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北部灣地區明清時期的海商文化與移民*

2011-12-24 10:03:48吳小玲
廣西民族研究 2011年2期
關鍵詞:文化

吳小玲

廣西北部灣地區明清時期的海商文化與移民*

吳小玲

明清時期,廣西北部灣地區成為中國私人海上貿易較為興盛的地區,一批商船往來于北部灣近海和南洋各地,為廣西北部灣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條件;華僑華人在海外的廣泛分布,為北部灣海商建立了一個商業網絡,并為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持續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礎。廣西北部灣海商文化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續的移民潮為海商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

廣西北部灣;私人海外貿易;海商文化;移民

海商主要是指來往于海外各國、從事海上對外貿易的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商人。明清時期,中國東南沿海的私人海外貿易在禁海與開海夾縫間發展起來,成為海上對外貿易的主體。處于華南沿海一隅的廣西北部灣地區,私人海外貿易也極為興盛,一批海商活躍在海外貿易線上,一批商船往來于北部灣近海及南洋各地,為廣西北部灣地區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條件;而華僑華人在海外的分布,為北部灣海商建立了一個商業網絡。廣西北部灣海商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明清持續的移民潮又為海商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研究由明清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所引發的海商、海商文化及移民問題,可以更好地把握廣西北部灣文化的海洋性特征,進而全面把握廣西北部灣文化的全貌。

一、明清廣西北部灣地區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

明清廣西北部灣的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私人海外貿易的范圍為廣西北部灣近海及東南亞各國,尤以越南為多。

“欽廉皆為極邊,去安南境不相遠”。[1]由于帆船載重量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廣西北部灣對外貿易的范圍主要限于相鄰省區的近??诎都皷|南亞各港口,尤以越南居多。商人在欽、廉沿海運出的大宗產品是“廉鹽”,還有生絲、牛皮、海產品、靛青、布匹、紙張、陶器、鐵鍋、茶和藥材等,運進的大宗物品是安南大米 (夷米)及檳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和海產品等??滴醵哪?(1685年),清朝“復界”,開放北部灣海上貿易,從廉州冠頭嶺出發的航船紛紛駛往安南、占城、暹羅、真臘等國及廣州、澳門等地。“在1820年代,中國每年出洋的商船總數通常為315艘,而赴越南貿易就占了三分之一”[2],這其中有來自廣西北部灣的商船,史載合浦“其出洋經商做工者以海防為多”[3]。

2.私人海外貿易人數逐步增多,規模不斷擴大。

粵西“高、廉、雷、瓊濱海,諸夷往來其間,志在貿易,非盜邊也。故奸人逐番舶之利,不務本業”[4]。與越南一江之隔的東興成為私販云集之地,“欽州屬之東興街,思勒峒二處,逼近安南,民夷雜沓,私販甚多”[5]。欽州長墩司如洪寨在宋代已是中國對越的大型貿易市場之一,明初在長墩島設巡檢司署,到嘉靖年間復設,卡往來船只收鹽稅和進出口貨物稅[6],“及安南事動,商旅少鮮至,然每季猶可得銀三四十兩”,可見當時中越貿易的繁榮。從明英宗天順四年 (1460年)的一則有關處理“安南盜珠賊范員等四名……潛與欽、廉賈客交通,盜氽珠池,互相貿易”的赦令,可反映出當時民間私人對外貿易已形成一定規模,否則不會引起朝廷下令“出榜禁約,欽廉瀕海商販之人,不許與安南國人交通,誘引盜珠……”[7]。17世紀后期至19世紀中期,越南的港口城市“市中百貨云集,其茶葉、藥品、瓷器、故衣諸貨,皆中國客船販賣為多”[8],在最繁盛的港口城市會安市場上,華僑除了經營越南土特產外,主要經營由海商轉運來的舶來品。

3.出現了一批對外貿易的港口。

明清時期,合浦冠頭嶺、欽州龍門港、東興竹山港和江坪等都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北海港成為新興的對外貿易港口。

