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彩平
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重視教學中的認知因素,對情感因素則缺乏應有的重視。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把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實施情感教育呢?本人從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追求是開展情感教育的前提
教師應充分研究教材,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
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把教材中傳遞出的情感和學生激活的情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例如,在上I want to be an actor這一單元時,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這些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很貼近的交際活動,學生都很樂意把自己的愛好、想法及現實生活介紹給大家。同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生活目標,促使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
二、師生情感互動是開展情感教學的關鍵
為了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個人的真誠和熱愛,積極期待和希望時,學生就會有一種積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教師的信賴和愛戴。學生會把這種對教師的喜愛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課程上來。反之,學生如果受到教師過多的責備或漠視,就會對教師產生不滿和敵對情緒,這種不良情緒很容易使學生厭煩教師所講的東西。
教師能夠從別人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為此,不僅在學生正確回答完問題之后要給予“Good! Excellent!Perfect!Fantastic!”之類的肯定,還應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以調動后進生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對平時較差的學生說:“Youve done a good job.”這種鼓勵的話語,加之教師溫和的眼神,會在學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從而樹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滲透是開展情感教學的主要途徑
1.進行情景教學
在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喚醒學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因此,有經驗的英語教師往往十分重視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條件,如實物、圖片、錄像、幻燈、模型、簡筆畫等,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將枯燥的、抽象的內容寓于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使用多元化教學手段
學生每天面對同一塊黑板,本來就已經夠單調了,如果每節課再面對同樣的教學方式,面對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這勢必抑制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嚴重遏制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還要善于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錄音以及運用各種教具,充分調動各種可用因素。掛圖和各種教具可以加強學習內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課堂容量,增強知識點的穩定性和相對持久性;錄音可以充分發揮課文的感染力。
3.注重學生“學”的過程的轉變
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在有意無意的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學生情感和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能力得不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有望為學生終生的英語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