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刊記者 張義學 孫長青
“西藏的發展已經融入全國的發展之中,從社會發展、文化生活等角度來看,西藏并不是落后的地區。”郭克范說:“我們要在國家的層面談西藏、看西藏!”
西部大開發10年來,西藏處于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西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郝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連講了八個“最快的十年”。他說,“這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十年,基礎設施改善最快的十年,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發展最快的十年,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改革開放推進最快的十年,社會和諧進步最快的十年!”
今后10年,在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浪潮中,西藏還將處在最好的發展時期。
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是西藏未來的主題。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關鍵。穩定是硬任務,是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就不可能有發展,沒有發展就不可能有長久的穩定”。孫勇向本刊記者講到,“我們一定要抓住發展和穩定這兩件大事不放松,切實把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貫穿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全過程,把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凝聚起全區干部、群眾的力量,共同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奮斗”。
“十二五”時期是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綜合處處長牟永文向本刊記者闡釋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后,西藏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地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著力在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上取得突破。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戰略支撐產業,加快形成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的支撐體系,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大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富民興藏”戰略,顯著提高政府提供基本民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著重解決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農牧民增收困難等突出問題,實現民富與區強的有機統一。
堅持可持續發展,著力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上取得突破。 以構筑穩固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生態西藏為目標,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技術,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資源。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抓好重點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調共進。
堅持和諧發展,著力在長治久安能力建設上取得突破。把深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增強維穩保障能力作為促進長治久安的關鍵環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認真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全面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著力夯實基層基礎。狠抓政法隊伍和邊遠地區建設,不斷完善社會管理,確保社會局勢由持續穩定進入長治久安的新階段。
堅持統籌發展,著力在優化空間發展布局上取得突破。積極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推進不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特殊類型區域的扶貧開發步伐,促進人口適度集中,建立有西藏特點的城鎮體系。加強同兄弟省區市和中央企業的經濟合作,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堅持創新發展,著力在體制機制完善上取得突破。充分認識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著力消除不利于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利于完善市場體系和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西藏將實施“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發展路子,開創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新局面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西藏自治區發改委西部開發處處長鄭國平接受本刊采訪時說:“中國特色,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旗幟;西藏特點,是西藏具體實際的體現。從我區的產業情況來看,一方面,農牧民占全區總人口的近80%,農牧業發展水平較低,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另一方面,我區資源豐富,特色優勢明顯,第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p>
積極調整農牧業結構, 優化農牧業產業布局,西藏將加快構建“七區七帶”農牧業戰略格局。在藏西北、羌塘高原南部、藏東北、雅魯藏布江中上游區、雅魯藏布江中游-拉薩河區域、尼洋河中下游、藏東南七大農牧業生產區,加快建設藏西北絨山羊、藏東北牦牛、藏中北綿羊、藏東南林下資源和藏藥材、藏中優質糧飼、城郊優質蔬菜和藏中藏東藏豬藏雞七個特色農牧業產業帶。推進現代農牧業示范區建設,在條件適宜的地方培育“一產上水平”的示范縣、示范鄉鎮和科學種植養殖示范戶。
有重點地發展第二產業,著力增強工業發展實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快企業引進、兼并重組,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提升企業質量和管理水平。“西藏將優先發展能源產業,既解決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中自身用電問題,更要爭取‘藏電東送’?!编崌秸f:“還將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高原生物和綠色食(飲)品業,有重點地發展礦產業,改造提升建材業,加快推進藏藥產業化,鼓勵發展民族手工業,推動工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切實提高工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促進第二產業由依靠建筑業為主向由工業和建筑業協同發展轉變。我們要著眼于國內外市場需求、本地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p>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罢谕晟品諛I政策體系,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營造有利于服務業加快發展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下工夫”。鄭國平說:“這樣才能加快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有效發揮旅游業的龍頭作用,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第三產業主要依靠消費性服務業帶動向消費性和生產性服務業并舉轉變?!?/p>
牟永文補充說:“旅游業是西藏的支柱型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堅持旅游與文化、生態相結合,突出‘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主題,優化旅游空間布局,加快形成拉薩歷史文化旅游中心和林芝生態旅游中心,完善唐蕃古道、茶馬古道、中尼和新藏旅游走廊功能,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景區。統籌推進相關產業和服務,形成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旅游產品體系,吃、住、行、游、購、娛有序發展的旅游產業體系。”
“積極推進科教興藏和人才強區戰略。”西藏社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孫勇深有感觸地說,“西藏將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干部培訓,培養適應跨越式發展的黨政干部、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專業技術隊伍和高素質的勞動力群體。”他調研發現,掌握職業技能的農牧民戶主,往往能帶領全家人走上富裕道路,成為鄉村富裕戶群體。
城鎮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趨勢,地廣人稀的西藏將建立有西藏特點的城鎮體系。加快建設以拉薩市為中心,以日喀則市、澤當鎮、八一鎮、那曲鎮、昌都鎮和獅泉河鎮為支點,以縣城、邊境城鎮、特色文化旅游城鎮和特色產業城鎮為網絡的具有西藏特點的城鎮體系。加快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精心篩選縣域特色項目,形成有特色、有優勢、有市場、有效益的縣域支柱產業。扶持一批重點中小企業,并重點向工業園區集中,鼓勵有條件的地縣設立工業園區,支持達孜等工業園區發展。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和援藏資金用于發展縣域經濟,建立和完善縣域經濟發展的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到基層工作或創業。
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公路網絡。加快進出藏干線公路整治改建,加強農村公路和國邊防公路建設,消除省道斷頭路,提升公路技術等級和防災減災能力。力爭全區公路里程達到7萬公里,實現國道和主要經濟干線路面黑色化,縣縣通油路。逐步完善區內鐵路網絡,建成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推進川藏、滇藏鐵路西藏段鐵路規劃研究及建設前期論證工作,開工建設拉薩至林芝鐵路,積極提升鐵路運營管理、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完善區內機場網絡,增加機場布點。逐步做強地方航空公司,發展區內支線航空運輸,增加國內外航線,形成區內、區外、國內、國外航線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總之,到2020年,要使農牧民的人均純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接近全國水平,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更加穩定,使西藏全面進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