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永林
生命科學的研究與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人口、環境、資源等重大問題直接相關。不論是從科學發展,還是從實際需要看,我們都必須加強生物科學教育,尤其是加強中學生物科學教育。我認為要想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生物教師必須做到:
一、依“綱”扣“本”,結合實際,設計好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要從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德育教育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先學”: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當堂訓練: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自學——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
二、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種版本的中學生物教材,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編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內容。如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生物實驗本第一冊(下)就選編了觀察與動手29項,學生分組實驗4項。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通過這些觀察和實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他們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
三、恰當設問,巧用實例和數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上,恰當的設問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落實啟發式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啟發性,鼓勵學生提問和爭論。例如,在講光合作用時,教師作下列設問:光合作用生成哪些產物?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哪些原料和條件?光合作用的場所在哪里?隨著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學生自然主動地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用實例和數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益的有力保證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起到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市花園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