明洪武元年 (1368年),北海仍屬廉州珠場八寨之一的“古里寨”。隨著海外貿易船舶噸位的增大,合浦港入海口逐漸被泥沙淤塞,港口主要位置便逐步南移至冠頭嶺一帶。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已有商船不定期地從冠頭嶺發舟通往交趾等地,“廣東海道自廉州冠頭嶺發舟,北風利,二三日可抵安南海東府,若沿海岸西行,……第五天抵萬寧州”[9]。乾隆元年 (1736年),粵海關在廉州口設海關,道光年間,北海已是“商賈輻輳,為海舶寄碇之所”[10]。清咸豐、同治年間 (1851~1874年),北海擁有載重量176~295噸的頭艋 (大帆船)40余艘,開辟了通往澳門、香港、海防、新加坡、廣州等地的7條外海航線。同治二年 (1863年),英輪開始定期往來于北海及廣東沿海港口。同治十年 (1871年),北海常關設立。光緒二年 (1876年),北海設厘金廠,只向華商抽厘,洋商進出口皆免。[11]從稅鈔的官方數目來看,同治十年 (1871年)北海港進出口貨物達85萬兩以上 (這個數字還不包括無法統計的走私及偷漏稅的數目)。[12]北海成為貨物進出滇桂黔和粵西的重要集散地。

4.以小股私人海商貿易為主,出現某些資本雄厚、船多勢大的海商集團。

明清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民間工商業規模較小,“民用所資,轉仰于外至之商賈”[13]。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大多數是零星的、獨家經營的小股私人海商,“各船所認所主,承攬貨物,裝載而還,各自買賣,未嘗有群”。由于海上貿易競爭,同時也為了對付官兵的追捕,海商們“因各結綜,依附一雄強者,以為船頭”,逐漸形成了個別有資本雄厚、船多勢大的私人貿易集團,如以楊彥迪為首的海商集團。楊彥迪等率眾移民東浦后,“奠定了今日西貢堤岸及南忻各埠商業繁榮之基礎”[14],這批移民大都從事商業貿易,擁有自己的船只,活動范圍很大,形成了一個海外華商網絡。

5.亦商亦盜的武裝走私貿易 (??苜Q易)是北部灣海商貿易的主體形式。

明清時期,廣西北部灣的海外貿易經歷了前期的小股走私貿易到??苜Q易再到合法貿易的過程。但??苜Q易所占的時間較長。“瀕海之民,惟利是視,走死地如騖,往往至島外甌脫之地”[15]。由于厲行海禁,原有通商港口被嚴查,沿海商民便將貨物集散地、交易場所、倉儲、補給基地等轉移到沿海小島與偏僻港灣之處,形成沿海走私港網絡。處于中越交界狹小水道上的東興江坪鎮,是“中國人去時是漁民,出來時便成了海盜”的地方,那里密聚著來自不同省份的包括商人、小販和漁民在內的中國人,他們與越南人混合居住,是中越海盜活動的巢穴。[16]欽州龍門島“地枕交廣之間”,與安南國萬寧州江坪僅一潮之隔,為欽、廉二州門戶,每當“海疆多事,則往往盜賊盤踞其中為窟宅”[17]。楊彥迪、冼彪等據之為海上活動基地,成為當時在中國東南沿海縱橫捭闔的鄭氏海商集團的一部分。

由于海上私人貿易是沿海人民生計所系,海商一般都具有海盜和海商的雙重特性。在海禁政策下,沿海商民先是以走私貿易對付海禁政策,走私貿易被嚴厲打擊后,則下海為寇,武力與官軍對抗,甚至勾結外國走私商和海上浪民,劫掠東南沿海地區。正是所謂“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商禁則商轉為寇”[18]。明永樂七年 (1429年),欽州海盜阮瑤率船隊攻長墊與林虛巡司,“焚廨舍,毀齋柵而去”,自此開始的“欽州??苤畞y”歷時280余年,到清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始得休息”。乾隆十八年 (1753年)二月,朝廷下令“以廉州府等八府漁船久居洋面,難保無搶劫商旅之弊,均應行保甲,十船編為一甲,連環互保”,目的就是為了防范一些漁船以海上貿易之名行搶劫來往商旅之舉。[19]

