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楊俊,張靜,閆福林,王大新,谷陟欣,盧光洲,王靜成(.新鄉醫學院藥學院,新鄉市 53003;2.湖南康普醫藥研究院,長沙市 0008;3.康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 0008;.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揚州市 22500)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概況及其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研究Δ
陳鋒1,2,3*,楊俊1,2,3,4#,張靜2,3,閆福林1,王大新4,谷陟欣2,3,盧光洲1,王靜成4(1.新鄉醫學院藥學院,新鄉市 453003;2.湖南康普醫藥研究院,長沙市 410008;3.康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 410008;4.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揚州市 225001)
目的:為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方法:分析10年來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專利申請情況,并與國內發展較快的幾個生物醫藥園進行比較。結果: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生物醫藥園的四強之一,形成了8大產業特色群;但園內醫藥企業規模大多數為中小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實質性投入不足,相比其他幾大生物醫藥園專利數量與質量亟待提高,專利成果轉化能力較弱,企業未形成合力。結論: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是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醫藥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藥;發展;知識產權
21世紀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轉移進程加快,經濟與技術合作迅速擴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和企業的戰略性資源。筆者回顧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對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軟實力”不強、缺乏知識產權戰略長遠規劃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旨在為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成立于1998年,最初名稱為瀏陽生物醫藥園,是長沙市人民政府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共建的醫藥國際合作項目,是湖南省重點工程和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產業基地,2006年10月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批準認定升級為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生物醫藥園的四強之一。1998年10月開園建設至今,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共引進制藥工業企業42家、醫藥創業企業33家、保健食品企業15家、生物農業企業11家、配套制藥機械及包裝企業6家。2008年,園區總產值達100.69億元,占湖南醫藥工業總產值的40%以上。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8大產業特色群:一是現代中藥創新及特色中藥產業群,以湖南春光九匯現代中藥有限公司的中藥超微飲片、蕾碩醫藥化工(長沙)有限公司的中藥小分子有效成分化學結構修飾技術及天然產物分離提取純化單體化合物技術、美可達生物資源有限公司的中藥標準化提取技術、湖南繼蒙制藥有限公司的治療丙肝藥物松梔丸、泰爾制藥有限公司的中成藥“安君寧”、湖南玄夏制藥有限公司的玄夏祛毒膠囊為代表;二是以湖南九典制藥有限公司、湖南華納大藥廠、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湖南有色凱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湖南康源制藥有限公司、長沙東風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主要以化學合成藥為核心的高端原料藥及制劑產業群;三是抗腫瘤藥物產業群,以哈藥慈航醫藥研究所、長沙天賜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迪諾制藥有限公司為代表;四是以湖南爾康制藥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藥用輔料產業;五是以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領頭的生物診斷試劑產業群;六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牽頭的疫苗產業;七是功能保健及食品產業群,有泰爾制藥有限公司、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益康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八是動物保健藥產業群,有湖南農大動物藥業有限公司、長沙施比龍動物藥業有限公司、湖南廣安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南泰豐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
知識產權是生物醫藥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應當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通過對知識產權制度和功能的運用,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一方面是通過持有權利來形成競爭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則通過對知識產權規則的運用,盡可能地減輕他人權利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降低企業運營風險,或在充分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同時從中尋找自身的發展機會[1]。對于有條件的生物醫藥技術企業應配備專職知識產權保護人員,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分析專利信息、專利申請、專利開發、專利轉讓、專利保護等知識產權工作。加強保護意識,對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獲得的技術創新成果要及時申請專利以及注冊商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3]。
從建園至今,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有在研一類新藥9個,專利(商標)數294項,其中發明專利56項,已被認定的省著名商標14個;共有工程(技術)中心23家,其中部省級11家。企業專利申請數量(截至2010年9月1日)分布結果見表1。

表1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主要企業專利申請統計Tab 1 The application number of patents in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Park enterprises
園內企業專利申請數量與省內上市醫藥企業還有一定差距,如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利31項;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專利145項,其中發明專利29項,有19項為核心產品專利,其主打產品婦科千金片、婦科千金膠囊、補血益母顆粒等都申請了專利。而園內企業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與國內知名醫藥研究單位相比更是相差甚遠。例如僅2009年,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共遞交發明專利申請81項,其中《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申請16項,獲得授權專利證書22項。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園以來經過十余年的迅速發展,取得不菲成績,但與全國其他發展較好的醫藥園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長春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園、江蘇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具體表現在園區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培育或引進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差距巨大,如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專利申請數達14233件,是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48倍,而其與2001年始建的江蘇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專利商標數相差735件。國內4個生物醫藥園專利商標及經濟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國內4個生物醫藥園專利商標及經濟指標等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patent,brand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among four bio-medical industry parks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上海張江藥谷)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東新區中部。目前,園區內已建30多家生物技術研發機構,包括多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如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國家級新藥篩選中心、國家上海新藥評價研究中心、國家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園區內有國內、外一流醫藥企業40多家以及中、小型科技企業200多家;跨國制藥企業有羅氏制藥研發中心、禮來中國研發中心、杜邦中國研發中心等。形成了完善的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江蘇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于2001年12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目前基地內已經形成了以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化學藥、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中成藥、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天然藥、連云港千櫻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醫療器械、江蘇中金瑪泰醫藥包裝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醫用包裝材料等6大生產基地。恒瑞醫藥的抗腫瘤藥國內排名第1,化學制劑制造全國第2;康緣藥業在我國中藥行業排名第10;中金瑪泰是亞洲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醫藥包裝材料企業。連云港正在逐步成為有特色的新藥研發中心、區域性的醫藥總部基地和醫藥物流基地。其重點發展西藥制劑、化學原料藥、醫療器械、藥用包裝材料等醫藥產業及其配套產品[4]。
