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異
摘要:市政工程項目是指城市道路、立交橋和高架橋等與城市正常運行密切相關的建設項目。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致使市政工程項目中包含的不確定因素大量增加,風險導致的損失也會越來越大。這些不確定因素一旦發生,將會影響項目的各主要目標,將會對工程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必須重視對市政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以盡量避免或減少風險因素發生造成的損失。本文簡單地介紹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對市政工程施工階段中的工程風險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關鍵字:市政工程、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層次分析法
1 理論基礎
本文中用到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
1.1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是采用背對背的通信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場未來發揮在那趨勢的預測結論。德爾菲法又名專家意見法,是依據系統的程序,采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團隊成員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系,以反覆的填寫問卷,以集結問卷填寫人的共識及搜集各方意見,可用來構造團隊溝通流程,應對復雜任務難題的管理技術
1.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國外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結構較為復雜、決策準則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決策問題。由于其思路簡單明了,尤其是緊密地和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和推理聯系起來,對決策者的推理過程進行量化的描述,可以避免決策者在結構復雜和方案較多時邏輯推理上的失誤,使得這種方法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應用。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內容是:首先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求,提出一個總的目標。然后將問題按層次分解,對同一層次內的諸因素通過兩兩比較的方法確定出相對于上一層目標的各自的權系數。這樣層層分析下去,即可給出所有因素的重要程度。具體敘述如下:
第1步 明確目標,提出總目標。
第2步 建立層次結構,把問題分解成若干層次。
第3步 求同一層次上的權系數(從高層到底層)。假設當前層次上的因素為A1,…,An,相關的上一層因素為C,則可針對因素C,對所有因素A1,…,An進行兩兩比較,得到數值aij,其定義和解釋見表4-1。記A=(aij)n×n,則A為因素A1,…,An相應于上一層因素C的判斷矩陣。記A的最大特征根為max,屬于max的標準化的特征向量為,則給出了因素A1,…,An相應于因素C的按重要(或偏好)程度的一個排序。
表4-1 相對重要程度表
相對重要程度aij 定義 解釋
1 同等重要 目標i比j同樣重要
3 略微重要 目標i比j略微重要
5 相當重要 目標i比j重要
7 明顯重要 目標i比j明顯重要
9 絕對重要 目標i比j絕對重要
2,4,6,8 介于兩相鄰重要程度間
第4步 求同一層次上的組合權系數。設當前層次上的因素為A1,…,An,相關的上一層因素為C1,…,Cn,則對每個Ci,根據第3步的討論可求得一個權向量。如果已知上一層m個因素的權重分別為a,…,a,則當前層每個因素的組合權系數為:
,,…(2-1)
如此一層層自上而下求下去,一直到最低層所有因素的權系數都求出來為止,根據最低層權系數的分布即可給出一個關于各方案優先程度的排序。
若記為第k層次上所有因素相對于上一層上有關因素的權向量案例組成的矩陣,則第k層次的組合權系數向量W滿足:
W=(2-2)
第5步 一致性檢驗。在得到判斷矩陣A時,有時免不了出現判斷上的不一致性。因此還需要利用一致性指標C.I進行檢驗,其中
C.I= (2-3)
一般,只要C.I≤0.1,就可以認為判斷矩陣A是滿意的。對于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相應的特征向量,可利用一般的線性代數方法進行計算。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計算,主要可以采用方根法。
方根法
⑴ 計算,其中
⑵ 將規范化,得到
⑶ 求
2 市政工程施工階段風險因數分析
影響市政工程施工階段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經濟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技術環境因素這四個方面。人為因素主要體現為管理者因素和業主因素。
2.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技術環境因素。
2.1.1經濟環境因素
對市政工程項目來說, 材料供應市場的狀況和價格水平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對項目的成功運作有很大的影響。經濟經濟環境因素產生的風險一般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⑴.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如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景氣。
⑵.投資環境差。工程投資環境主要包括硬件環境(如交通、電力供應、通訊等條件)和軟件環境(如地方政府對工程的開發建設的態度等)。
⑶.原材料價格不正常上漲,如建筑鋼材價格的不斷攀升。
⑷.通貨膨脹幅度過大,稅收提高過多。
2.1.2社會環境因素
市政工程項目周邊區域的人口數量、文化素質、價值取向、風俗習慣、人群教育狀況以及人文景觀等因素, 將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1]。社會環境因素產生的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⑴.附近居民對施工的阻撓。
⑵.工程施工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原有的一些人文景觀,這將都會迫使工程停工或者修改原有的方案。
2.1.3自然環境因素
市政工程項目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如遇到異常的天氣、特殊的地質條件等)常常加大項目實施的難度, 致使項目工期拖延、成本超支。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正確選擇好項目設計方案和詳細了解項目周邊的自然環境至關重要, 同時對可能遇到的各種因自然環境變動引起的問題提前制定應對措施和應急計劃, 是降低市政工程項目風險的有效手段[2]。自然環境因素產生的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⑴.惡劣的氣候條件。如嚴寒、臺風、暴雨都會給施工帶來困難和損失。
⑵.惡劣的現場條件。如施工用水用電的不穩定性。不理想的地質;又如洪水、泥石流等。
⑶.不利的地理位置。如工程地點十分偏僻,交通十分不利等。
⑷.地震。
2.1.4技術環境因素
對市政工程項目來說,解決相關技術問題, 確保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既是項目能否啟動的關鍵, 也是項目最終能否實現預期計劃的基本保證條件。歸根結底, 項目與環境的劇烈沖突是導致市政工程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技術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⑴.工程規模大與技術復雜。
⑵.技術規范要求高。
⑶.工程量變更。
⑷.工程設計錯誤。
2.2人為因素
除了環境因素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為因素。人為因素主要品包括管理者因素和業主因素。
2.2.1管理者因素
對于市政工程順利的完成,管理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管理者可以讓工程帶來高的收益,而一個差的管理者不僅會讓工程出現延期的現象,還會是工程造成巨大的損失。一般可以運用以下三點來評價管理者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