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婧
摘要:很多人提到美育就聯想到藝術教育,其實不然。美育并不簡單的是音樂、美術等等的藝術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重點談了美育在教育、在社會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美育;審美感受;創造;提高修養;藝術;能力
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員工隊伍,對于與時俱進的企業改革,員工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職場和企業的需要,使員工在完善自己的同時促進企業發展。近年來,隨著企業員工的多元化、個性化和年輕化的特點,原來簡單的職業化培訓、灌輸式的教育已經越來越顯得蒼白無力。成了目前企業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實際情況。那么作為企業的培訓教師,我們該怎么辦?在企業職工培訓中,我們要大膽嘗試將美育融入我們的課堂。美育從多方面來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美育在諸多方面影響著我們:
首先美育能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對感性世界的無限豐富形式的一種感受能力。審美能力是對無限豐富的感性世界和它豐富意蘊的一種感受能力。
培養審美能力就是培養一種體驗人生的能力,體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跟科學認識不一樣,科學認識是要去發現事物的規律,它的本質??茖W認識的結果是得到一個知識,或者一個知識體系。而審美能力是對感性世界、對感性人生的一種體驗,體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審美能力就是體驗人生的能力。
其次美育能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對人生非常重要,人生如果沒有想象力是難以想象的,而審美活動恰恰可以培養人的想象力。比如在簡單的游戲互動之中就可以培養人的想象力。
審美就是發現,發現就是創造。任何發現都是一種創造。審美活動的核心是要創造一個審美意象。審美活動、藝術活動是充滿創造活力的一個活動。
美育還可以培養人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審美活動可以使受教育者在體驗和創造中體會到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復性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審美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視覺、聽覺、身體動作等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來發掘、認同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深刻內涵。比如秦皇島港在制定企業班組長的培訓計劃中,就合理的安排每期學員參與拓展訓練。實踐后不難發現,在親歷的活動中更有利于培養職工團結協作精神和不怕困難、經得起吃苦磨煉的進取精神,有利于參訓學員變得更開朗和自信。
美育所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論方面的說教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這種教育方式不像一般倫理教育那樣枯燥乏味,卻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美好事物總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審美教育可以引導我們發現美、認識美、追求美,從而達到修身養性、提高修養的培養目標。
怎么實施美育?美育不等于開一門美育的課,美育應該是貫穿在整個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整個校園文化,都需要貫穿美育。美育還應該貫穿在整個社會生活里。整個社會也要注重美育,特別是要營造一個優良的、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
長期以來,人們常常將美育與藝術教育混為一談,把美育簡單當作美學理論知識教育或藝術技能培訓來對待。然而,美育有其更深的內涵和更高的境界??梢哉f,美育不僅是一種知識、一種技能、一個學科的教育,而是多層次的全方位的整體性教育,是素質教育整體上的美化、藝術化和審美化。
美育從空間上來講不限于學校教育,它是整個社會的。美育從時間上來講,它也不限于學校這一段,它貫穿人的一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都要有美育。大學畢業以后參加了工作,依然要有美育,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更重要。因為工作以后,為社會服務,建功立業,競爭很激烈,這種時候更需要有美育。美育有利于人們在工作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有利于融洽工作關系,提高效益,讓自己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潛力。到了退休的時候也有一個美育的問題,退休以后要有一個精神生活,怎么使自己開辟一個新的情趣的天地,不會感到寂寞,不會感到無聊,不會感到失落。
總之,我們在企業職工培訓過程中,不能僅僅單一地進行業務技能相關知識的培訓,還要注重將審美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始終。物質文明建設是實施美育的基礎,制度文化建設是實施美育的保證,精神文化建設是實施美育的核心。這對于我們培訓教師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它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思想上確立以美育人的理念,實踐中體現以美育人的手段,最終實現以美育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作者單位 河北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