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衍栓
語文的學習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積累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以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的積累為目的,從語文“三維度”目標來設計: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知識與能力)、方法技巧的積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的積累(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真正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總目標。
一、基礎知識的積累
基礎知識是課本學習的基礎。包括:字詞句(優美語句、格言警句)、文學常識(文章背景、作者簡介)、作文素材等,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注重學生對文本基礎的有效掌握。
建議:
1.指導學生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記憶。
2.開展好語文閱讀課,拓展學生的視野。
3.記寫讀書筆記(摘錄、感悟、評析)。
4.總結病句類型,找準病因,舉一反三。
5.對于好的句子,加以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為寫作奠定基礎。
文學常識:涉及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相關情況,特別是古詩詞文(作者、朝代)的考查,了解背景及作者能更有效地理解文章,把握時代脈搏與文章主旨。
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去世,是我國文學發展的遺憾、損失,更讓我們認識季老的一生,是筆耕不輟、創作的一生,讓我們在感嘆他的文學內涵、魅力的同時,感受他生活的清貧,精神的富有,這是他留給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
建議:
(1)引導學生在品讀作品的同時,也要去關注作者。(2)注重詩詞的分類積累、背誦、默寫,學以致用。
二、方法技巧的積累
在學習文本知識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謀篇布局的特點、寫作技巧(確定題目、立意、構思、結構安排、語言表達等)以及分析文章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建議:
1.課內閱讀得法,課外閱讀獲利。
2.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
3.在與師生的交流中獲得知識。
4.注重知識的“整合歸一”,提煉答題技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情感態度的積累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語文教學必須關注的內在的情感體驗。源于作者創作的背景、環境優劣對作者的影響,或是文章內在情感的抒發、或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體驗的真實表露等,教學中,應引領學生用心品讀、理解、感受,撥動心靈的琴弦,體驗那份情感的溫馨與態度的平和。
建議:
1.關注情感類文章。如涉及“親情”的——母愛、父愛、友情等。
2.從現實的生活中發掘“素材”,體驗感情。
3.借用寫日記的方式,吐露內心思想情感。
4.關注社會焦點,如:《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等。
5.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6.適時點撥激發學生內心脆弱的情感火花(富有人生哲理的詩文啟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有“積”才可“累”。點滴存“積”,厚“累”薄發。
(作者單位 山東省肥城市儀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