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好勤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各項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建筑工程規模不斷的擴大,對建筑工程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建筑工程建設涉及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重點從傳統質量監督機制及其內在存在的利弊進行闡述,認真分析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施工質量;質監機制;建筑工程
一、傳統的監督機制及弊端
現行傳統的質量監督機制主要分為兩個層次:1、建設單位派代表或委托監理對建設工程進行監理的主要任務為:開工前,到當地工程質量監督站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組織設計和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及圖紙會審,施工中按照國家現行有關工程建設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施工合同規定,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工程竣工后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竣工驗收。
1、這種監督機制弊端為:(1)工程管理人員多為臨時抽調的,或建設單位中并無建筑施工經驗或專業知識的人員,這類人缺乏專業知識及現場管理經驗。(2)建材的好壞,是不能經肉眼判斷的,必須通過先進的檢測設備來檢測,這點單靠建設單位難以實現,必須與專業檢測機構合作。(3)監督人員對建筑質量無明確的責任,責任心不強。(4)單位各級領導干涉,監督人員有職無權.并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利。
2、各級建筑質量監督站代表國家行使對建設工程進行監督的主要內容為:開工前,依法審查項目工程施工單位的資質,施工中,復查施工單位基本條件的變化,抽查工程質量,工程完工后,在施工單位驗收的基礎上對工程質量等級進行檢驗。質檢站由于人員、設備有限,檢查檢測建材科研所資質偏低彳艮難實行對工程質量進行大范圍現場抽檢,現場質量監督被削弱,由于反映工程質量及工程驗收的試件、試塊多在缺乏現場監督的情況下由施工人員自制設備(不能很好地執行三方見證有關規定),各自送具有資質的試驗室進行試驗,試驗室不能(無權)到現場抽樣,不了解現場質量情況,只好都在試驗報告上加印“只對來樣負責”的字樣。所謂“只對來樣負責”,就是只對送來的試樣負責,對試樣的來源,取樣的真實性,對建筑的實際質量一切不負責。這是檢測機構推卸責任。可建設單位及質監站就是憑這些試驗報告進行驗收的。
從以上可見,這種“只對來樣負責”監督與驗收脫節的監督機制,對當今建筑質量差的狀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表現為:(1)這種監督機制為施工隊偷工減料,使用劣質材料提供了可乘之機,它忽視了現場監督,使現場所用材料與送試驗室檢驗的試樣大不一祥。(2)這種監督機制,責權相分離,它雖然強調了自己的責任,但實質上對什么也不負責,使監督、測試人員責任心不強,質量意識差,唯利是圖。(3)這種監督機制,只重表面,不重實質,只重報告,不重實際工程質量。
二、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原因分析
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人、材料、機械、方法及環境。事前對這五方面的因素進行嚴格的控制,是保證和提高建筑質量的關鍵,因此,監督機制是否完善,是提高建筑質量的關鍵。
1、資質審查不力及監督水平不符合要求
(l)資質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符。資質審查方面問題較多,出現了“關系資質”,如現在很多“皮包公司”本沒有基本隊伍,找幾個人掛塊牌子,設法拿到資質等級證書及營業執照。
(2)“掛靠”現象很普遍。近年來,基本建設規模正常擴大,大量農民建筑隊涌人城市,這些沒受過專業培訓、無技術人員及機械裝備的建筑隊根本不能獨立施工。他們通過不正當的關系攬到工程的施工權,通過“掛靠”便成了××建筑公司的施工隊了,但這些建筑公司只收管理費不管理,做“甩手掌柜”以定代管。這是在鉆現代管理的空子,是因資
質審查不力造成的。
2.主體用材料不合格卻能輕易進入建筑市場
主體用材料現場抽樣結果的合格率低,不合格的材料能很容易進入建筑市場,而驗收又輕易過關。這是“只對來樣負責”的監督機制之漏洞。
(l)砂、砂漿是組成建筑主體的重要材料,質量問題最多,影響因素最復雜,有原材料質量、配比、稱量、工藝、養護條件等因素。但最主要的應為由于現場監督不嚴,不能嚴格按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技術水平低或質量意識差,有意偷工減料,使混凝土及砂漿強度不足,而驗收所用的試塊一般又多由施工單位制備,自行送試驗室試驗。在送檢這一重要環節上監督不剄位,使做試塊時弄虛作假,出現特別加料,甚至購買試塊等虛假現象,使送
檢的試塊與實際工程質量相差甚遠。由于送檢的試塊大多數合格,驗收就自然容易通過。
(2)鋼筋質量差,已不是現在特有的問題,鋼筋母材個別質量差,從鋼筋的焊件上體現的問題就較多,如大直徑鋼筋的閃光對焊和電渣壓力焊,由于操作時對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熔程度掌握不準,造成的焊件質量問題就較多,如果這樣的產品都用到建筑工程中,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了無窮的隱患。劣質鋼筋在這么多年如此“經久不衰”,也是“只對來樣負責”的監督機制的弊端。
(3)甲方不堅持標準,嚴要求,尤其房地產開發的工程更是如此。如抽樣涉及的一些工程,抽樣明明不合格,可甲方還是輕易地放過了關,也許對建筑質量差已司空見慣,且驗收的資料都放手讓施工單位各顯神通去弄,最好能弄出個優良工程,以便其開發的建筑物能賣個好價錢。這實質上已失去了應有的監督作用。
三、措施建議
l、完善監督機制,加強現場監督。
2、作為國家檢測部門應以現場抽樣監督為主,國家檢測部門是代表國家對工程項目質量進行監督,應對工程的實際質量負責,否則,工程項目驗收“合格”或“優良”全是假的。
3、“只對來樣負責”的試驗報告不能作力混凝土驗收依據,除非有甲方現場監督人員的簽字、證明試件來源的真實性及代表性。
4、檢測部門應責、權、利相結合,實行承擔檢測工程項目的現場抽樣、監控質量責任制,是提高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開工辦理手續的同時,應確定現場抽樣單位,并與之簽訂質量責任合同,否則不能開工。現場抽樣監控是前提,“權力”是保證,作為現場抽樣檢測機構,沒有一定的權力,質量是難以保證的。實行現場材料質量抽樣監控責任制,費用低,靈活性大,是實行全面建設工程監理制度的補充。
實行現場抽樣監控質量責任制必須依靠社會現有試驗室及人員或質監監理公司來實現。提高每個施工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素質,提高對整個社會安全負責的責任感,以逐步改進整個社會的建筑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