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韞偉,李 野,許 晶(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沈陽市 110016)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的因子分析法實證研究
陳韞偉*,李 野#,許 晶(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沈陽市 110016)
目的:為生物醫藥產業相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方法:利用因子分析法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體系,從規模水平、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4個角度選取14個經濟指標,客觀評價我國28個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結果與結論: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不同角度之間發展水平均不平衡,發展規模水平對于提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十分重要,而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對綜合發展水平也有一定貢獻。各地區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認清自身優勢、劣勢,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建議擴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持續穩定增長;加大研發力度,高效管理。
生物醫藥產業;因子分析法;指標;評價
美國《時代周刊》曾預言,2020年生物經濟將取代信息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現在美國、歐洲、日本等都在不遺余力推進生物醫藥產業;而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生物經濟又多了一層意義,它是一次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對中國而言亦是如此。鑒于這樣的戰略意義,生物醫藥產業之于我國地方經濟甚至全國的經濟發展都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各省之間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據《2009中國醫藥統計年報》統計,2009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最高的省份達到201.58億元,而最低的僅為0.07億元。由此可見各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水平差距極大。
本文從規模水平、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4個角度,選擇了14個生物醫藥產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利用因子分析法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體系,客觀定位各地區的生物醫藥發展情況,找出各地區發展生物醫藥過程中的短板,從而因地制宜,整體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1.1 指標的選取
本文指標采用《2009中國醫藥統計年報》生物生化制品分冊的數據,利用SPSS18.0數據分析軟件處理數據,建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體系,選取全國28個省市作為樣本(不包含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選取14個經濟指標作為因子分析的變量。依據綜合指標體系所應遵循的科學性、綜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本文從規模水平、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4個角度來建立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這14個指標既有反映發展規模的總量指標,從數量上反映各省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又有反映對比關系的相對指標,使一些不能直接對比的總量指標變為可以進行對比。
除了工業總產值(x1)、資產總額(x2)、利稅總額(x3)、從業人員(x4)4個總量指標外,其他10個相對指標均需要通過計算得到,計算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x5)=凈利潤/平均凈資產,其中,凈利潤=利潤總額-應交所得稅,平均凈資產=(年初所有者權益+年末所有者權益)/2;總資產貢獻率(x6)=(利稅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利潤率(x7)=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率(x8)=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總資產周轉率(x9)=主營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周轉率(x10)=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流動資產總額;存貨周轉率(x11)=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銷售增長率(x12)=(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資本積累率(x13)=(本年所有者權益-上年所有者權益)/上年所有者權益;總資產增長率(x14)=(本年資產總額-上年資產總額)/上年資產總額。
1.2 數據標準化處理和因子判別分析
由于數據存在不同量綱、不同數量級,在進行正式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采用SPSS18.0軟件對指標數值進行無量綱化與標準化處理,然后將標準化值代入因子分析模型進行分析。其次,為了判斷數據是否適合因子分析做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通常KMO檢驗值小于0.5或Bartlett檢驗sig值大于0.01時,不適合做因子分析。本文結果顯示,KMO統計值為0.569,Bartlett球度檢驗值為0.000,說明所選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1.3 提取因子
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用少數幾個新的變量代替原來的多個變量,同時使新變量盡可能包含原來變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關[1]。常用的方法是主成分法,提取的原則是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或者累計貢獻率大于80%的所有因子。本文通過因子分析計算各因子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如表2所示。
由表2發現,只有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計方差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9.887%,故只提取前4個因子,分別為F1、F2、F3和F4。在提取初始因子后,往往無法對因子作有效的解釋,所以,為了更好地解釋因子,通常采用正交旋轉法對因子負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
1.4 因子旋轉和因子命名
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經過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中14個指標在各個因子上分布特征明顯,4個因子比較容易命名。其中,x1、x2、x3、x4在第1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即第1個因子主要解釋了這幾個指標,將F1定義為規模水平因子;依次據其相關特征,將F2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F3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F4命名為發展能力因子。
1.5 計算主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
在提取4個因子后,利用回歸法計算出因子得分函數的系數矩陣,可得各因子的得分函數(注:各因子的得分函數可由SPSS18.0軟件直接給出)。
為了對各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作綜合評價,必須計算各地區的綜合得分F。由于4個因子的解釋程度不同,因此用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權數,對每個因子的得分進行加權再加總得到各地區的總因子得分,計算公式為F=ω1F1+ω2F2+ω3F3+ω4F4(ωi=λi/(λ1+λ2+λ3+λ4),i=1,2,3,4,其中λi代表第i個特征值)。計算所得的各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情況(由于本文所有數據均為標準化的數據值,因此有的地區得分為正,代表生物醫藥發展水平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有的地區得分為負,代表在平均水平之下。得分越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越高)。

