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銀銘
討論到體育課堂有效教學這個話題,大部分人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手段之上,很少有人充分考慮合理地布置場地、器材。其實,要想把體育課真正上好,達到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場地、器材的布置既經濟又不累贅,還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筆者就題談親身經歷、交流體會和自我感悟。
眾所周知,體育課是危險性系數較高的課程,應將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教學之前,首當其沖考慮場地、器材。因為場地的狀況、器材安全性決定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采用。在此,不妨舉一例來說明。2009年筆者參加了南通市初中體育優秀課評比暨有效教學研討,課題是“排球(軟排)墊球過網”。由于“天公不做美”,被迫進行室內說課,要求將教學方法、手段也一并演示出來。記得一位老師演示“過網”手臂墊擊面的變化決定球的方向這一環節時,她所采用的器材是標槍槍尖的尾部吊著一軟式排球。演示時同來的一位老師將標槍傾斜正對著說課老師。說課老師一演示,臺下的研討者議論紛紛。想法是不錯的,但忽略了標槍的危險性,這就是沒很好地考慮到器材使用時的安全。場地的安全性問題就不再用文字來累述,體育人都知曉。
2001年開始實行新課程改革,在改革的最初兩、三年里,可能是新課程理念沒能讀懂、吃透的原因,許多教師上教研課、優秀課時使用了大量的體育器材,有的上課教師索性自己用車子運過來。從實際上課情況看,器材的利用率并不高,多數停留在一次使用上,沒有能夠做到循環使用,造成大量器材閑置,真正上課的效果并不佳。農村學校受當地財政狀況的影響,沒有那么多的現成器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逐步認識到這一點,提倡課上器材使用的合理性、實際性,提高器材的利用率。要多動腦,在現有器材的基礎上下功夫,一物多用,使體育課堂教學向有效教學方面努力。體育教師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的是安排什么樣的器材,在教學中保證發揮其最大效果,達到課前所制定目標,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說,上初中課堂“障礙跑”的課,一般人考慮使用在體操凳上走、欄架中鉆、張開倒立的“V”型小海綿墊上跨以及標志筒旁繞等等完成教學,耗費了較多的器材。假如深入考慮使用舊式的欄架,改變一下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學習跨欄不也是“障礙跑”嗎。一句話,還得靠人去研究。
現有器材大多屬于新課程改革前購買的,在今天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直接使用顯得較難,當然也很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句話,直接利用效率不高。而筆者所處的農村學校,受當地財政狀況的影響,添置大量的現代器材,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大量器材閑置在器材室內,勢必造成資源浪費。作為教師,如何充分利用現有器材服務教學,變得重中之重。因此現有器材的開發,一物多用,迫在眉睫。現實的教學實踐中,現有器材一物多用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欄架本身的功能只做“跨欄”用。稍做思考,可以用來做“障礙跑”中“鉆”之用;也可以用來做“足球門”;單人跳的短繩,除單人跳之外,可以連接起來跳長繩;還可以作兩人三足、三人四足等的綁腿用······
生活中所丟棄的廢物,破舊的淘汰器材,有的可以回收過來,稍做加工作為器材所用,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增加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彌補了體育器材的不足。在這方面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廢舊礦泉水瓶可以做“打保齡球”用;廢舊報紙可以在短跑中使用,也可以團起來作投擲用等等,不再一一舉例。其時,只要肯鉆研,廢物、廢舊、陳舊器材會再放光彩。
體育課堂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會涉及到體育器材的使用,體育器材可分為固定器材和可移動器材,這里所要談的是可移動器材。可移動器材涉及到分發、收還以及過程中的巧妙使用,合理地分發與收還有時候會成為課堂的亮點,器材的巧妙使用會給人舒坦、利落的感覺。筆者所知道、所目睹的教研課和優秀課中教者對器材的分發、使用、收還較為合理,因為有多人在觀摩,不能拖泥帶水。但一個學年的教研課、優秀課次數與常態課的節次相比畢竟只占很小的比例,一堂課只有45分鐘,如果把時間耗費在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器材分發上與使用上,課堂的練習密度小了,學生的身體練習時間無形當中被白白損耗掉,課堂教學目標很難達成,追求“課堂有效教學”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舉個例子,初中“實心球”教學中,當過渡到持實心球練習時,可以安排學生按隊形順序拿球并快速保持隊形跑向練習的地點,避免了一哄而上“搶”球的現象,在課的結束之前安排素質練習,保證人手一球按順序快捷送到原來放球的地點,當然,實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體育課堂教學要把器材的安排與場地布置有機結合。其一:眾所周知,學生的站位、練習涉及到風與光的問題,學生在逆風和有強烈光刺激的條件下練習,不利的因素比較多,因此場地的布置與器材的擺放要在課前的備課中多考慮;其二:從我國學校運動場地的狀況來看,多數存在班級多,場地小的狀況。盡管各級部門和學校課務安排上做了諸多努力和調整,雖有所改善,但這種狀況依然存在。如何把小的場地巧妙地利用起來,必須課前統籌;其三:每節課的時間有限,若課前沒有對場地進行精心構思,課上頻繁調動隊伍,勢必影響學生的練習次數,達不到一定的運動負荷,那么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目標就很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