長春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園經過多年的發展,現代生物制藥工業已頗具規模,園區內醫藥企業已發展到110戶。園區還依托吉林天藥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了現代中藥專業技術孵化平臺。有13戶企業產值超億元,生產的品種多達300個,在研項目150多項;形成了生物疫苗、基因工程和現代中藥3大類主導產品。
4.1 專利數量與質量亟待提高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中大多數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保護策略不強,專利申請數量少,授權專利數更少,拳頭產品沒有用專利組合加以保護。缺少核心專利技術產品,PCT專利則更為稀少,企業著名商標也不多。企業應該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從根本上解決“軟實力”不強的問題。
4.2 專利成果轉化能力較弱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生物醫藥產品95%以上為仿制藥,普藥多、創新藥少,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專利轉化應用能力較弱;企業科研成果產業化承接能力不足,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藥研發成果因沒有開展臨床前、臨床和產業化研究而流失,“產、學、研、用”結合長效機制亟需進一步完善。
4.3 園區企業聚集未能形成合力
到目前為止,園區內以中、小企業為主,包括制藥工業企業、醫藥創業企業、保健食品企業、生物農業企業、配套制藥機械及包裝企業。這些企業各具特色,具備成為“單打冠軍”的潛力,但資源未能快速有效整合,形成的合力不夠巨大。
知識產權制度是保護發明、促進技術創新和刺激經濟增長的法律制度[5]。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知識產權保護是隨著技術創新的發生而誕生的,又隨著技術創新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其次,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一種對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保護機制、引導機制和加速機制又使技術創新獲得蓬勃的發展;再次,由技術創新創造的新智力成果又要求知識產權給予有力保護,從而促進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形成了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6]。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獲取專利等知識產權,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通過經營知識產權而獲取壟斷利潤,實現投資的收益回報,從而推動自身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進一步發展有如下建議:
(1)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大力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在新的形勢下,園區發展要實現新的突破,向國內、外著名生物醫藥園看齊,園內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因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技術創新能力決定了知識產權數量的多少和知識產權質量的高低。另外,大力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積極鼓勵醫藥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快推動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7,8]。
(2)給予政策支持,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投入。政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和專項政策措施,明確產業重點方向,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建立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在新藥研發的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引進外資和技術的力度,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到園區內投資技術水平高、規模大的項目;提高醫藥企業的整合能力,特別是鼓勵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國內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醫療機構的研究力量結合起來,共同開發新產品以提高園區新藥研發水平;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盡快完成從仿制到創新的轉變[9,10]。
綜上分析,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取得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專利申請少,園內沒有培育或引進大型醫藥企業,缺少創新藥物與拳頭產品,尤其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有很大發展空間。政府與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戰略,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和醫藥企業的不斷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是園區醫藥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1] 吳 杰,馮劍波,雷 燕,等.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藥房,2009,20(27):2081.
[2] 張傳杰,馮春曉.我國大中型企業專利產出及其經濟效益的實證分析[J].科技和產業,2009,9(4):43.
[3] 方 曙,武振業,朱月仙,等.技術創新型企業專利產出與其經濟產出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7,29(4):76.
[4] 衛 陳,顧 海.江蘇醫藥產業集中度實證分析[J].中國藥業,2005,14(10):15.
[5] Hanel 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usinessman agement practices: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Technovation,2006,26(8):895.
[6] 李培林.論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187.
[7] 張 軍,吳貴生,彭 翔.知識產權保護:21世紀我國中醫藥產業全球化發展的核心戰略[J].中國軟科學,2005,10(5):35.
[8] 彭 艷,王凡彬.中國醫藥企業知識產權戰略[J].中國新藥雜志,2007,16(18):1431.
[9] Timmermans K.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policy dilemmas at the interface[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3,57(4):745.
[10] van Overwalle G.Protecting and sharing biodiversit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holder and user tool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3(4):585.
Development of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and Status Quo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EN Feng,YANG Jun,YAN Fu-lin,LU Guang-zhou(School of Pharmacy,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CHEN Feng,YANG Jun,ZHANG Jing,GU Zhi-xin(Hu’nan KAMP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Changsha 410008,China)
CHEN Feng,YANG Jun,ZHANG Jing,GU Zhi-xin(KAMP Pharmacy Co.,Ltd.,Changsha 410008,China)
YANG Jun,WANG Da-xin,WANG Jing-cheng(Jiangsu Subei People’s Hospital,Yangzhou 225001,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CBIP).METHODS:The achievement and the pat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in the last ten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bio-medical industry parks that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RESULTS:With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became one of top four bio-medical industry parks in China and eigh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groups were formulated.Most enterprises in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whose scale were small or middle-level had inadequate invest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 terms of manpower,material and funds.Compared with other bio-medical industry parks,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tent were urgent to be improved.There was weak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patent achievement,and resultant force of those enterprises didn’t formed.CONCLUSIONS: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are that enterprises enhance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offer policy support.
Changsha Bio&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Biological medicine;Developmen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763;F27
C
1001-0408(2011)25-2305-03
Δ湖南省知識產權局軟課題(HNR2010208)
*碩士。研究方向:新藥開發與知識產權。電話:0731-84332685
#通訊作者:教授。研究方向:藥物研發與知識產權戰略。電話:0731-84332655。E-mail:bcd2009@126.com
2010-08-29
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