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最近幾年,我國在改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礎上,素質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然而,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卻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的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只有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青春期(俗稱過渡年齡期)是指從兒童時代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它的生物基礎就是性的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是決定人一生體格、體質、心理、個性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刻。它不僅要求身體發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識技能,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種社會職能和擔負起社會責任。
當前,青春期的中學生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學習、交往、情感。現就中學生面臨的情感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
看法。
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特征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好奇與向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與同齡人的感情糾葛,多是同學間的密切交往所至。我校咨詢室的老師經常碰到這樣的詢問,“我和一個男生很要好,現在他升學了,我想與他確立關系可以嗎?”“我和一個男同學很談得來,想發展成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師和家長不同意,影響不好,該怎么辦?”“我喜歡一個男孩,可有好幾個女同學喜歡他,我該去競爭呢,還是退下來?”等等。其二,陷入情感的苦惱之中,總在想:他(她)為什么疏遠了我?是不是我什么地方令他(她)不高興?我是不是長得不好看,不吸引人?這種自責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健康。面對學生如此復雜的心理情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憂患,也更加明確了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該如何從事這項工作呢?具體做法,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1.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具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知識理論課,如心理衛生常識講座,心理調節問題答疑,焦點問題討論等,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另一部分為活動訓練課,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
2.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的內容。實際上各科教學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內容,只要備課時加入心理教育的導向,就可以使授課內容深入一層,如,語文課就包含有許多情感教育的因素。
3.在學校建立心理咨詢與調節室。除了一般的咨詢談心外,還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療的簡易方法,對癥下藥。如,在期末考試之前,總會有一些學生產生考試焦慮,表現出緊張、失眠等癥狀。心理輔導員就可集中為學生做一次放松治療,幫助他們緩解緊張情緒,調整應考動機,以取得好的成績。學校心理咨詢與調節不同于社會上一般的咨詢門診,做法亦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具體實施如下:
(1)引導學生合理排泄不良情緒。由于青少年發育尚未成熟,情緒不太穩定。遇到情感挫折時發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詢者應理解這一特點,為他們創設合理發泄的渠道,防止不當的發泄。
(2)淡化被動受教,培養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發育之中,對成人依賴性較強,因此,輔導與咨詢時應特別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
(3)注意行為訓練,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學生信任感。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每一個中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快樂地
成長。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霍城縣清水河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