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京宜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六個關鍵詞語
——兼談中共海南省委五屆九次全會的相關內容
彭京宜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同時中共海南省委五屆九次全會也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圍繞著戰略機遇期、主題、主線、民富、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等六個關鍵詞語進行深入解讀,可以較為全面地傳達出中央全會和海南省委全會的主要精神與關鍵內容。
十七屆五中全會;戰略機遇期;主題;主線;民富;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最近,人們在熱議兩個全會。一個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這次全會主要內容之一是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另一個全會是中共海南省委五屆九次全會,這次全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第一個建議是管全國的,第二個建議是管海南省的。筆者以六個關鍵詞語為線索,試圖傳達兩種信息:第一個是傳達中央全會的主要精神,第二個是傳達海南省委全會的關鍵內容。這六個關鍵詞語是戰略機遇期、主題、主線、民富、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
這次中央全會作出的引人注目的重要判斷,是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家知道,戰略機遇期是十六大提出來的,十六大至今已經八年了,這個判斷過時了沒有呢?對此黨內外是有分歧的。有人認為,這個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需要抓住機遇,趁勢而上;也有人認為,這個戰略機遇期已經過去了,應當全面調整和收縮。這次中央全會給出的判斷是什么呢?這個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面對的國際國內形勢機遇大于挑戰。中央憑什么作出這個判斷呢?筆者以為中央作出這樣一個關于形勢的重要判斷有兩個依據。
第一個依據是,從國內看,問題確實不少,但成績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判斷國內形勢要講兩句話,第一,問題確實不少,第二,成績是主要的。憑什么說我們現在問題確實不少呢?大家很容易理解,我們現在面臨很多問題,有些是嚴峻的。我們把這些挑戰概括為五大挑戰:第一個是收入分配失衡。富人的一頓飯是窮人的十年糧,富人的一雙皮鞋是窮人十年的置衣費。杜甫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們有了類似的沉重感。第二個是區域發展失衡。同樣是中國,從東到西是從富到貧,一個中國四個世界,最窮的西部地區人均GDP僅相當于東部發達地區的十分之一。第三個是城鄉發展失衡。外國人批評我們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第四個是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經濟突飛猛進,社會事業卻相對滯后,看病難、就業難、住房難和上學難沒有解決好。第五個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這些年經濟上去了,可是很多地方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宇宙飛船拍回來的照片顯示,我們國家的北部是一片綠色,我們國家的南部也是一片綠色,而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的基調是渾黃色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相當惡化。第二句話,成績是第一位的。它表現為,我們黨已經意識到這五大問題,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十一五”以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位居第二,大家不要小看這樣一個飛躍。我們有一個瑞士朋友,是大學教授孟德,他講過一個故事。他20世紀80年代任駐華大使商務參贊,那時候生下了女兒,以后調任駐尼日利亞大使館官員,那時候生下了男孩。現在,女孩和男孩都在瑞士上大學。女兒現在在瑞士大學里面非常驕傲,非常牛,牛什么?她是北京出生的,相反呢,兒子很自卑,從來就羞于說自己是什么地方出生的。在北京出生現在成了驕傲的談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確實是今非昔比。
第二個依據是什么呢?從國際上看,變數確實不少,但不變因素是第一位的。講國際形勢也要講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做變數確實不少。近幾年來,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速減緩,需求結構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還可能出現新的問題。金融危機對我們國家直接的影響就是沿海的外向型企業,大約有1億工人失業,1億工人失業要是在國外就亂套了,而我們卻還保持穩定,靠的是沒什么?靠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工回到家里,仍然有田可種,這在很大程度上消彌了震蕩。第二句話叫做不變因素是第一位的,雖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是這個星球有些東西并沒有變,哪些東西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是主流,這個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沒有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沒有變;科技日新月異,并且孕育著新的生機也沒有變。
如上兩點說明,重要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說到這里筆者還要通報一下海南的情況,“十一五”期間海南省全面超額完成了規劃的任務。這里提5個數字,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050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3600元,折合超過3500美元;全省地方財政一般收入已經達到276億,是5年前的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15600元,比5年前增加了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5200元,比5年前增加了73%。就全國而言,我們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就全省而言,我們譜寫了經濟特區建設的新篇章。毫無疑問,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既定目標前進。
