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

盡管現代醫學的進步可以確保大多數的準媽媽順利分娩,但“意外”狀況的發生,仍會危及母子健康,甚至帶來生命危險。對于分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建議準媽媽在產前盡可能多地了解分娩知識,如期進行產前檢查。
前置胎盤
危險指數:★★★
大部分的“前置胎盤”都發生在準媽媽懷孕28周以后,其癥狀表現為入夜后,出現無痛性出血,需要依靠超聲波幫助確診。“前置胎盤”可分為四種類型:完全型、部分型、邊緣型及低置型。其中完全型和部分型的準媽媽需要進行剖宮產,而邊緣型和低置型前置胎盤的準媽媽,產前如果沒有出血,則有陰道分娩的可能。不過,醫生會根據準媽媽產前的身體狀況最終確定是否可以進行自然分娩,以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發生“大出血”。
少數的準媽媽在超聲波檢查時并無任何異常,因為胎盤蓋到了子宮頸口,當胎兒要從子宮頸口娩出時,子宮收縮導致宮頸口擴張,引發胎盤與宮頸的剝離和出血,此時準媽媽不會感到疼痛,但出血量卻一次比一次多。建議前置胎盤的準媽媽盡量要多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切記不要憋尿,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胎盤早期剝離
危險指數:★★★★
“胎盤早期剝離”最大的特點就是出血,并伴有腹部劇烈疼痛,子宮變得僵硬。胎盤一旦剝離后,氧氣和血就無法輸送給胎兒,導致胎兒缺氧、缺血。
懷孕33~35周時出現的“胎盤早期剝離”,醫生可以借助一些儀器和手段來進一步確定是否需要緊急處理。但如果“胎盤早期剝離”發生在分娩過程中,準媽媽很容易將腹部疼痛與分娩的疼痛混淆起來,使醫生難以診斷,嚴重威脅胎兒的生命安全。
早期破水感染
危險指數:★★★★
當準媽媽破水12小時后,胎兒就容易受到感染。如果胎兒已經被感染,而又無法進行自然分娩,醫生會通過剖宮產手術使胎兒盡早娩出。
判斷胎兒已被感染的癥狀有:準媽媽身體發熱、心跳加快、羊水有異味、腹部有明顯地按壓痛、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數量上升、胎兒心率上升等。如果準媽媽破水超過12小時,醫生就會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了。一旦臨床出現感染跡象,醫生會采取適當方式讓胎兒盡快娩出。不過,即使通過手術順利分娩,在新生兒階段寶寶仍需要面對很多問題,甚至會因感染而造成生命危險。
難產
危險指數:★★★
難產是指在分娩進行到一半時,胎兒因某種“原因”無法順利通過產道娩出。通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為肩難產,就是胎頭出來了,但到肩膀處卻卡住了。此時,需要醫護人員的協同幫忙,才能讓胎兒順利娩出。但這種處理方法容易造成胎兒鎖骨骨折或拉傷其臂叢神經。第二種難產情況較為少見,胎兒的身體出來后,胎頭卻被卡住了。其后遺癥與前者相似,都是容易拉傷胎兒的臂叢神經,甚至出現皮膚裂傷。不過,媽媽可以放心的是,寶寶臂叢神經的拉傷日后是可能康復的。
胎兒窘迫
危險指數:★★★★
胎兒窘迫是指通過胎兒的心跳變化判斷出他是否缺氧或可能存在的潛在“威脅”。因為當胎兒血液中的含氧量低到一定程度時,胎兒的心跳也會隨之減慢。
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分娩時,因臍帶脫垂、繞頸、打結或胎盤早剝、宮縮過久過強及產婦低血壓、休克等引起。此時,寶寶的胎心率會發生改變,羊水會受到胎糞污染,出現胎動過頻,甚至胎動消失。當發生嚴重的胎兒窘迫,危及寶寶生命時,醫生會及時采取措施,確保胎兒盡快出生。
由于胎兒發生窘迫,其心跳會發生變化,所以,醫生通常使用胎心監護儀來觀察胎兒的心跳變化。一旦心跳每分鐘超過160次或低于120次,都預示胎兒可能存在宮內缺氧的情況。但并不是每次的心跳變慢都屬于“胎兒窘迫”,準媽媽通過吸氧、輸液或者簡單地改變體位就可以很快恢復。
臍帶脫垂
危險指數:★★★★
胎位不正、破水都可引發“臍帶脫垂”。在分娩時,如果胎位正常但胎頭仍沒進入骨盆腔固定,此時發生臍帶脫垂的話,胎兒很容易發生危險。因為母體一旦出現破水,胎兒臍帶受地心引力的影響向下脫垂,而胎頭也因為下降直接壓迫臍帶,從而阻斷血液供應。在這種情況下,3分鐘之內便可造成胎兒嚴重缺氧甚至死亡。
分娩時一旦發生此種情況,醫生會建議讓產婦“頭低臀高”地躺著,甚至醫生會將一只手伸入產道內,將胎兒先露往上頂,或者讓產婦臀高胸低位趴著,幾種方法都是盡量減少胎先露對脫出的臍帶的直接壓迫,爭分奪秒盡快施行剖宮產術,此時往往在產房或者在待產室在局麻下將胎兒盡快娩出。
大出血
危險指數:★★★★★
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如果產婦的出血量超過500毫升,就認為是“產后出血”。引發產婦“出血”的原因很多,但醫生通常會先輸液,迅速補充容量,同時積極尋找出血原因,有效止血。
導致產中及產后大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子宮收縮不好、胎盤因素、產道裂傷、凝血障礙等,此時醫生會先按摩子宮,用藥加強子宮收縮,檢查胎盤、清理宮腔,迅速縫合傷口。如果產婦仍舊出血,可以應用水囊放入宮腔進行壓迫止血,有條件的醫院還可以進行介入性的子宮動脈栓塞術,達到止血和保留子宮的目的。一旦以上方法全部應用出血仍未止住,危及生命時,就需要打開腹腔,進行“血管結扎手術”以減少出血量。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醫生才會選擇最后一招“子宮切除術”來進行止血,保全生命。
子宮破裂
危險指數:★★★★
“子宮破裂”常見于經歷過剖宮產或腹腔鏡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再次懷孕的準媽媽身上,可以發生在妊娠期,也可以發生在分娩期。
子宮破裂的前兆常有腹痛,可以有誘因,也可以臨產后發生。可有(無)陰道出血,常首先表現為胎兒心跳減慢不均或出現明顯的缺氧現象。也可能在剖宮產術中發現原來的子宮瘢痕已經破裂了。當考慮到準媽媽發生子宮破裂時,醫生會立即進行剖宮產避免母兒不良結局的發生。
羊水栓塞
危險指數:★★★★★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時的羊水進入準媽媽的血液中,造成機體過敏樣的反應,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休克、產后大出血、血不凝、腎衰等,直接危及產婦生命。
當準媽媽發生羊水栓塞,而胎兒尚未出生,為了搶救胎兒,急行剖宮產術,然而手術傷口又增加了出血的風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對后續的治療非常慎重,并與家屬進行溝通,最終既要保大人又要顧及孩子。但無論如何處理,這種罕見的產科分娩時的危急重癥,一旦發生將對母嬰生命的威脅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