表1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體系指標Tab 1 Index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bio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表2 各因子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Tab 2 Variance contributes and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factor

表3 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Tab 3 Factor loading matrix after orthogonal rotation
2.1 結果分析
2009年我國各地區按因子得分排名情況見表4。

表4 2009年我國各地區按因子得分排名情況Tab 4 Ranking of each province ordered by factor scores in 2009
表4的因子得分分別從規模水平、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4個角度反映了我國各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情況。
其中發現,綜合得分排名前10位地區中有7個地區同樣也位于規模水平因子排名的前10位,且規模水平因子排名前4位的地區也位于綜合排名的前4位,而其他3個因子排名第1位的3個地區貴州、湖南和安徽分列于綜合排名的第5位、第6位和第14位。由此可見,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規模水平對于提高本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十分重要。
另外,在盈利能力因子、營運能力因子和發展能力因子排名前10位的地區分別有6、7、3個地區也位于綜合排名的前10位,說明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對于綜合發展水平也有一定的貢獻。
同時,必須指出的是,表4也反映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各地區內部不同角度間的實力發展也非常不平衡。例如,在綜合實力發展較好的10個地區中,有很多地區在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表現并不突出,甚至排名靠后。
2.2 建議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不同角度之間都存在著不平衡。各地區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認清自身的優勢、劣勢,采取措施,對癥下藥。生物醫藥產業綜合實力不足的地區,應著重發展規模水平,同時兼顧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發展;而已經初具規模的地區,應審視自身是否存在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的短板,從而保持優勢,減少劣勢,促進本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擴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研究發現,規模水平是影響生物醫藥水平的最大因素,因此擴大規模必然有助于提高本地區的生物醫藥發展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增加投入、擴大規模。目前,很多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生產、市場一起抓,人力、財力等各方資源無法集中深度利用,呈現“多、小、散、亂”的局面。因此,一方面要對一些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業積極鼓勵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政策、研發、資金、管理等各方面的合力;另一方面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投入,從而積極擴大行業規模和競爭力。
(2)加大研發力度,高效管理。除了擴大規模外,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都關乎著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這些都離不開高端的技術水平和高效的管理水平。生物醫藥產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2],高端的技術水平是生物醫藥產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尚處于成長初期,研發實力較弱,與國際水平相差較大,后期的發展仍需要不斷的科研投入。另外,當資金、勞動和技術都被聚合到一個企業,如何保證其運營效率,也是企業經營中的關鍵問題。所以,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都是提高技術水平的因素。
生物醫藥是一種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多學科高度綜合且互相滲透的新興產業。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將生物醫藥納入重點發展領域,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全國很多省市均已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各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不平衡。因此,未來除了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外,同時要兼顧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等各方面,從而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 賈俊平.統計學[M].第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72-284.
Empirical Study by Factor Analysis in Bio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CHEN Yun-wei,LI Ye,XU Jing(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biomedical industry departments which intend to take measures.METHODS: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bio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28areas.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industry in China was evaluated by 14economic indicators from scale level,profitability,operation capacity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RESULTS&CONCLUSIONS:The level of bio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each area is not balanced.Scale level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iomed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profitability,operation capacity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also contribute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Recogni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and taking relevant measures are crucial for each area to develop biomedical industry in healthy way in the future.It is suggested to enlarge the scale of biomedical industry,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steady growth of biomedical industry,strengthen research and develop effective management.
Biomedical industry;Factor analysis;Index;Evaluation
F407.7;F062.9
C
1001-0408(2011)41-3844-03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醫藥經濟管理。E-mail:july17yw@163.com
#通訊作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醫藥經濟管理、藥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電話:024-23986679。E-mail:liye0709@sohu.com.cn
2010-11-25
201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