這次中央全會作出新的論斷,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十二五”期間主題是什么?不是別的,是科學發展。全會提了四個“更加”: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還有一個重要論斷: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可以簡化一下: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科學發展。這就是說,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胡亂發展沒有道理。這次全會沒有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沒有設定“十二五”期間GDP的發展指標,沒說保八也沒說保九。筆者以為,它的重要意義是繞開了唯GDP主義。全會一方面繼續強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另一方面謹慎地繞開了唯GDP主義,在二者之間保持了一種動態平衡。真的要警惕唯GDP主義了。學術界提出了“經濟增長陷阱”,單純的經濟增長也可能導致執政黨的垮臺。在墨西哥,1996年到2000年,這5年經濟年均增長5%,通脹率從52%降到10%,失業率從6.3%降到2.2%,是20年來墨西哥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然而,就在這一年,2000年,墨西哥的執政黨革命制度黨下臺。再看印度,1991年到1996年是所謂經濟騰飛期,1996年印度的經濟增長已達到7.8%,非常可觀。然而就在這一年,執政的國大黨敗給了人民黨。蘇聯經濟的平均增速長期在歐洲領先,國富民窮啊,這個“成績”葬送了蘇聯,葬送了社會主義。我們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牢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是科學發展,防止和克服唯GDP主義。有人要提問了,海南省委這次仍然提出了GDP增長指標,建議“十二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不僅定了,而且定得很高。中央不提GDP增長指標,海南為什么要提,而且提那么高?筆者覺得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注意到兩點:一是立足于海南的基本省情。海南的基本省情是什么?欠發達,發展目標必須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保持一致。二是用了一組數字,而不是用一個數字來表示未來五年的目標,所以在提GDP指標的同時還提出了民生指標和生態指標。這次提出力爭在未來五年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提出除了節能減排達到國家要求的指標外,生態環境質量要繼續在全國保持領先,這是一個系統目標。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有兩個“主”,如果說主題是科學發展,那主線是什么呢?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整個“十二五”期間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用它來貫穿始終,貫穿全過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全領域。什么叫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不同的說法,筆者引用十七大報告里面的一個經典解釋,十七大報告是怎么提的?第一句話,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到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我們過去主要是投資和出口,消費不足。第二句話,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到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過去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將來要轉到三產協同帶動,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一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業所占的比值標志著這個國家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第三產業通常占到70%,法國的第三產業占到80%,現在我們國家第三產業是40%,整整落后于發達國家30到40個百分點。第三句話,從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過去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以后要向科技、素質和管理要效益。我們缺乏核心技術,缺乏知名品牌,許多所謂中國制造,其實是研發設計、關鍵部位在國外,只有加工封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在國內。我們生產的手機,20%的售價要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我們生產一部計算機,30%的售價要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我們生產一部數控機床,20%至40%的售價要交給國外專利持有者。生產轎車,其實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都在國外,這種情況要加以改變。
第一句話講的是需求結構的改變,第二句講的是產業結構的改變,第三句講的是投入要素的改變,所謂轉變發展方式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為什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呢?一句話,走綠色發展之路。借此機會厘清幾個概念: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這些概念是什么關系?成思危教授說,綠色經濟是母概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走綠色發展之路,而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都是子概念,它們各自從不同側面來表達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低碳經濟側重能源節約,節約煤炭和石油。循環經濟側重資源節約;而生態經濟側重環境友好。
