇丹第一大貿易伙伴。
記者:一直以來,中蘇兩國在能源、經貿等領域保持了密切合作,您認為未來兩國還應在哪些領域加強交流?
伊斯梅爾:此訪我們訪問了上海、浙江等地,與農業、太陽能等項目的負責人進行了洽談,我們一致認為應在以下領域加強合作:第一,能源和天然氣領域,這需要中方進一步加大對蘇丹北部的石油開采力度,第二,太陽能發電領域,蘇丹的氣溫很高,屬熱帶沙漠性氣候,中國擁有太陽能發電的技術,第三,農業領域,蘇丹擁有8400萬公頃的肥沃耕地以及來自尼羅河和豐沛雨水的豐富水源,及多樣性的氣候,這些自然條件能夠保障農業發展,產量巨大,可以滿足蘇丹、中國及其他國際市場的需求,第四,礦產領域,蘇丹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黃金、鐵、銅及一些稀有金屬,我們已與中方公司達成一致,請他們去蘇丹投資礦業,第五,旅游與考古領域,蘇丹有大量歷史古跡及自然保護區,我們想通過與中方的合作加大開發力度,吸引更多的東亞游客。
記者:2011年1月,在蘇丹北南雙方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蘇南方公投順利舉行,能否請您介紹下這次公投對蘇丹國內政治的影響,當前蘇丹面臨何種內外挑戰?
伊斯梅爾:自英屬殖民地時期始,南方就是獨立的國家,只是當時的英國政府不承認,50多年來,謀求獨立的戰爭掠奪了大量資源,并歪曲了蘇丹的對外形象,也阻礙了蘇丹南北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希望蘇丹能夠保持統一,但不能通過武力來維持這種統一,通過和平手段來實現分離要比通過武力手段實現統一好得多。公投結果表明了南方人想要獨立的意愿,我們對此表示接受。7月9日南方將正式建國,即使如此,蘇丹仍是一個大國,南方獨立后,蘇丹將由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變為第三大的國家,排在阿爾及利亞、剛果(金)之后,其面積大概有200萬平方公里,有農業、礦產、畜牧業、旅游業、漁業等資源,蘇丹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處于亞洲、非洲、阿拉伯世界的連接處,有七個鄰國,今后南蘇丹也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鄰國之一,我們兩國將擁有最長的邊境線,擁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進行更頻繁的互相交流。
記者:中國共產黨對內加強自身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導構建和諧社會,對外維護世界和平,倡導構建和諧世界,努力展現開放民主的政黨新形象。您對此有何評價?在貴國民眾眼中,中國共產黨的形象是什么樣的?
伊斯梅爾:中國共產黨是能夠充分代表民眾的開放性政黨,他們所領導的改革是經過合理論證的,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共產黨不遺余力地進行了有計劃的改革,正是由于中共制定并貫徹執行了合理的政策我們才能目睹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非洲阿拉伯國家、拉美國家都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的關系,中國也為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及樹立了發展典范。而且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正出于此,中蘇兩黨也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此訪中,我們簽訂了兩黨今后四年的合作議定書并啟動兩黨的戰略對話機制,通過對話兩黨可以就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交流,也可就治國理政的經驗充分交換意見。
記者: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同時2011—2015年是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十二五”規劃的成功實現要求中國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從國際局勢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您對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發展建設方面的努力有何評價?
伊斯梅爾:過去90年中,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懈努力實現自身的發展,并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中國特色道路,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黨際關系將會更加開放、廣泛,中共也支持了亞非拉人民的改革與發展,并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我們都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責任編輯: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