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懿,王連俊,張光宗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北京 100044)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多條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在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興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分布著廣泛的軟土地基,其強度低、變形大,固結時間長。高速鐵路對于地基的沉降和軌道的平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對軟土地基進行適當處理并準確掌握地基的沉降規律,己成為影響工程質量,工期和造價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軟土地基修建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時,對軟土地基進行沉降觀測,對于保證鐵路正常施工和運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京滬高速鐵路濟南西站是京滬高速鐵路5個始發終到站點之一,是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濟南西站位于正線里程 DIK417+453.54~DIK421+053.36,距市中心僅8.5 km,有15個站臺、17條線路,正線雙線位于站場的中部。
濟南西站位于黃河以南沖積平原,表面覆蓋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處于中朝準地臺的次級構造單元魯西斷塊上,斷裂構造對鐵路建設沒有明顯影響。沿線的不良地質及特殊土包括巖溶、素填土、新黃土。針對不同路段的地基要采取分層夯實,加強排水及碾壓等措施。
為減少工后沉降,滿足高速鐵路工后沉降小于15 mm的要求,濟南西站深厚松軟土地基采用CFG樁和管樁基礎加固處理和路基預壓的措施。
濟南西站站場正線路基采用無砟軌道,其余采用有砟軌道設計。路基類型包括深厚松軟土地基路堤、浸水路堤和擋土墻等。路堤均采用A、B組填料;正線路基在基床表層填筑3.5 m厚的預壓土,以減少軌面工后沉降。預壓期為12個月,之后卸載預壓土。
試驗斷面(DIK418+298.9)是正線進入站場前的橫斷面,寬100 m,路基從西至東設置4排樁長為25 m的CFG樁;14排樁長為35 m的PHC樁;11排樁長為25 m的CFG樁。樁的橫斷面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樁的橫斷面分布
試驗斷面正線路基基底設置0.5 m厚的C30鋼筋混凝土板,板下設置0.15 m厚碎石墊層,墊層下采用樁長為35 m,樁徑為0.4 m的PHC樁,成正方形布置,間距2 m,如圖2所示。輔線路基基底下設置0.6 m厚碎石墊層,中間鋪設2層高強度土工格柵。墊層下采用樁長為25 m,樁徑為0.5 m的CFG樁。CFG樁要設置樁帽,直徑1.1 m,厚度0.4 m,沿線路方向間距1.5 m,橫向間距1.6 m,如圖3所示。

圖2 管樁頂面
沉降板的組成包括鋼筋混凝土底板、φ40 mm的鍍鋅鐵管及φ75 mm的保護套管(PVC管)。鋼筋混凝土底板尺寸為50 cm×50 cm,厚度為3 cm。
在變形區以外布設基準樁,埋深不小于3 m,樁周50 cm采用現澆混凝土固定;樁頂埋設半圓形測頭并刻十字線。
埋設沉降板時,先墊一定厚度的細砂找平,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沉降板埋在褥墊層頂部以下10 cm處,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實,之后套上第一節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測桿,上面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周圍填筑填料,穩定套管。填土時沉降板周邊要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要求內、外管均垂直水平面,保持直立不傾斜,內外管間隙要均勻。沉降板的埋設如圖4所示。

圖4 路基沉降板埋設布置
測量沉降板的測桿,桿頂高程讀數作為初始讀數。測桿長隨路基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每次接長高度以0.5 m為宜。測量接長前后測桿高程變化,確定接高值。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PVC保護套管用外接頭連接。
在DIK418+298.9試驗斷面,分別在復合地基東側第二排25 m CFG樁的樁帽上,35 m PHC樁的筏板東側邊沿,35 m PHC樁的筏板西側邊沿和復合地基西側第三排25 m CFG樁的樁帽上布置4個沉降板,記為:AS1,AS2,AS3 和 AS4。
試驗斷面的填筑期為2008年12月27日到2009年3月28日,填筑高度為8 m,其中設計填筑高度4.5 m,預壓土填筑高度為3.5 m。2010年3月21日將預壓土卸載,預壓期1年。測得預壓土高度-沉降-時間曲線如圖5所示。各沉降板不同時間的沉降值如表1所示。

圖5 試驗斷面預壓土高度-沉降-時間曲線

表1 沉降板不同時間的沉降值 mm
從圖5和表1可以看出,從2008年12月27日開始填筑路堤到2009年3月23日達到設計高度4.5 m,隨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復合地基不同位置的沉降量都增大,沉降速率大致相同。從2009年3月23日至2009年3月28日,完成3.5 m的預壓土填筑,復合地基AS2和AS3處的沉降量急劇增大,遠大于AS1和AS4的沉降量。這主要是因為預壓土只在站場中部35 m PHC樁上加載,所以沉降量較大。AS1和AS4位置只加載4.5 m路堤填土,最大沉降量為16 mm左右。AS2和AS3處加載4.5 m路堤填土和3.5 m預壓土,最大沉降量為66 mm左右。2010年3月21日卸載預壓土后,有回彈的現象,AS2最為明顯,回彈量為13 mm。
(1)在試驗斷面DIK418+298.9填筑3.5 m高的預壓土,預壓土引起的沉降量約為50 mm。
(2)在填筑過程中,復合地基沉降量隨預壓土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預壓過程中,復合地基沉降量先急劇增大,后趨于穩定。
(3)試驗斷面DIK418+298.9從2009年3月28日開始預壓,到2009年6月初沉降開始趨于穩定,卸載預壓土后,復合地基會有回彈現象,回彈值約為10 mm。
[1]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建設[2007]47號 新建時速300~350 km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上、下)[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龔曉南.復合地基理論及工程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120.
[3]尤昌龍.鐵路客運專線路基沉降特性及其對策[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2):9-12.
[4]張旭輝,楊曉軍,龔曉南.軟土地基堆載極限高度的計算分析[J].公路,2001(5):33-36.
[5]劉 莉.京滬高速鐵路濟南西站樁板復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6]王炳龍,周順華.高速鐵路軟土路基工后沉降試驗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2003,31(10):1163-1167.
[7]胡榮光.客運專線路基沉降規律影響因素分析與沉降預測[D].長沙:中南大學,2008.
[8]周全能,姜領發.客運專線路基沉降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0(2):15-18.
[9]李明領,周全能,陳善雄,等.試論鐵路客運專線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工作模式[J].鐵道標準設計,2010(2):7-10.
[10]王文治.軟土路基沉降的監測分析[J].公路交通技術,2005(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