二、廣西北部灣明清時期的海商文化

廣西北部灣明清海商屬于當時享譽海外的粵商的一部分,它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人數都比同時期的其他商幫如潮州海商、海南海商、嘉應海商要少得多。但由于它誕生于嶺南地區或受到嶺南文化影響,是古駱越文化、中原漢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因素的融合體,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1.廣西北部灣明清海商文化具有較多的兼容性。

歷史上,古駱越人崇海、敬海,“仰潮水上下,墾食駱田”,“飯稻羹魚,果隋蠃蛤”[20],農耕和漁獵經濟占相當的地位。秦漢以降,中原漢族先民大量南遷,儒家文化的影響逐步深入廣西北部灣民間,農耕是主要經濟形式,但靠海為生的環境使人們學會貿易謀生,或以海洋產品換取農業產品,或以農副產品換取手工業品,形成了以農業為根基、以漁業為出路、以海外貿易為延伸、以手工業為補充的生產模式。廣西北部灣文化既受駱越文化的影響,又受中原南遷漢文化習俗的影響和漢唐以來海外貿易發展所帶來的外來文化影響。成長于這一文化背景下的海商帶有更多的兼容性,它在各種文化的交匯中,大量吸收了多種文化的元素,保持了自己的獨特性,如在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居住習俗、漁歌傳說、信仰禁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特別是海商的多神崇拜。他們除了崇拜媽祖 (天后、天妃、又稱三婆)外,還崇拜海神、蛇神 (龍神)、雷神、颶母神、伏波神、孟嘗君和鎮海將軍等地方海神。19世紀初,在廣西北部灣華僑商人最集中的堤岸,華僑的會館、公所、同鄉會以及關帝廟、天后廟等林立,有“海外中華”之稱。廣西北部灣地區的傳統宗教是道教,但它又是佛教從海上進入中國的地區之一。同治六年 (1867年),法國天主教勢力進入潿洲,逐步在廣西沿海擴展。多元化宗教信仰特別是多樣性的海神信仰,為北部灣海商的冒險與開拓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增強了海洋文化的兼容性。

2.廣西北部灣海商文化具有對外輻射性和交流性。

在海外經濟活動中,海商開設商行,一方面吸收當地的習俗文化,按照當地的生產經營方式發展;另一方面傳承中國文化的精髓,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帶到其所在地,發揮積極的影響。東南亞國家的民間風俗習慣中,不同程度地有廣西北部灣地區民間生活的影子。如越南的許多城鎮寺廟有中國漢學書寫的楹聯,中國儒家的忠、孝、仁、義之道影響到越南各地,越南北部、中部,甚至南部地區的社會、家庭、居住、飲食、服飾、工藝及婚嫁、歲時、喪葬、信仰、禮儀、娛樂等習俗都與廣西北部灣民間有相似之處。[21]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華僑中不約而同地開展了振興儒教的運動,儒家文化的價值觀念得到積極地推崇。

海商往返于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在文化傳播中充當了中介和橋梁的角色,使外來文化滲入到北部灣民間,豐富了海商文化的內涵。如西方語言、生活習慣的影響滲入到廣西北部灣民間,出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現象;海商帶回的經驗、性格、氣質和財富、新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與之接觸的群體及社會風尚。在廣西北部灣沿海,與小農經濟相聯系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家庭已受到一定的沖擊,一些女性開始把嫁出洋去作為生活的理想。海商還通過回國投資,直接移入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文化。如清末,歸國僑商在北海興建了高德蒸汽鋸木廠,歸僑黃作興投資興辦了合浦第一個汽車公司“廉北普益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華僑還投資興建合浦一中 (今北海中學)等,[22]更多的海商回鄉建房,使中西合璧的建筑出現在民間,成為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3.廣西北部灣海商文化富有開拓冒險、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質。

