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
(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護理系,浙江 湖州313000)
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健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林梅
(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護理系,浙江 湖州313000)
社區健康護理 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
Community health care Mode teaching Group learning
社區健康護理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會學、管理學、預防醫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等知識為基礎,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對社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社區人群的健康進行管理的過程[1]。社區健康護理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社區健康護理模式為安德遜的“社區作為服務對象”的模式[1]。由于該模式涵蓋的內容較多、實踐性較強、課時有限,單純的理論授課學生掌握比較困難,尤其是社區護士如何具體的應用護理程序來開展社區的健康護理活動。為此,筆者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社區護理學》的第三章“社區健康護理”的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區,結合課堂社區健康護理的理論教學,使學生很受教益。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以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護理系5個班級共219人為研究對象,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到社區健康護理教學實踐中。
1.2 方法
1.2.1 小組組建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習委員擔任班級負責人,各班根據人數進行分組,每班6組,每組6~8人,各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組長。老師與同學在組建小組時充分考慮了不同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特長等因素,有利于小組內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小組間的公平競爭。
1.2.2 理論授課 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社區健康護理實踐教學討論前,我們先進行社區健康護理模式相關理論的課堂授課,使學生對社區健康護理常用的護理模式有一初步了解;然后重點介紹安德遜的社區作為服務對象的模式,以及該模式如何在社區健康護理中的具體應用。
1.2.3 社區實踐 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下社區見習,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老師介紹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重點和社區建檔及參觀社區;然后是各小組成員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要素分頭整理收集資料,并各自按照自己負責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在各自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討論,完成對自己小組所見習的社區健康護理的總體報告并策劃小組的總體匯報方案;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進行匯報。小組成員根據本組成員的特點制定適宜自身的匯報方式進行匯總表演:如小品加表演、ppt展示、快板演示等,形式豐富多樣。由本班其他小組代表及其他班級的代表進行評分。
1.2.4 成績的評定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成績評定包括個人和團隊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通過同學們各自書寫的社區健康評估的實驗報告,另一部分是通過各小組的小組討論匯報演示競賽得分。
1.2.5 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進行評價,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這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收益等。共發放問卷219份,回收有效問卷219份,有效回收率100%,對回收后的調查問卷進行結果統計。

表1 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評價n(%)
3.1 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社區健康護理實踐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小組成員按照一定的互動結構進行的系統學習方法[2]。是按學生成績、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等異質因素作為基本依據,把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教學過程的所有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嘗試探索知識,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獎勵的依據。社區健康護理的特點是側重于社區的環境和群體的健康,其基本的工作方法是應用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由于對社區健康評估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學生社區實踐時間有限,因此,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社區健康護理的實踐教學。由于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取得優異的小組成績是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很強的責任感與榮譽感,將“不拖后腿,做得更好”作為自己的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意見不統一的問題,會一起討論,一起解決,過程中有爭吵、有磨合,但最終同學們通過短短幾周的合作都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最后完成小組的社區健康護理的匯報演示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3.2 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社區健康護理實踐的優勢
實驗心理學家Treicher證實[3],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社區健康護理的實踐就是在小組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對社區健康護理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認識,在彼此的交談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節省了小組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和避免走彎路;有利于在小組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小組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小組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小組每個人學習獲得的新知識、新感受、新體會在小組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社區健康護理程序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學習,拓寬更廣的空間。
3.3 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社區健康護理實踐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在社區健康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證明,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發揮每個人的特長,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創新、思考等方面都能得以鍛煉,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使學生深受啟發,有利于社區護理學的教學。首先,該教學方法從小組組建、個人匯報到集體匯報,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與同學、老師、社區居民及醫務人員等各種角色的交流。運用了觀察、查閱資料、咨詢等多種方式對社區健康護理進行了評估,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口才與膽識,增強了學生對個人及集體形象的維護觀念。同時,在診斷社區健康護理中的問題時,學生們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去發現問題,并結合社區健康護理理論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社區健康護理計劃方案。其次,從小學到高中,學生過的都是聽老師講課、自己做題的學習生活,即使同學間有交流也都圍繞著題目轉,而這次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通過周游社區去發現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結合所學的理論加以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有力提升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以往的社區護理教學,學生主要負責學,教師主要負責教,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填鴨式學習,課堂缺乏趣味性,容易走神,缺乏思考,影響學習效率。本次小組合作學習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將“教”與“學”相結合。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能力與看法的機會,責任感及榮譽感促使學生認真參與每一個環節,而組間的良性競爭又促使學生不斷地開動腦筋,標新立異,將流行元素、國家醫療改革方針政策與社區健康教育相結合。學生上課不會再覺得無聊,促使她們認真仔細地聽、看、思考,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
[1]趙秋利.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9-42.
[2]鄭修霞.當代教育學理論與護理教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58-59.
[3]陳瑩,林梅.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能力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1,6(2):145-146.
R471,R473.2
A
1002-6975(2011)17-1555-02
林梅(1956-),女,浙江,大專,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社區護理教育與護理實踐教育
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