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瑾
摘要:在地理實踐活動中通過基于社會調查、基于實驗操作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拓展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小組合作;情境;地理實踐活動
近年來我校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差異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對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地理素養的提高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學生必須有一個合適的任務去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
一、為合作學習小組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打造“和而不同”的新課堂
1.設置角色扮演情境,促進學生學會人際交往
角色扮演情境是通過模擬生活中、社會各行業和政府組織等各種真實的工作與生活情境,由不同的學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種角色,以學習了解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及其人際關系,并找出具體的解決有關行業問題的方案。這種方式適合不同程度、層次的學生同時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嘗試著將角色扮演用于一些自然地理的教學之中。通過模擬地理事物的運動,使學生對物體的運動規律有親身體驗。
2.利用學生的差異性智能加工情境信息,實現思維品質的優勢互補
教師提供的情境材料中有些是文字材料,學生不僅要讀懂,還要通過信息加工,有效表達信息。《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教材,以農業生產流程圖的方式,提供了東北草原地區和平原地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在學習了這兩個案例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問題:“林區如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只提供有關大興安嶺農業發展的文字材料:《放下斧頭,我們就沒有出路了嗎》,要求學生依據案例,設計流程圖(可以仿照書本),說明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這是一項頗有挑戰的任務,流程圖既要簡潔美觀,又要體現各個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較一般的語言表達要求更高。完成此項探究任務要求小組內成員通力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在多元智能方面的優勢。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相互合作,收獲更大,使學生更樂學、善學。
二、為合作學習小組提供走出課堂的機會,拓展個性發展的新空間
1.基于社會調查的合作學習小組
課堂教學要實現三維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途徑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調的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科學的精神以及作為未來公民必須具備的學科素質。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關注“資源、人口、環境”等人類共同面對的大問題,加強實踐活動的鍛煉,做到“知與行”的統一。例如水資源是關系到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必修1的教材安排了一節內容講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列舉了合理利用水資源和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案例,總結出合理利用的措施。
2.基于實驗操作的合作學習小組
在研究性學習中,有些研究需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科學實驗是十分嚴謹的,因此研究小組要明確任務分工,努力使每個學生的能力特長都能充分發揮,在合作中獲得實驗的成功。
小組合作學習讓我們每個學生都獲得了發展的機會,有了在活動中躍躍欲試的熱情,更主要的是有了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才能贏得未來!
參考文獻:
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