“行船泅水三分命”,海洋商業的艱難與危險,使廣西北部灣海商形成開拓冒險、追求自由的性格。即便是明清海禁,“嚴通番禁,寸板不許下海”,“一切官員及軍民人等,如有出洋經商或移住外海島者,以交通反叛處暫立決?!保?3]海商仍輟耒不耕,遠商海外。在傳統中國社會中,只有富于冒險精神的人才有勇氣走向海洋,這種冒險精神與海外經商結合起來,往往取得重大成功。而由于商貿活動的拓展,遷移成為海商的一種生活、習慣和性格,甚至東南亞也僅成為移民到美洲、澳洲以及世界任何地方的一塊跳板。

海洋生活造就了廣西北部灣人出海的傳統,區域性海上交易活動又形成了與內陸經濟活動向內用力不同的向外用力的思維定勢,與安土重遷的中原農耕文化相較,海商文化更具開拓性與闖蕩性,形成開拓冒險、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質。與陸路商幫販運的多是土特產、原料制成品相比,海商販運的是差異大的產品,以本地的特色產品交換東南亞等國的特色產品。海商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與其他商幫有所區別,他們在交易過程中,往往兼具精明性與靈活性,交易行為的規則性與交易活動的豪爽性。

4.廣西北部灣海商倡導了沿海人民下海貿易與移民海外的風氣。

盡管明清時期向外拓展的廣西北部灣海商人數不是很多,區域也局限于東南亞國家,但對擴大北部灣人的視野、促進開放的心態產生了較大影響。特別是海商們倡導了沿海人民下海貿易與移民海外的風氣,從此,平民將下海貿易以及向海外移民看作是一條重要的生活出路。“望海謀生,十居五六”,一代又一代的平民走向海洋,在海洋中艱難崛起,奠定了海商的平民文化底色。隨著移民的不斷拓展,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華僑與僑眷之間經濟聯系的日益加強,激發了沿海社會向外開拓意識的提升,北部灣海外移民的推動力也發生了變化。如果說早期海外移民屬被動性質的移民,那么當僑鄉社會因僑匯的影響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海外移民已經是自發性質的移民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僑鄉社會的形成,為海外移民的持續作了人口上的準備,使廣西北部灣地區社會更富于開放性。

5.海商在對外拓展中注重內外聯結,鑄造了“欽廉人”重親的文化性格。

遠離故土的海商,出于經濟利益、精神生活和社會存在的原因,非團結不足以圖生存,非互助不足以言發展,他們很注重以家族或親緣關系為紐帶的凝聚性,形成濃重的宗族觀念和認同情結。廣大海商注重與家鄉的聯系,通過祭祀祖先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宗族成員的聯系,積極參加原宗族或家族的公益活動,如修祖墳、建宗祠、修族譜、辦學校等。在海外,海商大多也依靠鄉族關系立足,從事工商業或工礦及種植業。他們樂此不彼地聯鄉誼,敘鄉情,傳承鄉土文化,組織會館及同鄉會,廣西北部灣海商聚集地區大都有欽廉同鄉會或欽廉會館。如19世紀初,在廣西北部灣華商最集中的越南堤岸,就有華僑會館、公所、同鄉會等;新加坡 (桂廉高)三和會館在清光緒九年 (1883年)成立。“欽廉人”成為廣西北部灣商人的代名詞,注入了他們在不斷拓展過程中重親的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廣西北部灣就是“風聲、文物不能齒于上國”[24]的經濟文化落后之地,與廣東、福建沿海相比,該地居民進取意識相對淡薄,海商的人數較少、影響力很弱,謀生和創業的壓力很大,對文化、社會等事務的關注有限。但海商文化根植于廣西北部灣的傳統社會和文化基礎之上,在歷史大變動中,通過分化、開拓、融合得到不斷發展,具有了越來越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成為一代又一代海外移民不斷開拓奮進的精神動力。

