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華
要形成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僅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而且開展各種有益活動,并做到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密切配合。怎樣才能寓育德于各種活動當中呢!我認為主要是:針對性、感染性、啟發性。
1.針對性的加強很必要
任何的活動如果缺乏針對性,就會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開展活動的核心問題,也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條件。要有針對性,必須追尋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調查研究,力求做到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這就要注意觀察學生平時的言行,可以召開交流會真誠地溝通,鼓勵學生談自己的真實思想,舉行民意測試及家長對學生思想現狀的了解。在初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活動。掌握的材料越多,準備越充分,教育活動就越生動有趣,教育效果就越好。例如,學生對20世紀80年代的少年賴寧還有所了解,而對20世紀50年代的共產主義戰士黃繼光、邱少云卻是只聞其名不知其事。針對這一情況,我組織部分學生收集有關他們的生平實際材料,利用板報、晨讀介紹他們事跡。在此期間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凈化和提升。
2.感染性
要使活動增強感染性,就要在活動內容上豐富多彩,形式上新穎多樣,組織上緊湊嚴密??陀^事物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要使活動有強烈的感染性,就應注意創設活動的情景和生動鮮明的形象,應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我們常說“觸景生情”,那什么是觸景生情呢?只有讓學生處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喚起他們相應的情感,情景中的各種因素,如環境選置、音響效果、表情和動作、語言聲調等,對情感的產生往往有綜合作用。在活動中被喚起、培養和強化某種情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使學生們迅速進入角色,從而使身心都被感染。
3.啟發性
我們在各種有益的教育活動中,要從始至終貫穿啟發性,抓住學生思想感情的“啟發點”,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表及里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學生認識提高,情感升華了。在此基礎上,我們引導學生搞了一系列了解祖國的教育活動,如在操場上進行建黨90周年大規模的《黨的光輝歷程》圖片展覽,組織學生觀看,然后讓他們寫一篇觀后感,從他們的筆墨中可以看到學生們的思想進一步受到啟發,逐漸對黨、對祖國有了實質性的認識和感受。從而知道接下來的任務是什么,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愛國主義情感也逐漸加深了。由此可見啟發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富江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