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龍 張志玲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從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成果來看,以科學探究的思想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會擴大學生的參與程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精神。
生物是最適宜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學科。具體操作要領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生物課程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產、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開展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教師作為探究教學的引導者,其任務是設置探究的情境,創建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
為了便于學生分組討論,我把學生按自然座位前后四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在小組探究時,指派臨時負責人加強管理,按能力強弱進行部分分工,以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探討能力。
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對教材有篩選性的,全部或部分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對一些內容較淺或容量不大的課程,可以全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思考——自我總結——師生討論——質疑——反思——共識來學習。對一些容量較大或難度較深的課程,盡量做到有側重、有選擇地結合具體內容設計分組探討,方式為“問題——實驗——歸納——結論”,或“問題——閱讀——實驗——總結——練習”,或“問題——例題——推導——討論——結論”等。通過一學期的初步嘗試,首先提高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認識。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應該把課堂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應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勤于討論、勇于試驗、樂于探究,才能培養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建構知識體系、選擇學習方式的能力。其次,盡量多變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