三、廣西北部灣明清海商與移民的互動

如果說,廣西北部灣明清海商文化發展的物質動因是不斷發展的私人海外貿易,而社會基礎則是海商貿易影響下的明清移民潮。

1.廣西北部灣地區是移民出洋的便利通道。“欽之西南,接境交趾,陸則限以七峒,水則舟楫可通。自欽稍東,曰廉州,廉之海,直通交趾”[25],明朝廉州通越南的海路:“自烏雷正南二日至交趾,歷大小鹿墩,思勒隘、茅頭捍門入永安州,茅頭少東則白龍尾、海東府界,正南大海外,抵交趾、占城二國界,泛海者每遇暴風則舟漂七、八晝夜至交趾青化 (清化)府界,如舟不能挽,徑南則入占城?!保?6]清代廣西北部灣到越南的交通線“若廣東海道:自廉州五雷山發舟,北風順利,一二日可抵交之海東府,沿海岸行八日,始至海東,有白藤、安陽、涂山、多漁諸海口,各有支港以達交州,此海道大略也”,“自冠頭嶺而西至防城”水道皆通。[27]清乾隆年間“惟西南之東興街及竹山村地方,均之番境之吒硭、暮采等處接壤……又多內地之民在彼開鋪煎鹽,每日行旅如織。”[28]

2.海外貿易的發展,來往的商船為移民出入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叭A僑與祖國的聯系完全靠自己的帆船”[29]。明中期后,來往于廣西北部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商船急劇增加,成為移民出國的經常性的交通工具。鴉片戰爭前,廣西北部灣沿海移民以到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居多。如明欽州龍門總兵楊彥迪、高雷廉總兵陳上川率3000人移居原柬埔寨東浦地區,是清代廣西海外移民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在1820年代,中國每年出洋的商船總數通常為315艘,而赴越南貿易就占了三分之一”[30],這其中應有一定數量的隨商船移民或滯留越南不歸的商民?!?820年代,安南首都河內 (西貢)以及東京之間的國內航線上,一年中有載重50~70噸的船只,往返三趟進行貿易。其中華僑船只有60艘。暹羅與安南之間的貿易,絕大多數是由屬于華僑所有并營運的暹羅船完成的?!保?1]伴隨著帝國主義掠賣華工現象的出現,廣西北部灣地區的移民向其他東南亞國家和法國等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國家擴展,移民的規模不斷擴大。

3.移民主要沿著海商航路的沿岸分布,廣西北部灣海商是東南亞華僑的主要來源之一。

明清廣西北部灣的海外移民最初均主要搭載商船到達南洋東南亞各地。19世紀末,由于英、法、德、日等國輪船公司紛紛涌入北海,僅1890~1899年間,外輪開辟了北海至國內外各地的6條航線,進出港達2300余艘次、116萬噸位,平均每年230艘次。[32]隨著對外航線的延伸,契約華工的激增及華商的發展,移民范圍進一步延伸到美洲、澳洲和非洲,北部灣對外貿易航線成為移民出洋的傳統航道。海商沿著貿易航線的港口組構商業網絡,東南亞各地商埠涌現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華商僑居區,如越南的廣南地區和占城、新加坡、馬六甲、暹羅、印尼、文萊等地。“在一定意義上,海外移民潮是被海洋經濟特別是私人海洋貿易牽動的,這就使得海外移民區域和傳統亞洲經濟圈重疊在一起,海外移民社區一般也是中國海商的落腳點和中轉站”,“這些海外貿易商,有相當一部分在海外各地過冬或長期居留,成為移民的主要來源。”[33]“華僑移居越南,不論出于何種原因,通過何種方式,在定居之后,大都主要從事商業活動?!保?4]