什么是低碳經濟?就是在經濟活動中控制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在農業社會,人類排出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生態平衡了。工業革命以來,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自然界根本就不能夠消化,于是形成了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溫升高,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將產生什么危害?專家指出:海平面上升1米,光是印度尼西亞就要消失2000個島,馬爾代夫現在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如果海平面繼續上升,總有一天上海也要沉到海底去,這是事關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
怎么發展低碳經濟?簡單地說,四管齊下,第一管,發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產業。發展核電、風電、水電、現代服務業等,它們不排放二氧化碳。第二管,節能減排。現在我們每度電要燒349克煤,如果降到300克以下,就非常可觀。第三管,發展相應的化工產業,利用二氧化碳,現在正在研究用碳來造甲醇,把它利用起來。第四管,就是二氧化碳的濃縮與封存。利用不了怎么辦?把它收集起來,濃縮起來,封存起來,讓它不危害人類社會。
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呢?十七屆五中全會提了兩大措施。第一個舉措是,擴大內需戰略。擴大內需主要是指擴大消費,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未來我們經濟發展主要靠消費來拉動。我們國家現在消費率很低,據世界銀行統計,2007年中等收入國家消費率為60%,中國僅為34%,為什么滯后?有多種原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能力不足和消費保障不足,消費能力不足要求我們增加居民收入,消費保障不足要求我們健全社會保障。第二個舉措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建議提出了7種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即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產業。在北京,筆者問過科技部專家,現代服務業算不算戰略性新興產業,他們說當然是。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近似于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們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低于法國40個百分點,一方面是很多事沒人做,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沒事做,這個問題出在哪里?出在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我們馬上要進入老齡社會了,在發達國家,這個銀發產業即老年人產業非常發達,歐美老年人用品非常多,如假牙口香糖,老人牙齒松,普通口香糖一吃牙齒就要脫落,在發達國家有專門給老人吃的口香糖。還有增音電話機、休閑乒乓球等,我們國家老年人產業如何?非常薄弱。資料顯示,我國6400多個城鎮,三分之一的街道沒有老年服務設施;我國八萬多個社區居委會,50%左右沒有老年服務設施。
海南省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抓手。老有人在問,什么叫做國際旅游島?能不能界定一下?界定很多,筆者的界定很簡單,國際旅游島的含義就在這個詞語本身。首先它是一個島,就是海南島,海南島為基本地理單元,當然要向沿海作適度延伸,你不能說建設西沙不是建設國際旅游島。什么叫旅游島呢?就是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島,主導產業是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的龍頭是旅游業,因此它就叫旅游島,不叫工業島、農業島。現代服務業是它的主導產業,當然確定主導產業不妨礙非主導產業的發展。國際旅游島是什么?國務院沒有說一定要來多少外國人,國際旅游島主要是指硬件和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此,國際旅游島就是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硬件和軟件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海南島。衛留成書記指出,海南熱帶農業獨具特色,但不足以支撐海南的現代化。海南發展工業雖有不少有利條件,但由于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能夠支撐海南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應該是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可以說,建設國際旅游島就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黨的十七大提出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五中全會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它們是一致的,把人具體化為民生,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明確提出兩個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標志著一個轉變,從國富優先轉到民富優先。過去總是強調大河有水小河滿,蘇聯當年也提國富民強,最后走到了國富民窮,最后是國家垮臺。國富如果不建立在民富的基礎上,它是不健全的,畸形的,不健康的,不可持續的,蘇聯就是明顯的例子。
現在很多人提出來要民富國強,海南已經提出來了,要強島富民。別小看強島富民四個字,它是思想解放的產物。今天我們應當強調小河有水大河滿,這才是健康的、正常的、可持續的。這次海南省委全會提出未來五年力爭居民收入翻番。專家們建議,國家的“十二五”規劃要明確把居民收入翻番計劃寫進去。從國富優先到民富優先,這是個重要的轉變。
這里提供一個背景資料,國富我們已經做得比較好了,財政收入20年里增加了30倍,年均增加19.5%,遠遠高于GDP的增長。1992年全國財政收入是3483億元,到1998年接近1萬億,之后,平均每四年翻一番,2002年2萬億,2006年4萬億,2010年財政收入達到8萬億。最近外國人老說中國崛起威脅啊,他看到什么了?北京一個奧運會,上海一個世博會,廣州一個亞運會花了很多錢,把一些小國家都嚇壞了。倫敦公開表示,我們學北京學不來,沒那么多錢,沒那么大實力。當然這是我們的一面,我們還有不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是我們的國情。無論如何,國富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
