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人們往往將B超、X光、心電圖、肝腎功能列為日常體檢項目,而有意無意地忽略腫瘤標志物的檢測,這其中有對所檢測的腫瘤標志物一知半解的原因,也有因恐懼“查出癌癥”下意識而然。其實,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于上了一定年紀的人來說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有些腫瘤標志物有早發現腫瘤的作用,有的可以作為療效觀察的指標。
腫瘤的形成是個相當長的過程。通常需要在接觸致癌物質多年之后,使組織、器官的細胞出現進行性重度不典型性增生,才演變成癌。這個時期也稱誘導期,一般長達15~30年。其中,癌變基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存在癌變基因的人在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多年之后才有可能致癌。無癌變基因的人即便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多年之后也不一定會致癌。因此,家屬中有患惡性腫瘤者,其攜帶癌變基因的可能性較大,應重視腫瘤標志物的檢測。
一問: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隨著先進儀器和技術的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早期腫瘤是能早期診斷的,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就是其中之一。何謂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是腫瘤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分泌的特定的化學物質的總稱。監測血中腫瘤標志物的出現及其變化,可以協助診斷某些特定的腫瘤,查出原發性病灶,查明轉移癌的原發部位,監測惡性腫瘤療效、預后。多種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應用可提高診斷和預后監測的水平。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腫瘤標志物有18種。每一種腫瘤標志物異常升高常提示相對腫瘤的發生。以下是常見的8種腫瘤標志物:
甲胎蛋白(AFP)異常升高提示原發性肝癌。
癌胚抗原(CEA)異常升高提示胃、腸及肺腫瘤。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異常升高提示前列腺腫瘤。
糖蛋白抗原153(CA153)異常升高提示乳腺腫瘤。
糖蛋白抗原125(CA125)異常升高提示卵巢腫瘤。
糖蛋白抗原199(CA199)異常升高提示胰腺腫瘤。
糖蛋白抗原724(CA724)異常升高提示胃部腫瘤。
EB病毒抗體(VCA-IgA)陽性提示鼻咽癌。
二問:腫瘤標志物檢測適合哪些人?
對于高發腫瘤地區或有腫瘤家屬史者,腫瘤標志物應列入健康體檢范圍。若發現癥狀更應檢測腫瘤標志物。
三問:體檢發現異常就是腫瘤嗎?
雖然腫瘤標志物異常多提示腫瘤的發生,但現今所知的腫瘤標志物絕大多數不僅存在于惡性腫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而且某些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比較差,也就是假陽性和假陰性率比較高。因此,發現腫瘤標志物異常就緊張萬分,也是大可不必的。
腫瘤的診斷并不是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只有持續觀察腫瘤標志物的動態變化才能作為判斷依據。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么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進行CT、B超等方法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過于緊張。
那么,這些腫瘤標志物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異常呢?
甲胎蛋白(AFP):在胎兒時期存在,出生后下降。肝細胞發生癌變后明顯升高,是診斷肝癌的常用指標,其診斷肝癌的陽性率可以達到70%~90%,特異性較好。此外,懷孕婦女可以一過性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血清中也可以中等程度升高,需要綜合判斷。
癌胚抗原(CEA):CEA升高主要見于結腸癌,但也見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腺癌患者。因此,CEA作為診斷意義并不大,但作為已經明確診斷者,定期進行檢測可以幫助分析療效、判斷預后、預測復發。
CAI9-9:沒有器官特異性,在多種腺癌中升高,其中以胰腺的敏感性較高,是胰腺癌的較可靠標志。CAI9-9與CEA聯合檢測還可鑒別膽結石和膽囊癌。
CAI2-5:卵巢癌CAI2-5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不高,因為它也存在于乳腺癌、肺癌、良性和惡性胸腹水中。CAI2-5與腫瘤復發有關,因此,有助于隨訪病情。
CAI5-3:存在于多種腺癌細胞中,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對乳腺癌的相關性較高,主要用于判斷乳腺癌的進展和轉移、監測治療和復發。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它是前列腺癌較特異的標志,用于診斷前列腺癌。在利用PSA時要注意檢測游離和結合的PSA,因為前列腺增生者78%為結合PSA。
綜上所述,各種腫瘤標志物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癥,進而進行抗腫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