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華,韋愛花,韋鴻雁,劉麗君,蔡家輝,江青平,黎 靜
(1.欽州市土肥站,廣西 欽州 535000;2.廣西區土肥站,廣西 南寧 530007;3.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4.桂平市土肥站,廣西 桂平 537200)
由于每年寒冬低溫陰雨和酷暑高溫暴雨的氣候影響,欽州市露地蔬菜無法正常生產,同時欽州市設施蔬菜發展滯后,反季節生產能力有限,以致欽州市蔬菜淡季時間過長、價格普遍偏高。因此,加大能有效應對惡劣氣候的設施蔬菜生產的推廣力度,提高設施蔬菜生產規模和面積,是持續提高欽州市蔬菜反季節生產能力、實現蔬菜周年均衡供應的重要途徑。
設施蔬菜是在人為可控環境保護設施下的蔬菜生產,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和協調蔬菜生長對光、熱、水、氣和營養物質的需要。發展設施蔬菜,可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既是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有效應對欽州市寒冬和酷暑氣候影響、提高淡季蔬菜自給率的現實選擇,這對于保障欽州市蔬菜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設施蔬菜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高質量、節水、節肥和生態等特點,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山東省壽光市率先推廣應用經濟實用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蔬菜年平均收入高達8萬元/667 m2以上。目前我國的設施蔬菜面積已達260萬hm2,總面積居世界第一位,設施蔬菜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中最具有活力的產業。近年來,欽州市農業部門在開展設施蔬菜試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市農業部門在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上推廣冬暖夏涼蔬菜大棚和水肥一體化系統管護,平均蔬菜大棚年產值達4.6萬元/667 m2,回收成本不到一年;6.7 hm2蔬菜使用水肥一體化系統管護,只需2人工作半天,比傳統淋水施肥方法提高勞動效率12倍以上,同時節水50%,節肥30%。可見,發展設施蔬菜是加快欽州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最佳方式之一。

欽州市寒冬的低溫、陰雨和強風,造成蔬菜冷害、風害、病害發生嚴重,蔬菜生長緩慢,3月中旬~4月蔬菜供應緊張;而夏季的高溫暴雨和臺風,造成蔬菜病蟲害、水害和機械損傷發生嚴重,蔬菜產量低和質量差,7~9月“淡季”時間過長,蔬菜價格普遍偏高。推廣高效實用的設施蔬菜栽培技術,是有效應對低溫陰雨和高溫暴雨的氣候影響,提高欽州市蔬菜反季節生產能力,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保障蔬菜周年均衡供應的重要措施。
設施蔬菜可充分利用土地、氣候和生物潛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較少的勞動力,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是一種現代高效農業生產方式。設施蔬菜具有供應的穩定性,可以根據市場需要,通過提前、延后或反季節上市等措施調節市場余缺,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高,是種植業中效益最高的產業之一。2010年市農業部門在市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應用冬暖夏涼蔬菜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豆角比傳統露天豆角提前25天上市,產量和產值分別提高30%和65%。可見,設施蔬菜產業不僅是城鎮居民的“菜籃子”,也是農民的“錢袋子”,加快設施蔬菜發展,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人多地少、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是制約我國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大問題。發展設施蔬菜可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蔬菜產品,同時可節水、節肥,減少農藥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顯著提高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效率,實現農業生產的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由于城市人口少、財政困難和蔬菜生產經營方式以家庭為主等眾多原因,欽州市設施蔬菜發展總體滯后,主要問題如下。
目前欽州市各類常年性蔬菜大棚面積約13.3 hm2,簡易的季節性設施蔬菜面積約53.3 hm2,兩者總計不到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的2%,而南寧、北海、桂林、柳州等城市的設施蔬菜面積占蔬菜總面積的15%~20%以上。其次,欽州市設施蔬菜裝備落后,如簡易的季節性設施多為投資小的簡易小拱棚,僅具簡單的防雨功能,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既不能保證產品產量,又不能保證產品質量。
欽州市蔬菜生產經營方式以個體農戶為主,由于生產規模小,設施蔬菜栽培的規模效應沒法顯現,如在小面積上應用水肥一體化系統管護意義不大;其次,設施農業是高投入產業,由于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少,大多數農民對投入大的設施栽培缺乏積極性。