可是民富如何呢?差距非常大。這里有一些數據,1997年到2007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0%上升到20%,企業盈余從21%增長到31%,而勞動者報酬卻從53%降到39%,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我們國家勞動報酬份額和資本份額各占多少呢?三比七,在發達國家正好倒過來,七比三,提高居民收入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講了三段話:第一段說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的作用,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第二段說堅持各級財政增收部分的55%以上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第三段說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這些方面呼應了中央的要求,完全體現了中央的精神。
五中全會強調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以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經濟學家們把創新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創新,它指的是新的生產方式的引入;一類是制度創新,它指的是新的行為規范的引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雷斯科特說,中國工業化之所以落后于發達國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吸收可應用技術方面的制度性缺失。在此單說制度創新,我們制度創新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問題還有不少。
筆者認為,教育和人才方面的制度存在四大挑戰,第一個叫唯學歷論。重視學歷絕對需要,唯學歷論毫無道理。毛澤東中專畢業,比爾·蓋茨讀了一年就退學了,高爾基什么學歷?讀了兩年書,魯迅什么學歷?日本仙臺醫專畢業。如果是魯醫生他是大專畢業,如果是魯作家他沒有文憑,郭沫若也是如此。輕視無學歷和低學歷者,窒息了很多人才。第二個挑戰是普教強職教弱。近年有所變化,但整體還有較大差距。在美國大學很多,大多是社區大學,讀兩年便就業,只有少數人進入哈佛、斯坦福等名校。鄭永年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認為中國是教育不足與教育過剩并存,一方面是教育不足,就是我們沒有培養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別是技術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我們的高校培養了為數不少的庸才。前不久,韓少功寫了湖南一個農村的狀況。在那里,有兩類年輕人,一類是干得非常好,事業很紅火,一查學歷,高中以下。另外一類年輕人,無所事事,唉聲嘆氣,三天兩頭跑到城里應聘,三天兩頭又落荒而逃,馬瘦毛長,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一查學歷,大專以上。作者用這種方式提示,教育碰到很大問題。第三個挑戰是應試教育。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為主,雖然素質教育說了很多,但是素質教育整體不足。應試教育,不僅使我們的學生缺乏創新力,而且培養了一種應試型人格,不愿意思考創造,服從權威,走別人的路。在哈佛大學有一門最受歡迎的課,積極心理學,在這門課里,教授告訴學生如何才能養成積極的心理。第一個法則是接受各種情緒。他做了一個實驗,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10秒鐘,一定不要去想一頭粉紅色的大象,結果是每個人腦袋里頭都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它說明壞情緒不能拒絕。第二個法則是簡單生活,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開車不要打電話,研究問題不要開機。不信做一個實驗,你最喜歡的一首歌是什么?X。你第二喜歡的一首歌是什么?Y。我把X和Y一起放給你聽,一片噪音。第三個法則是寫日記,大家都會寫日記嗎?未必,你要養成陽光心理陽光心態挺簡單,每天晚上寫一篇日記。你把當天最值得感恩的五件事寫下來,堅持寫下去,你一定會是個充滿陽光的人。這就是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結果是什么呢?我們的孩子20多歲,什么主義都懂,從唯物主義到后現代主義,無所不知,就一個主義不懂:洗衣服主義。這種應試教育值得反思。第四個挑戰是身份主義。是不是人才,看標簽,看身份,什么職務,什么職級,什么職稱,什么學歷,有沒有檔案,有沒有戶口,少一張紙都不是人才。一切以身份做標準,一切與身份掛鉤,而不與實績掛鉤,多干少得,少干多得,干得優的少得,干得次的多得,非常不合理,身份主義不除,創新力從哪里來?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海南省委的《建議》強調了深入實施科教興瓊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重點發展八個優勢領域的科學技術,實施國際旅游島人才工程,這些內容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至關重要。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改革改什么啊?五中全會談了一系列改革。筆者概括為三類改革,我們面對的所有改革實際上是三大類。第一是農村改革。農村改革的目標是如何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如何把農民轉移出來?光有號召是不夠的,光有行政措施是不夠的,要有相應制度安排,這方面我們面臨極其艱巨的任務。第二是國企改革。如何實現企業的平等競爭?如何使我們國企領導人責任更加到位,權益更加合理,國企所得紅利通過什么方式讓全民共享?第三是政府轉型。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形成了共識,全部改革的關鍵在于政府改革,而政府改革的關鍵在于轉變職能。
海南省委的《建議》也強調了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現在的突出問題是管制過度、服務不足,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資料顯示,在上海蓋一座高樓,要經過行政審批環節157個,也就是要蓋157枚公章。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都要管,都要收錢,十頂大蓋帽,管一頂破草帽。《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少審批零收費距我們還有多遠?另一方面是該管的事沒管或沒管好,上學難、看病難、讀書難、就業難,這后面都有政府缺位的問題。王東京教授認為政府就是保姆,一家人大家都忙,家務事誰來處理?于是大家出錢雇一個人,讓她來買菜做飯洗衣服。現在有些保姆出了問題,她不好好買菜做飯搞衛生,每天9點鐘才起來,坐在沙發中間搞審批,而且每審批一次還要收費,這合適嗎?政府轉型其實就是回到常識,回到常態。好多問題不是理論不夠高深,而是沒有回到常識和常態。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還不是政府轉型,而是讓更多的人真正明白政府要轉型。
D229
A
1004-700X(2011)01-0001-06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