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政策與信息研究室,昆明市 650118)
1985-2010年在我國申請的“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藥配制品”疫苗類發明專利的情報分析
朱 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政策與信息研究室,昆明市 650118)
目的:為藥學科研工作者提供“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藥配制品”(A61K39)疫苗類發明專利的相關信息,并為藥品研發提供參考。方法: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采用國際專利分類法(IPC)對1985-2010年在我國申請的、主分類號為A61K39的專利進行檢索,并將其按申請年份、申請國別及IPC小組分類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與結論:共檢索到發明專利2776件;1985-1992年的年申請數量均在15件以內,1993-2006年由32件上升至350件,2007-2010年由294件下降至20件;申請國別以美國最多(883件),我國省(區、市)以北京最多(178件);由IPC小組分類的A61K39/395(含有抗體、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的醫藥配制品)的申請數量最多,共820件,說明含有抗體、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的醫藥配制品是目前的研發熱點。
醫藥配制品;抗原;抗體;疫苗;發明專利;情報分析;檢索;分類
專利文獻具有“傳播發明創造,促進技術進步;警示競爭對手,保護知識產權;借鑒權利信息,避免侵權糾紛;提供技術參考,啟迪創新思路”的作用[1]。因此,在藥品研發中,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楚擬研發藥品的專利狀態。而對歷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和地域分布等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活躍時期,為科研立項及技術開發等重大決策提供依據[2]。本文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對“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藥配制品”(A61K39)疫苗類發明專利的相關信息進行檢索和統計、分析,了解專利申請年份、申請國別及國際專利分類法(IPC)小組分類等情況,為藥學科研工作者提供A61K39專利的相關信息,并為藥品研發提供參考。
1.1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3]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知識產權出版社開發建設并提供運行支持的“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于2007年4月26日向社會公眾全面開放運行。目前,該系統收錄了中國、美國、歐盟國家、日本和世界專利組織(WO)等數個國家和組織的專利文獻近4000萬件,并提供中國、美國、歐盟國家和WO專利的全文檢索。為滿足不同用戶的檢索需求,系統提供快捷檢索、表格檢索和高級檢索等多種檢索方式,并支持復雜邏輯組配檢索。此外,還提供中國專利法律狀態檢索、IPC分類表查詢和導航、數據統計和打包下載等功能。
1.2 IPC[4]
IPC是一種國際通用的管理和利用專利文獻的工具。1971年確定IPC為《巴黎公約》成員國統一的專利分類法。其作用是:(1)使各國專利文獻獲得統一的分類,以便于對專利文獻進行分類管理、使用、查找;(2)在各種檢索中使用,如作為為確定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包括對技術先進性和實用價值作出評價)而進行專利文獻檢索時的一種有效檢索工具;(3)利用IPC分類表編排專利文獻,使用戶可方便地從中獲得技術上和法律上的信息;(4)作為對所有專利信息用戶進行選擇性報道的基礎;(5)作為對某一個技術領域進行現有技術水平調研的基礎;(6)作為進行專利統計工作的基礎,從而對各個技術領域的技術發展狀況作出評價。
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對1985-09-10-2010-03-24在我國申請的、主分類號為A61K39的疫苗類發明專利進行檢索,對下載的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再利用IPC分類表查出A61K39主分類號的細目,并按照IPC小組分類進行統計、分析。
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http://www.sipo.gov.cn/,點擊右下方的“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選擇“表格檢索”,檢索“中國專利數據庫”,設定數據庫選項為“發明專利”,在主分類號框中輸入“A61K39”,共檢索到發明專利2776件。
3.1 A61K39發明專利歷年申請數量(即專利技術生命周期)的檢索結果統計與分析
對檢索到的發明專利2776件進行時間限制,在“申請日”框內,將1985-2010年各年份分別輸入,點擊“檢索”按鈕,得到發明公開專利的以下數據,詳見表1。將各年份數據錄入到Excel表格中,繪制出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圖,詳見圖1。

表1 1985-2010年A61K39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統計結果Tab 1 Appl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of A61K39from 1985to 2010

