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秋虹 王明澤
熱議
八大熱點標記海南兩會
□本刊記者 王秋虹 王明澤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元年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關鍵之年。經歷“十一五”的砥礪奮進,海南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把好海南改革與發展的脈搏,探知海南經濟與社會的走勢,兩會一直被認為是重要的風向標。代表、委員們的獨特視角,將給新時期的海南帶來更多的建議和期許
一年一度的海南省兩會,歷時6天,圓滿謝幕。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關鍵一年的2011年兩會,代表、委員們或動情發言、或仗義執言,會場內外似乎都涌動著些不一樣的因子——充滿理性又富有感性,成熟穩重卻又動感十足,那些聲音讓人難以忘懷。
熱點一 交通擁堵加強管理才是硬道理
聲音連線:“海口的交通擁堵與內地一些大城市相比,并不很嚴重。但是,與海口的實際情況相對而言,可以說是很嚴重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有關部門在管理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不作為。”政協委員王毅武在兩會上的發言威力十足,引起無數市民、網友以及其他代表和委員的熱議。
記者觀察:毋庸置疑,“治堵”是2011年海南省兩會最熱門的話題。治理交通擁堵甚至明確地寫進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省政協還專門為此召開了專題訪談會。各界代表和委員們也在不同的場合就此問題激情發言。有人建議給力投資,多建過街天橋和地下隧道;有人希望打通多條斷頭路,形成合理的交通網絡;還有人提議借鑒北京、上海兩地的做法,實行機動車“限牌令”……
其實,無論是修天橋也好,“限牌”也罷,關鍵要摸清現狀,合理規劃,找出海口重點擁堵路段的問題根源在哪里,加強管理,對癥下藥,才能有“療效”。
熱點二 房地產調控圓百姓一個“安居夢”
聲音連線:“國務院關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一公布,海南房地產一下就上去了,對拉動去年我省經濟增長起了很大作用。三亞房地產業上繳的稅收占財政收入的58%,全省基本上也是這一水平。”省委書記衛留成在參加省人大會議三亞代表團審議時說,房地產在相當的時期內可能是一個支柱,但房地產不能代表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記者觀察:表面看來,房地產業帶來的經濟稅收霸氣十足地占據了海南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攪熱海南房地產業的并非本土居民,而是以投資、度假和養老為目的的島外購房者。據海南省住建廳統計,近年來,海南超七成的商品住房都是銷往島外的。以海口、三亞、文昌為例,僅2010年上半年,島外人士購買商品住房的套數就分別占了三市銷售總套數的71%、85.5%、94.1%。而這樣的消費格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島外房主有房不住,島內居民缺房住”的現象。
因此,如何解決房價上漲基本趨勢下海南本省城鎮居民住房問題,便是對海南執政者調控智慧的考驗。
熱點三 學前教育不讓蹩腳的學前教育傷害了祖國的花朵
聲音連線:“我們要從學前教育一直抓到高等教育,堅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在兩會上一番語重心長的話,體現出其對教育問題的重視,這讓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記者觀察:人們常說“三歲看老”,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以來,海南的學前教育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幼兒園覆蓋率低,質量良莠不齊,公辦園極少且難進,高端民辦園太貴,未經審批的“黑園”雖能解燃眉之急,卻又隱患重重,讓人又愛又恨……在海南省兩會召開之際,不少人大代表和網友共同呼吁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地成長。
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5年,海南將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規范辦園行為,保證每個鄉鎮至少辦好一所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公辦中心幼兒園。到那時,學前教育將不再成為社會心痛的話題。
熱點四 劃片區入學要避免擇校成為斂財工具
聲音連線:“教育資源不均衡,不是一兩天能改變的問題。隨著海南教育資源均衡化的進展,我們盡可能讓學校之間的差距更小一點,縮小差距,也就能有效地減少擇校。”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口市教育局局長吳建東指出,海口中小學新生“入學難”主要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導致的。
記者觀察:每到秋季入學時,海南中小學一年一度的“擇校大戰”總會“如約而至”。給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幾乎是海南所有學生家長此時的頭等大事。“擇校費”也就由此滋生。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在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作用下,海南中小學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擇校大戰”愈演愈烈,“擇校費”跟著水漲船高,本應是理所當然的劃片區入學反倒成為了家長眼中不能接受的做法。
