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華
作文教學中,??吹竭@樣的現象:一些學生的作文雖然文通字順,有較好的筆力,然而內容干癟、主題膚淺、思路不開闊,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想象力低下所致。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和提高。愛因斯坦曾講過“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把思維能力培養滲透其中,學生的智力就會得到發展。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一、引導學生深入生活
社會生活是作家創作的源泉,也是發揮想象力的基礎,沒有生活,想象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安徒生《皇帝的新裝》想象豐富、奇特,情節曲折離奇地反映了當時西方的現實,這與他豐富的生活閱歷是分不開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在隨堂習作,野外郊游或課間活動之余,對自然風光、日月星辰、花鳥魚蟲等進行認真觀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想象出一幅美妙的圖景。
二、課堂教學加強訓練
1.課堂提問以新帶舊,強化聯想意識,培養積累習慣
聯想是想象的初級形態,它是以記憶為前提的,沒有對知識、意向的記憶就沒有聯想,要想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首先就要豐富學生的記憶倉庫,學生聽多了“你們要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命令、教訓式的要求,對這些話有了不自覺的逆反心理。為此,我們就要避開這些教育用語,改為每上新課總是提幾個與之相關的過去已接觸過的內容,用這種以新帶舊的方法,強化聯想意識,讓學生溫故知新,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習慣。如學魯迅的小說《故鄉》,教師可以先和學生背幾段《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然后問學生:魯迅童年的百草園充滿了無限的趣味,那里不僅有有趣的生活環境,還有朝夕相處的同窗伙伴——閏土,少年的閏土多么活潑,可愛,長大以后,相隔四五十年的閏土又是什么形象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故鄉》這兩篇時差相隔四五十年的文章中所描繪的生活環境,在作者筆下有何異同?原因又是什么呢?學生邊看文章,邊進行聯想、比較,肯定會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以新帶舊的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的聯想意識,讓各方面的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儲存,以便有效運用。
2.精心設計練習作業,開拓思路,培養遷移能力與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強化“聯想和想象”意識教育,達成學生自覺學習、自覺積累,學會遷移,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習慣與能力的目的,還要靠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歷練”即經常性的練習。為此,我們語文教師還要精心設計一些作業練習,這些練習作業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上課前讓學生搜集、整理與之有關的知識、文化內容,為新課學習作準備;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獨立思考,并把所思所想寫下來,如果學生還覺得沒東西可寫,那就要求他們帶著這些問題繼續讀書。
3.結合課文,在作文教學中培養想象力
寫作過程是繼閱讀之后,為了鞏固擴展學習成果,對所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再加工的過程,所以更有利于想象力的訓練和培養。如在教學《小橘燈》之后,對于訓練人物外貌的描寫,我們可以擴展一些,難度再提高一些。如要求寫一對孿生兄弟姐妹,要寫出“同”和“不同”的地方,凸顯各自不同的個性。通過這項訓練告誡學生:寫文章不能千人一面,要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把人物寫活、寫實。在議論文方面也可以借助實物訓練思維能力,如以“釘子”一題為例,讓學生從“釘子”外形、作用方面展開聯想,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進行討論。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充滿朝氣,富有活力,愛動腦筋,好奇心、求知欲強,只要引導得法,學生的想象力一定會豐富起來。他們的想象力越豐富,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就越有生機、越發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睢寧縣高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