圖1 1985-2010年專利技術生命周期圖Fig 1 Chart of life cycle of patent technology from 1985to 2010
由表1、圖1可見,1985-1992年的年申請數量在15件以內,較平穩;1993-2006年呈上升趨勢(由32件上升至350件),尤以2006年最多;2007-2010年呈下降趨勢(由294件下降至20件)。
3.2 A61K39發明專利的國別代碼統計與分析
對檢索到的發明專利2776件進行國別代碼統計,點擊“統計”按鈕,將分類統計的類別設置為“國別代碼”,點擊“開始統計”,得到國別代碼統計圖(略)及表格。1985-2010年各國與我國各省(區、市)A61K39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統計結果見表2(注:括號中的英文字母為各國專利的代號,數字為國內各省(區、市)專利的代號)。
由表2可見,國外按國別分類,國內按省(區、市)分類,其中美國最多,883件,北京178件,比利時119件,上海111件,日本109件,瑞士93件,廣東81件,英國70件。
通過調查發現,將在我國申請的A61K39發明專利件數分國別和年份進行統計,美國在2006年件數最多,為119件;北京1999-2009年在10~21件之間(2001年只有9件);上海2003年20件;日本 1998、1999年分別為 12、16件;比利時1999-2001年分別為11、13和11件,2006、2007年分別為23、10件;廣東2003年15件;瑞士2002年12件,2006、2007年分別為16、19件;英國2003、2006年分別為10、12件;德國2002年13件。1999年全球專利申請總量上升明顯,后趨于平穩,2006年最多,為350件,達到頂峰。
3.3 A61K39發明專利IPC小組分類統計與分析
對檢索到的發明專利2776件進行IPC小組分類統計,為便于列表統計,筆者現將統計結果2項均低于50件的不單獨列出,而列入“其他”類。A61K39發明專利的IPC小組分類見表3(注:表中的“件數”為按2006年《國際專利分類表》第8版以前的標準劃分的件數)。

表2 1985-2010年各國與我國各省(區、市)A61K39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統計結果Tab 2 Appl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of A61K39in various countries or in various provinces(or municipalities or cities)in China from 1985to 2010

表3 A61K39發明專利的IPC小組分類Tab 3 Classification of patent invention of A61K39by IPC group
由表3可見,在我國申請的主分類號為A61K39發明專利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近5年增長速度加快,美國、歐盟國家、日本、瑞士的發明專利占絕大部分,北京、上海、廣東等我國各省(區、市)的發明專利上升明顯,說明了疫苗領域是受到全球關注的研究領域。因近2年申請的專利尚有部分未公開,所以檢索到的申請數量較少,這并不能說明近2年的專利申請量下降。
從上述發明專利的IPC小組分類來看,A61K39/395(含有抗體、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的醫藥配制品)的申請數量最多,共計820件(其中按2006年《國際專利分類表》第8版進行分類的發明專利為484件),說明了含有抗體、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的醫藥配制品是目前的研發熱點。
從專利申請人來看,在我國申請的A61K39的發明專利申請人,主要集中在國內的大學和研究所,如:浙江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中國藥科大學等。另外也有一些生物技術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居前,如:北京迪威華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生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外的專利申請人主要集中在全球較大的制藥企業,申請量居前的主要有: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美國史絲克萊恩比徹姆公司、美國惠氏制藥有限公司、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瑞士諾華公司等。
在2011年3月16日國家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簡稱“十二五”規劃)和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均明確了將生物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還將生物醫藥列為重點發展的生物產業,說明了國家對生物醫藥的高度重視。我國生物產業的國際化加速:一是跨國公司加大了在華的研發投資,二是國內制藥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要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所創新,專利技術的占有量是決定制藥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關注疫苗類發明專利的申請情況能對藥學科研工作者的疫苗研發提供幫助,對疫苗企業制定專利開發戰略有所啟發。可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藥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制藥企業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文獻的作用[EB/OL].http://www.sipo.gov.cn/wxfw/zlwxzsyd/zlwxjczs/zlwxyxxmcjs/200908/t20090813_472408.html.2009-08-13.2011-02-14.
[2] 王 磊.生物制藥專利對策[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7:132、160、16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楊鐵軍啟動專利信息服務平臺試驗系統[EB/OL].http://www.sipo.gov.cn/sipo/ztxx/ipday/xinwen/200704/t20070426_166707.htm.2007-04-26.2011-02-1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什么是國際專利分類[EB/OL].http://www.cpo.cn.net/wxfw/zlwxjczs/t 20011030_2261.htm.2001-10-30.2011-02-14.
Analysis of Vaccine Patent Information of the“Medicinal Product Containing Antigen or Antibody”Approved in China during 1985-2010
ZHU Ping(Dept.of Policy and Information,Institute of Medical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118,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ccine patent of the“medicinal product containing antigen or antibody”(A61K39)for pharmaceutics researchers an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ETHODS:Through the database of“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patent of the main category number of A61K39during the period of 1985-2010was retrieved by IPC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 year,application country and IPC group classification.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 2776invention patents.During 1985-1992,there are within 15applications per year,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increase from 32to 350during 1993-2006while decrease from 294to 20during 2007-2010.Most of applications are submitted by USA(833pieces),in China most of applications are submitted by Beijing(178pieces);the patent application of A61K39/395(medical product containing antibody,immunoglobulin,immune serum)classified by IPC group takes up the great proportion,there are totally 820application.It indicates that medical product containing antibody,immunoglobulin,immune serum is hot point of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dicinal product;Antigen;Antibody;Vaccine;Invention patent;Information analysis;Retrieval;Classification
G306
C
1001-0408(2011)37-3545-03
*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及政策研究。電話:0871-8334565。E-mail:zhuping@imbcams.com.cn
2011-04-03
201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