省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提出,應對優質教師實施輪崗制度。說來道去,其根本還是要求有關部門對學校的資金扶持力度合理化,對教師資源分配均等化,讓每個學校都有好老師和優質的教學環境,屆時,“擇校大戰”自然會偃旗息鼓。
聲音連線: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列席人員、省商務廳廳長葉章和將菜價高漲的更多因素歸結于生產高成本和流通環節多上。針對此,他提出了“農超對接”的策略,即通過“農戶+龍頭企業+超市”的模式,直接將蔬菜送進超市。兩會上,“中間流通環節”是海南高菜價主因已達成一致共識。
記者觀察:去年以來,海南菜價一直漲勢不停。這讓海南百姓感到很困惑:為啥守著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卻還不得不吃著高價菜?而菜農這頭也是有苦難言,實際上,他們并不是高菜價的受惠者,中間環節所產生的高額利潤幾乎統統都進了中間商的腰包。“餐桌貴,地頭賠”已經成為了海南瓜菜市場上的一種怪現象。
雖然“農超對接”是降低海南菜價的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想要實現這點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此時,海南需要從整治田間到餐桌這中間環節中的“倒手商”及“坐地商”開始,減少他們的“剝削”途徑,做到“政府出馬,一個頂倆”。
聲音連線: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海南省第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我省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記者觀察:2010年社科院公布的海口白領工資水平標準為2600元,僅為國內主流城市平均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海南大學經濟學博士馬國強教授則表示,想要在海口過得“舒適”,2600元是遠遠不夠的。這從側面不難看出海南、尤其是海口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仍處于收入低物價高的境地。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其根本是讓廣大百姓的收入能得到合理的提高,緩解這種收入與物價的矛盾。
“十二五”規劃中,有一組數據備受矚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翻番,即年均增長約20%,高于GDP13%的增幅,首次與財政收入20%的增幅持平。無論政策如何,能讓海南百姓活得“舒適”就是最好的。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改革深化一點,分配合理一點,讓百姓錢袋子鼓一點,幸福感就會多一點,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強島富民的愿望才會更近一點。
聲音連線:“現有的五公祠已落伍,建議搬遷擴建五公祠,將其打造成為游覽參拜勝地,提升海南本土文化品牌。”在省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王茀躍委員提交了建議五公祠搬遷的提案。此提議一出,立刻引起了委員代表們和廣大市民的激烈爭論,其中以批評者居多。
記者觀察:雖然批評聲不絕于耳,但我們仍能從王茀躍委員的提議中看出他對保護海南本土文化、希望文化延續的初衷。客觀來看,作為海南第一樓的五公祠的游覽功能早已退化,祠內建筑年久失修,周邊更是被小餐館、小旅館所包圍,早無悠悠古地古韻存的風貌。
那些說“誰搬五公祠,誰就是歷史罪人”的批評者應自省,作為海南本土文化的傳承者,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關注過五公祠?提出五公祠搬遷的背后,不是嘩眾取寵,也不是異想天開,而是真正關注它的人所謀劃的一條無奈的出路。五公祠不能搬,但我們希望在未來,它能與秀英古炮臺、海瑞故居等本土古跡一起真正地像歷史文物一樣屹立在海南的大地上,而不是被人遺忘在角落。
聲音連線:1618公里綿長秀麗的海岸線被稱作海南的“生命線”。然而,隨著海南島的開發,海南的海岸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應盡快出臺‘海南省海岸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條例’,科學保護沿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及生態安全。”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向各級政府建議。
記者觀察:海南省海岸線全長約1618公里,其中80%為沙質海岸,而目前海南被侵蝕的海岸帶已達到了約740公里左右,占海南海岸線全長的45.7%,而且局部地段海岸線被侵蝕的程度較為嚴重,主要集中在文昌、三亞、澄邁、海口等市縣岸段。近年來現場調查的結果表明,這幾處海岸的侵蝕還在進一步加劇。
海南海岸地段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黃金區域,如不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海南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也會受到極大威脅。而此時,有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是遏制海岸線被吞噬的首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