4.帝國主義以北部灣的港口為據點,掠賣豬仔 (契約勞工),輸出移民成為廣西北部灣商船最重要的商品之一。19世紀末,法、英、德及荷蘭等國紛紛在北海及芒街等地設點招募華工到各殖民地去充當契約華工,如1896~1897年,法國把招募的華工 (主要是欽州、廉州、防城等地農民)分四批共3003人運往非洲馬達加斯加修路建橋。[35]光緒五年 (1879年),英國從北海轉運香港再賣到新加坡的勞工達500多人;光緒十六年 (1890年)七月,有1300名廣西勞工從北海運往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光緒十七年 (1891年),從北海出口華工千余人,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1361名華工由北海前往新加坡。[36]據不完全統計,從1885年至1925年間,經北海海關注冊出境的華工和婦女兒童不下10萬人,大多來自合浦 、欽州、靈山、博白、北流、玉林和容縣等地,[37]他們分別到達新加坡、文島 (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甚至到達非洲。

5.廣西北部灣移民分布廣泛,但相對集中。明清廣西北部灣的海外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南洋東南亞各地,19世紀末,契約華工的激增及華商的發展,移民范圍進一步延伸到美洲、澳洲和非洲。據統計,至1992年止,有88.4%的廣西籍華僑華人集中在亞洲各國,其中有130萬人定居在越南,[38]其次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各國,形成了廣西海外移民分布相當集中的特點。而廣西北部灣地區現為廣西的三大僑鄉之一。

6.海外移民的拓展之處往往也是北部灣對外貿易所延伸之處。海外移民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不但通過勞動改造了各居住國的山河面貌,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傳播了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密切并擴大了居住國與祖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移民對祖國物產的依賴性,使移民散居網絡與北部灣地區的海外貿易圈密切聯系起來,為北部灣對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明清時最重要的華商型移民的主要特征,就是把中國國內的商業、手工業和礦業等技術實踐傳統向海外居住地引伸,并保持這種經營與祖鄉的聯系且世代承傳?!保?9]“如在越南芒街,來自合浦的高德、小江,欽州、防城等地的陶瓷工人把從家鄉帶來的陶瓷色料、瓷泥、機械零配件用于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與增加花色品種,使陶瓷制品暢銷越南各地甚至法國、古巴等國。[40]越來越多的廣西北部灣人沿著商船的航路出洋,海外移民的拓展之處,往往也是北部灣對外貿易所延伸之處。持續的海外移民,是廣西北部灣對外貿易獲得發展的動力,為廣西北部灣海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社會基礎。

綜上所述,明清時期,廣西北部灣的私人海上貿易發展催生了該地區空前的海外移民和華人社會的形成,移民散居網絡與海外貿易圈密切聯系起來,移民與貿易成為廣西北部灣海商網絡的兩大支柱。廣西北部灣海商的人數不多,影響力很有限,但其海商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秉賦和鮮明特征,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通過分化、開拓、吸收、融合,具有越來越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成為一代又一代海商不斷開拓奮進的精神動力。海商與海外移民的互動促進了廣西北部灣的社會變遷,客觀上為廣西北部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創造條件。這一系列由明清廣西北部灣人民向海洋發展所引發的文化現象,展現了廣西北部灣文化所呈現的海洋性特征,是中國古代海洋區域性社會特征的體現。

[1](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Z].卷一.地理門.北京:中華書局.1999.

[2]陳希育.越南阮朝前期外貿政策初探[J].東南亞學刊.1993(10).

[3]北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廉州府合浦縣民情風俗民事綱目冊[A].北海史稿匯纂[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79.

[4](明)張瀚撰,蕭國亮校.松窗夢語[Z].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

[5]清宣宗實錄(卷一五○)[A].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古代中越關系史資料選編[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590.

[6](明)林希元著,陳秀南校.欽州志[Z].政協廣西靈山縣委員會編印.1990.

[7]李國祥編.明實錄類纂(廣西史料卷)[Z].卷317.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1989.

[8](清)蔡廷蘭.海南雜著[Z].臺北:大通書局.1987.