設施農業是高投入產業,我國設施農業迅猛發展的省市都得到了地方財政的大力扶持。如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對發展日光溫室的農戶補貼6 000元/667 m2以上。2007年以來,隨著城市人口日益增長和財政逐步好轉,欽州市每年都安排100萬元左右的財政專項資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設。但由于欽州市蔬菜產業基礎差、底子薄,蔬菜基地建設任務艱巨,且安排在設施蔬菜發展上的資金每年只有20萬元左右,因此扶持規模化設施蔬菜發展的力度極為有限,從而制約了欽州市設施蔬菜的發展。
發展設施蔬菜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收,提高蔬菜生產能力,保障市場蔬菜周年均衡供應的主要途徑。各地政府和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發展設施蔬菜的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設施蔬菜的發展。一是把發展設施蔬菜擺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合理地運行機制和嚴格的責任制度,推動欽州市設施蔬菜工作有序有效開展。二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市區和各縣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科學制定設施蔬菜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和保障機制。三是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財政、農業、農機、科技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作用,共同促進欽州市設施蔬菜的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科技等部門必須重視區域特點,因地制宜,通過廣泛試驗,找出適合欽州市氣候特點且經濟性、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設施蔬菜發展類型。市農業部門多年實踐證明,冬暖夏涼式大棚和水肥一體化系統管護是欽州市目前最經濟實用的設施蔬菜發展體系,可作為今后5~10年內欽州市設施蔬菜發展的主體。
農業、財政等相關部門要參照省外先進地區設施蔬菜發展的經驗,制訂和完善欽州市扶持鼓勵設施蔬菜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設施蔬菜發展的專項扶持資金,用于設施蔬菜的發展;二是確立設施蔬菜發展扶持的種類、標準、時間和對象,特別是加大對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大戶的扶持力度;三是將重點發展的設施蔬菜裝備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四是加強協調,加大財政、稅費、信貸和保險對設施蔬菜發展政策的支持。五是出臺扶持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地企業前來投資,鼓勵本地企業、民間組織及企事業干部職工參與設施蔬菜的生產建設。
計劃、科技、農業等部門要加大對設施蔬菜的支持力度,加強寬領域、深層次的協作,促進適應欽州市氣候特點的設施蔬菜發展體系建設。設施蔬菜栽培涉及的品種多、范圍廣,必須重視生產實用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在生產中,堅持“先試點、后推廣”,“培訓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集中連片,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棚型結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方案,引進推廣無害化生產技術,大力發展“畜、沼、菜”生產模式,走規模化、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加快經濟、實用、高產、高效、優質和生態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不斷提高菜農的生產管理水平,實現產業不斷升級。
農業部門要加強設施蔬菜的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把發展設施蔬菜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人才、市場營銷等優勢及其生產、管理、銷售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當地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促進欽州市設施蔬菜生產水平和效益的整體提高。
欽州市現存的連片耕地面積小、高低不平、田塊不規則和田埂多、土地流轉困難等特點,嚴重制約了設施蔬菜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協調相關部門整合力量,加大對適宜發展設施蔬菜區域的土地整治力度,抓好園田化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有技術有資金的種植大戶或農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發展規模化、產業化和集約化設施蔬菜。
[1] 樊建東,王建才. 實施“菜籃子”工程促進設施蔬菜發展[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0,(21):22-23.
[2] 汪曉云. 對我國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 中國果菜,2010,(2):15-17.
[3] 苗錦山,劉彩霞,朗德山,等. 壽光設施蔬菜種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 長江蔬菜,2011,(1):1-3.
[4] 李 敏. 設施蔬菜產業化發展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8-9.
[5] 任濟星. 山西省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的思考[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