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低碳壁壘及健全我國應對法律機制之思考

2011-12-24 18:38:04胡百芷
行政與法 2011年3期
關鍵詞:環境產品經濟

□ 胡百芷,劉 超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低碳壁壘及健全我國應對法律機制之思考

□ 胡百芷,劉 超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210046)

當今社會,低碳理念在國際貿易中已然形成一種新風尚。但是,當我們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國際貿易中低碳壁壘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低碳壁壘作為一種新型非關稅壁壘正在逐步成為中國開展對外貿易的新障礙。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在介紹低碳經濟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剖析了低碳壁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進一步闡明了其主要表現形式和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健全我國應對低碳壁壘的法律機制的意見與建議,以期對我國在實踐中應對低碳壁壘有所幫助和啟發。

低碳經濟;出口貿易;低碳壁壘;法律機制

“知識經濟”顧名思義是指依靠高端知識和技術推動經濟發展,同理,“低碳經濟”革命則以低耗能、低污染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由于衡量低碳的尺度標準理解不同,很多發達國家高舉低碳經濟大旗,在國際貿易中大行低碳壁壘之道,使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再次遭遇阻擊,中國對外貿易也不能幸免。

一、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基本目標,通過對自然資源最大限度的節約使用,限制高耗能產業的過量發展,實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轉變粗放式能源利用為集約式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發展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結構的能源消耗機制,實現GDP綠色增長。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1]具體體現為研發低碳技術、推廣使用低碳產品、開發利用低碳能源等。

(一)低碳經濟產生的國際背景

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并提倡低碳經濟就不得不提日益惡化的氣候變暖的事實。2006年10月30日,英國政府發布了名為《從經濟角度看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如果在未來幾十年內不能及時采取行動,那么全球變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將堪比世界性大戰以及20世紀前半葉曾經出現過的經濟大蕭條。屆時,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灰飛煙滅”。[2]氣候的惡化已經威脅到人類生存基礎,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主要是要降低含碳氣體的過度排放。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不但能夠緩解全球氣候惡化,改善能源緊缺現狀,而且將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獲得巨大的優勢,并為國家的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與制動力。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紛紛投入巨資開始研發低碳技術。

(二)低碳經濟產生的國內背景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以自然資源的高消耗為代價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耗能、低產出、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等各種問題日益凸顯,繼續延續原有的發展路線顯然不能推動我國經濟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另外一方面,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環保壓力正日益增加。目前,我國環境資源問題所面臨的國際壓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環境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污染物總量大,影響全球環境;與周邊國家環境摩擦上升;資源需求增長,影響世界資源供給;環境問題已成為對外貿易制約因素。[3]因而,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除了使我國在環境外交上的壓力得以緩解,有利于在國際世界中樹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 ,還可以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進和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低碳壁壘形成的主要原因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否在低碳經濟發展調整創新這一新領域中領先,將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夠占領未來對外經濟貿易的優勢地位;是否能夠主導綠色潮流的發展;是否可以成為國際經濟社會中的最大贏家。然而,隨著低碳經濟被國際社會接受并廣受推崇的同時,低碳壁壘,即借以保護環境,提倡低碳之名,實為貿易保護主義下替代關稅壁壘的新型方式應運而生。筆者認為,低碳壁壘的形成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⒈環境能源危機與低碳消費觀念的推廣。全球性的環境能源危機使環境保護,能源節約成為世界人民矚目的焦點,環保低碳在國際社會中蔚然成風;與此同時,低碳消費觀念也依然成為消費者追求的消費理念新時尚,投射在消費行為上,體現為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與以前相比,在注重產品性價比的同時,更加關注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低碳產品更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低碳成為影響消費者選購商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致大大推動了低碳壁壘的產生和形成。

2.國際金融危機促使發達國家力保本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提出重振制造業,一些國家還表示將通過擴大出口以緩解貿易赤字問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總體競爭力進一步上升。這將使我國在中高端產品領域面對發達國家的直接競爭,在傳統終端產品領域面對發展中國家的更多挑戰。[4]各國政府為了本國經濟利益,將會采取各種方式和手段,維護和擴張本國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在當今社會,關稅這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而其他的非關稅壁壘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規范和限制,從而為低碳壁壘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3.低碳壁壘的形成有其法律依據。作為WTO“環保例外原則”的基礎和核心條款的GATT第20條規定:“本協定的規定不得解釋為禁止締約方采用或加強以下措施,但對情況相同的各國,實施的措施不得構成武斷的或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與國內限制生產與消費的措施相配合,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自然資源有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序言也表明:“不應阻止任何國家在其認為適當的程度內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通過以上這些條款,我們很容易發現各成員國為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而采取措施的的行為被賦予了合法性。此外,由國際化標準組織(ISO)1996年制定并實施的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對企業的清潔生產、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環境標志產品、企業環境管理體系加以審核,要求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并通過經常的檢查和評審使得環境質量得到改善。[5]ISO14000標準只考慮了發達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達到規定的要求,所以,它實際上也已成為發達國家限制發展中國家貿易出口的一種綠色貿易壁壘。

4.南北國家在科技、經濟實力上的差距。由于生產力水平不同,導致各國經濟,科技發展程度不同,公眾的低碳偏好區別較大,發展中國家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相關的要求和標準,受到了發達國家低碳壁壘的限制;發達國家也利用低碳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保證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地位。

三、低碳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低碳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

