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端生,李海文,陳禮剛,肖向榮,蔣凌飛,何瑤瑤 ,袁盛建,樊前容,李小鳳
(1.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2.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3.婁底百雄堂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湖南 婁底 417000)
金針菇又名冬菇、樸菇、構菌、青杠菌、毛柄金錢菌等,具有菌蓋滑嫩、菌柄細長脆嫩、形美、味鮮等特點,長期以來,頗受人們重視。金針菇適宜秋冬栽培,其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栽培料濕度60%~65%,空氣濕度60%~70%;菌菇生長適宜溫度為8~12℃,空氣濕度90%左右。金針菇對氧氣和光照需要少,出菇時需要較多的CO2、較弱的光線。
豆渣是豆制品(豆腐、豆奶等)加工業的副產物,每加工1噸大豆約產生2噸濕豆渣。濕豆渣含水量在80%~85%。在豆渣干物質中,含蛋白質19%~23%、脂肪8%~11%、膳食纖維50%~57%以及礦物質營養元素等物質,營養價值很高。
早在1997年任桂梅等就研究了不同用量鮮豆渣替代麩皮栽培金針菇的效益,結果表明,可增加產量并降低成本。2008年方晶等分別以硝酸鉀、蛋白胨、豆渣為雞腿菇、真姬菇、香菇、杏鮑菇深層培養的氮源,結果表明,最適氮源為豆渣粉,蛋白胨次之,硝酸鉀最差。筆者通過兩種不同鮮豆渣源替代麩皮栽培金針菇試驗,研究不同鮮豆渣源替代麩皮對栽培金針菇的影響。

生鮮豆渣含水量為82%濕基,熟鮮豆渣含水量為80%濕基,麩皮,棉籽殼,石膏,磷酸二氫鉀。金針菇葛金1號菌種。
試驗于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生命科學系食用菌栽培試驗室進行。
鮮豆渣種菇試驗方案為用鮮豆渣替代麩皮,按干物質相等的原則進行替代,即100 kg生鮮豆渣或90 kg熟鮮豆渣相當于20 kg麩皮。如78 kg棉籽殼中加入生鮮豆渣100 kg,石膏1 kg,磷酸二氫鉀1 kg,補水至含水量60%,混勻,裝袋,滅菌,接種,培養,出菇。具體配料方案如表1。
試驗設3個處理,4次重復。處理1為對照(輔料為麩皮),處理2為生鮮豆渣,處理3為熟鮮豆渣,主料和添加劑相同。每袋裝料0.8 kg(折成干料質量),即濕質量每袋2 kg。
試驗于2009年12月25日接種,于2010年2~3月3次采菇,所獲鮮菇見表2。
由表2可知,生鮮豆渣表現與對照非常接近,熟鮮豆渣比對照低9%的產量、比生鮮豆渣同樣低9%的產量。方差分析表明,三者間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表1 不同氮源栽培金針菇試驗的配料方案 (kg)

表2 不同氮源栽培金針菇的收獲情況
試驗結果表明,生鮮豆渣和熟鮮豆渣都可以替代麩皮栽培金針菇。這為鮮豆渣的綜合利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按配制100 kg風干料計算,處理1麩皮用量20 kg,費用為20 kg×1.5元/kg=30元;處理2生鮮豆渣用量100 kg,費用為100 kg×0.05元/kg=5元;處理3熟鮮豆渣用量90 kg,費用為90 kg×0.05元/kg=4.5元。其他費用相同。每100 kg培養料,鮮豆渣替代麩皮栽培金針菇,可多獲純利25元左右。因此,用鮮豆渣可明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
生鮮豆渣與麩皮栽培的金針菇產量沒有差異,熟鮮豆渣比麩皮栽培的產量低9.0%,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生鮮豆渣和熟鮮豆渣都可以替代麩皮栽培金針菇。用鮮豆渣可明顯地降低生產成本。不足的是,豆渣的產生是連續的,而金針菇的栽培是有季節性的,且多為不連續性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還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1] 孫艷艷. 金針菇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149.
[2]方 晶,李從強,柯立霞. 豆渣粉作食用菌深層培養氮源初探[J]. 中國食用菌,2008,27(3):50-52.
[3] 張振山,葉素萍,李 泉,等. 豆渣的處理與加工利用[J]. 食品科學,2004,25(10):4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