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珍,何朝峰,覃奠仁,李培
(河池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調查
劉雪珍,何朝峰,覃奠仁,李培
(河池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該研究采用自編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問卷,對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除助學貸款和助學金以外,民族地區高中貧困生對其它各因子偏好性呈顯著差異;他們對減免緩交學費的偏好程度最高,對公開性資助的偏好程度最低;女貧困生在勤工助學因子上的偏好性極顯著高于男貧困生,其它因子無顯著差異;高一貧困生對資助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高三。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偏好性
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廣西“國定貧困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兩所普通高中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級學生425人,發放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問卷425份,有效回收404份,有效回收率95.1%。其中男生170人,女生234人;高一142人,高二117人,高三145人。
自編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問卷。
該問卷包含18個項目,分為6個因子:公開性資助、勤工助學、助學貸款、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助學金。該問卷采用5級計分,1、2、3、4、5分別表示“拒絕接受”、“難以接受”、“勉強接受”、“能夠接受”、“樂意接受”。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總問卷及 6 個因子的 α 系數分別為 0.806、0.726、0.811、0.702、0.701、0.855、0.859,達到了測量學的要求。
以班為單位,將被試集中于教室,經知情同意后,對抽取的被試進行集體施測。學生無記名自行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對呈現規律性答案的問卷和未完成的問卷進行剔出。
將所有的數據輸入SPSS11.5進行處理。

表1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描述統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除公開性資助以外,問卷總分及各因子的項目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說明民族地區高中貧困生對各種資助除公開性資助“勉強接受”外,其它因子的偏好程度達到了“能夠接受”以上。

表2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資助方式差異
表2表明,除助學貸款和助學金以外,民族地區高中貧困生對其它各因子偏好性的成對樣本t檢驗均存在顯著差異。對減免緩交學費的偏好程度最高,公開性資助的偏好程度最低。其對各因子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勤工助學、助學金、助學貸款、公開性資助。

表3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性別差異
表3表明,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在勤工助學這一因子上存在極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其它因子無顯著差異。

表4 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年級差異
表4表明,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在資助總分、勤工助學、減免緩交學費、助學金四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比較顯示:對于資助總分、減免緩交學費高一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得分顯著高于高三貧困生(p<0.05);對于勤工助學高三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得分顯著高于高二貧困生;對于助學金高一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的得分極其顯著高于高三貧困生(p<0.001),高二極顯著高于高三。其它因子年級間的差異不顯著。這些數據說明,高三學生對勤工助學的偏好程度相對較高,除此因子外,高一貧困生對其它各項資助方式的偏好程度相對較高,高三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對各種資助方式的偏好程度處于“勉強接受”和“能夠接受”之間。除助學貸款和助學金以外,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對其它各因子偏好性呈顯著差異。他們對減免緩交學費的偏好程度最高,對公開性資助的偏好程度最低。他們對各因子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勤工助學、助學金、助學貸款、公開性資助。這說明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更愿意接受通過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勤工助學的方式進行資助,不太愿意接受公開性的資助。這一研究結果啟示我們,在對普通高中貧困生進行資助時,應較多通過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等方式進行資助,而較少提供公開性的資助方式。因為,這樣做不但能緩解高中貧困生的經濟負擔,還能保護貧困生的自尊心,同時激勵他們通過努力獲得獎學金,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勤工助學這種資助方式,由于高中生年齡較小,雖然學生偏好程度較高,但采用時需結合實際進行考慮。
調查結果顯示,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在勤工助學這一因子上存在極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極顯著高于男生,其它因子無顯著差異。這表明新時代的少數民族貧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過自立自強來解決自己的困難,展現自己的獨立性。這一結果提醒我們在對女生進行資助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她們的自尊心,盡量避免讓她們產生被救助的感覺。
調查表明,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在資助總分、減免緩交學費兩因子上高一學生得分顯著高于高三學生(p<0.05);在勤工助學因子上高三學生的得分顯著高于高二學生;在助學金因子上高一學生的得分極其顯著高于高三學生(p<0.001),高二極顯著高于高三。其它的年級間差異不顯著。這些數據說明,除勤工助學因子外,高一貧困生對其它各項資助方式的偏好程度相對較高,高三較低;而高三學生對勤工助學的偏好程度相對較高。這可能與高一學生年齡較小,更需要別人的資助,所以亦更愿意接受各種資助方式有關,而到了高三,由于年齡的增長,自立意識的提高,自然對能彰顯自己自立、自強的資助方式——勤工助學更為偏好,而對其它各項資助的接受程度下降。這啟示我們,在對普通高中貧困生進行資助時,既要注意他們的年級特點,又要注意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應對經濟困難的策略。
(1)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存在顯著的方式差異。他們對減免緩交學費的偏好程度最高,對公開性資助的偏好程度最低。他們對各因子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減免緩交學費、獎學金、勤工助學、助學金、助學貸款、公開性資助。
(2)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在勤工助學這一因子上存在極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極顯著高于男生,其它因子無顯著差異。
(3)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高一貧困生對資助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高三。在資助方式的偏好上,高一貧困生對減免緩交學費、助學金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高三,高三對勤工助學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高二,而高二對助學金的偏好程度顯著高于高三。
[1]李文俊.關于建立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體系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09,21:3-5.
[2]汪傳艷.建立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湖北省Z市的調查[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10,10(6):30-34.
[3]李紅超.關于普通高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的思考——基于河南省的調研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9,(2):30-34.
[4]李培,何朝峰,劉雪珍,等.民族地區高校貧困生資助方式偏好性現狀調查研究[J].河池學院學報,2010,30(5):86-90.
A Survey into Financial Aids Preference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LIU Xue-zhen,HE Chao-feng,QIN Dian-ren,LI Pei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e researchers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aids preference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by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ne another concerning all the other factors,except Student Loan and assistantship;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highest preference for tuition fee of remission and delay,and have the lowest preference for high-open financial aids;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femal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ference for work-study program than that of male ones;and financially strapped freshmen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eference for financial aids than that of juniors.
ethnic areas;financially strapp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financial aids;preference
G445
A
1672-9021(2011)02-0089-04
劉雪珍(1966-),女,廣西羅城人,河池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少數民族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廣西教育廳科研立項項目(200911LX401);河池學院引進人才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2010QS-H012)。
教育部、財政部于2007年宣布,從20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中央財政將安排彩票公益金3億元,用于資助中西部地區的30萬名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學生,2008年10月21日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項目管理和實施暫行辦法》的通知”(財教〔2008〕292號),通知上說:“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從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中安排教育助學項目,用于資助中西部縣鎮和農村普通高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教育助學項目由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負責各項日常工作,并由各相關省份(兵團)和縣級財政、教育部門和相關普通高中共同組織實施。”2010年9月19日財政部和教育部在聯合印發《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的意見》(財教〔2010〕356號)指出:“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約占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0%。……其中:東部地區為10%、中部地區為20%、西部地區為30%。各地可結合實際,在確定資助面時適當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國家對普通高中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大,但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體系沒有很好建立[1-3],相關研究也很不完善。盡管2010年11月3日又發布《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教〔2010〕461號),明確了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然而,我國普通高中現有的資助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有關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方式的研究對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發展有長遠的意義。此外,貧困生對資助方式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資助體系的有效性。而現有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研究除李培[4]等人的研究涉及大學生資助方式的偏好性外,其它研究幾乎沒有涉及這一內容,更沒有涉及普通高中貧困生的。本研究通過對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偏好性的調查,考察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貧困生的資助方式偏好情況,為政府制定普通高中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學校實施貧困生資助提供理論依據。
2011-04-02
[責任編輯 劉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