[9](明)黃佐.廣東通志(嘉靖)[Z].卷58.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謄印本.1997.

[10]北海市人民政府編.北海地名志[M].1986.53.

[11](清)梁鴻勛.北海雜錄[Z].官廨.香港日華印務公司.1905.

[12]黃錚.廣西對外開放港口——歷史、現狀、前景[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28.

[13](明)林希元著,陳秀南校.欽州志(嘉靖)[Z].政協廣西靈山縣委員會編印.1990.

[14]陳荊和.十七、十八世紀之會安唐人街及其商業[J].新亞學報.第三卷第一期.286.

[15](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M].昆山顧炎武研究會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16](美)穆黛安著,劉平譯.華南海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9.

[17](清)潘鼎哇.安南紀游[A].王云五.叢書集成初編本[Z].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六月.70.

[18](明)鐘薇.虔臺倭纂[A].倭原二.鄭振鐸輯.玄覽堂叢書續集(第十七冊)[Z].國立中央圖書館影印本.民國三十六年(1947).

[19](清)周碩勛.廉州府志(乾隆)[Z].紀事.梅蒼書屋.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20]屈大均.廣東新語[M].介語.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582.

[21]王光榮.北部灣中越民族文化交融溯根探源[A].廣西環北部灣文化研究[C].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469-475.

[22]北海市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北海市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1352.

[23](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清康熙十一年刻本)[A].中國古代地方法制文獻(乙編)[Z].影印本.

[24](明)林希元著,陳秀南校.欽州志[Z].政協廣西靈山縣委員會編印.1990.

[25](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Z].卷一.地理門.北京:中華書局.1999.

[26](明)張國經.廉州府志[Z].卷六.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2.

[27](清)張廷玉等.清文獻通考[M].卷296.上海:上海商務出版社.1995.

[28](清)軍機處錄副奏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藏.

[29]田汝唐.17-19世紀中葉中國帆船在東南亞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33-36.

[30]陳希育.越南阮朝前期外貿政策初探[J].東南亞學刊.1993(10).

[31]陳希育.越南阮朝前期外貿政策初探[J].東南亞學刊.1993(10).

[32]北海市海陸空運今昔紀要[A].北海市文史編纂委員會編.北海文史(第八輯)[Z].1992.176.

[33]楊國楨,鄭弘甫,孫謙.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2.

[34]于向東,劉笑盈.戰后越南華人四十年歷史之變遷[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3(1).

[35]非洲華僑史資料選輯[Z].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391-392.

[36]北海市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北海市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1350.

[37]北海市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北海市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1350.

[38]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西通志·僑務志[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204.

[39]楊國楨,鄭弘甫,孫謙.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6.

[40]楊恒烈.欽州地區旅美華僑華人的現狀[J].八桂僑史.1987(2).

The Maritime Culture and Emigration in Beibuwan of Guangxi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u Xiaoli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Beibuwan of Guangxi became the prosperous area that the private maritime trade of China.A number of merchant ships came and went all over the Beibuwan coast and southeast Asia.They provided traffic conditions for the emigration of the Beibuwan area in Guangxi.The overseas Chinese distributed widely abroad,they had established the commercial networks for the Beibuwan maritime an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emigration of the Beibuwan area in Guangxi.The Beibuwan maritime culture became a unique feature in the course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Guangxi.The sustained emigration trend provided soci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culture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Beibuwan of Guangxi;private overseas trade;maritime culture;emigration

【作 者】吳小玲,欽州學院商學院副教授。廣西欽州,535000

G05

A

1004-454X(2011)02-0149-007

* [基金項目]廣西區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立項“明清移民與廣西北部灣的開放開發”(08FZS002)。

〔責任編輯:袁麗紅〕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久久免费看片| 欧美高清三区|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老司机|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亚洲国产|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91在线精品|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欧美精品不卡|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a网站|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午夜日b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久草性视频|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91无码国产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毛片不卡|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