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民
從事數學教育工作二十余年,高三畢業班也教了十多屆,我提倡和推行“遞進式”和“數學方法論”的學習法,即“梳理知識,夯實基礎,掌握方法,觸類旁通”。只有把數學知識點嫻熟于心,才能掌握解基本題的技能,只有掌握了數學方法,才能達到舉一反三,從解決一道習題實現能解決一批習題,逐步提高解綜合問題和應用問題的能力,做到觸類旁通。
一、學習課程標準建構知識網絡
新課程標準及新大綱反映了命題的方向,不但可以使考生從宏觀上準確掌握考查內容,做到復習不超綱,不做無用功,而且可以使考生從微觀上細心推敲對眾多考點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內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內容應重點掌握,哪些知識又要求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第一輪復習,在基礎知識形成體系上花工夫,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網絡還沒有完整建立起來。第二輪復習,使知識不斷深化是當務之急,所以每位考生應當結合課本,對照新課程標準把知識點從整體上再理一遍,既有橫向的串聯,又有縱向的并聯。這樣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知識結構系統,在解題時可由考題提供的信息,從知識結構系統中檢索相關信息進行組合,尋找解題途徑,優化解題過程。同時還應針對近幾年的高考走向進行研究分析,準確把握難度,雖說年年有新題型、新情景出現,但總體上還是穩定的,所以復習的著眼點是放在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上,“以不變應萬變”,從而突破重點、難點,培養能力。
二、抓好專題復習領會數學思想
高考數學第二輪復習實質上是知識專題和方法專題的復習,在知識專題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第一輪單元復習的成果,加強各數學板塊知識的綜合。方法專題是指對高中數學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對此進行歸納、領會、應用,才能把數學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素質更上一個層次,成為“出色的解題者”。
第二輪復習中還要加強必要的針對性專題的復習,如最值問題,開放性、探索性問題,應用問題,閱讀理解問題……最值問題涉及的知識點多,題型豐富,而解決這類問題需要較強的抽象、判斷、運算能力,還要講究技巧。
三、重視反思總結,盡量減少失誤
在復習過程中當然還要做一些高考模擬卷,應當挑選導向性好、難度適中的綜合卷進行考前的適應性訓練,兩小時內完成,每做一份試卷力求達到一定的效果。完卷之后,應進行認真總結,找準自己的薄弱環節,看一看自己在數學知識上還有什么薄弱環節,認真加以查漏補缺;看一看自己在解題方法上是否還有薄弱環節,在總結解題策略上提高解題能力;看一看自己在思維上是否還有薄弱環節,從變換視角、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以減少失誤,杜絕低級錯誤。
四、做好心理調節,掌握應試技巧
考試的過程是緊張勞動的過程,既有體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越是臨近高考越不應把大量精力放在做模擬卷上,切忌由于對自己不放心,總是多做幾套,打疲勞戰肯定得不償失。這時候,首先應當休息好,抽點時間把高中教材結合新課程標準像看電影一樣“過一遍”,對每章每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和聯想,回憶運用這些知識能解決哪些題型,聯想幾個知識點結合起來又能解決哪些題型。
自信心和優良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心態可以確保水平的正常發揮,進入考場應沉著應對,先易后難,重視審題,穩扎穩打,盡量做到層層有據,步步正確,該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爭取在高考中獲得數學高分。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