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玲
物理教學難度大,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更大,為了解決好這個難題,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研究教學內容,及時分析教學中的成敗、得失與利弊,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這種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及時回顧、反思的做法對教師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反思是中小學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教學中要注意教學的生成、學生人格的尊重、學習潛能的開發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物理教師要從自我做起,不斷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學策略、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并及時記錄下來,便于以后在教學中有效利用。另外更要仔細認真分析教學中的不足,研究如何進行改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使下次的教學力求做到完美。如果每節課教師都能認真地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就會受益匪淺。教師在教學道路上的成長也會非常迅速,尤其對年輕教師非常有利。從而使物理難教難學的思想在師生心理一點一點地消除,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導致現有水平和認知特點存在著較大差異,對同一問題常會產生一些出人意料的新見解、新看法。如果將這些及時記錄下來并認真分析,不但是對教學經驗的豐富,更是對思考角度的轉換和思維習慣的完善。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物理基礎和接受能力,課堂上注重啟發引導,把握好課堂內容。講到什么程度,怎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只有從學生實際角度出發,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機械能守恒定律”一節的教學中,學生對守恒的條件: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理解得很好,但對運動過程中涉及的其他力做功機械能如何變化就感覺到很困難。針對這一點,在教學中我先介紹每種力做功對應哪種能量發生變化,然后過渡到若機械能守恒需要什么條件,再進而分析若機械能不守恒說明什么。這樣學生先把能量變化和力做功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分析機械能守恒,學生接受得就非常好。
教師在教學中要養成不斷反思的習慣,一位優秀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會教死書,教師雖然是知識的權威、但絕不是教學的中心和話語的霸權者。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應用和雙向傳授,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教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將最新的、最有效的、最富有生命力的反思結果記錄下來,使之成為自己及其他教師教學中的寶貴經驗。教學反思雖簡約卻不簡單。通過教學反思讓教師欣賞教學中的“點滴”精彩,這將在提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經驗和促進專業成長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松原市北京師范大學寧江區附屬中學<物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