⒈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綠色環境標志是一種附著在產品上或其包裝上的圖形,以表明該產品不僅符合質量標準,而且在生產、使用、消費、處理過程中符合環保要求,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均無損害。[6]綠色環境標志制度源于歐洲,并得到迅速發展,在全球高舉低碳經濟的大旗下,許多關于碳排放,能源消耗等因素被考慮并被納入到綠色環境標志制度里。具體到各個國家表現為:瑞典的“良好環境選擇制度”,加拿大的“環境選擇方案”,日本的“生態標志制度”,新西蘭的“環境選擇制度”,新加坡的“綠色標志制度”等。

⒉低碳技術標準制度。低碳技術標準制度是指政府把一定高標準的低碳技術標準通過立法手段制定為強制性環保技術標準,以此限制國外不符合這個標準要求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因為生產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發達國家制定的一些技術標準發展中國家難以符合其要求,進一步為發達國家理所當然的將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公平合理”地拒之門外提供借口。這種技術標準看起來公平合理,并無歧視,但是其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使人極容易忽略其含有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的實質。

⒊低碳認證制度。低碳認證制度是指為保護國家生態環境的安全及良好狀態,保護消費者人身健康,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其主要特點是:國家公布統一的目錄,確定統一適用的國家標準、技術規則和實施程序,制定統一的標志標識,規定統一的收費標準。凡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必須經國家指定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取得相關證書并加施認證標志后,方能出廠、進口、銷售和在經營場所使用。[7]主要包括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制度等。

⒋綠色補貼制度。企業應當將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損害所花費的代價計算在產品成本之內,反之當這種產品用于出口時,就相當于變相的獲得了一種政府生產補貼。西方國家認為,環境補貼與出口補貼政策一樣,會直接刺激出口,從而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要求政府限制企業的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否則把此種行為視為政府補貼,將以違反WTO相關協議為由限制相關國家的產品輸出。如果進口產品被認為存在環境補貼,西方發達國家將會采取征收反補貼稅,或者反傾銷措施,甚至拒絕進口等方法加以限制。

⒌低碳包裝制度。低碳包裝又稱綠色包裝或生態包裝,是指要求進口產品的包裝應當使用資源消耗少,無害于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并且在使用之后或者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或者可以易于自然分解,有利于環保的材料。從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角度出發,世界上一些國家不但在國內開始推行低碳包裝,逐步構建低碳包裝制度,而且更是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確認,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甚至明令禁止使用某些非低碳包裝材料,同時限制不符合低碳包裝制度的產品進口。

(二)低碳壁壘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根據我國資源構成及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目前仍是高碳結構,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大的改變。化石能源占中國整體能源結構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石油占21.2%,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有限性。[8]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第二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這意味著工業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門,目前我國工業大多為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生產技術水平偏低,環保配套設施普遍處于閑置狀態,甚至并不齊備,這無形中加重了中國產品的高碳特征。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中國,正處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這必然帶來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老路,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9]

其次,對我國的出口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低碳成本的增加將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的出口對象主要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一般制定有嚴格要求的低碳標準。由于我國產品的高碳特征,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其制定的低碳標準,這必然使我國的外貿出口市場遭受嚴重打擊,面臨縮小的可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此外,低碳壁壘的制定實施涉及到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使用乃至報廢各個環節的監督和檢測。為達到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今后我國出口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不得不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測試、認證和鑒定等手續及其相關費用,使產品的出口成本大為增加,進而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10]

第三,由于發達國家低碳壁壘體系的日益發展和完善,而我國環境保護標準要求較低,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一些投資者為了規避發達國家嚴格的低碳要求和追逐高額的利潤,導致重污染產業和高碳產品涌入我國。這種污染轉嫁行為不僅嚴重污染了環境,危害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使我國生態環境遭到重大破壞,同時也阻礙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雖然我國近幾年經濟科技水平都有著顯著的提高,但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依然是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雖然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大部分依然是一紙空談,在實踐操作中無法得到貫徹實施。目前我國國內能源技術、設備大部分仍然需要從外國引進,中國的化石能源核心技術落后于世界30年。低碳技術成為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瓶頸。

四、健全我國應對低碳壁壘的法律機制思考

應對低碳壁壘,我們應當“內外兼修”。一方面,沖破發達國家借生態環保之名給我們設置的低碳壁壘,保護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盡快構筑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的低碳壁壘法律體系,維護我國生態環境以及企業的合法利益。

(一)國際層面的法律應對

考慮到低碳壁壘形成原因的涉外性,筆者認為,應該高度重視國際層面的法律應對,切實加強我國在有關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相關機制的鞏固與發展。

首先,我國應該主動創造有利于我國的外部國際環境,加強國際低碳事項的立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有關低碳與貿易關系的討論和談判,參與國際低碳貿易規則的制定,爭取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國際低碳貿易新秩序。由于低碳壁壘所牽涉到的是較為高端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發達國家在低碳貿易規則制定上就已有了原始的天然優勢,而此類低碳貿易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發達國家為了遏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從而保持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地位而制定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很少甚至根本無法得到實現與保護。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低碳貿易相關會議和活動,與他國締結公平合理的多變低碳條約和國際低碳貿易協定的談判,并盡自己最大力量實質成為國際低碳貿易的一般規則;具體來講可以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第三方”制度,擴大我國主張的影響力。根據WTO的相關規定,第三方雖然不是直接的申訴方或應訴方,但其享有一系列參與的權利,如向專家組提出書面陳述、向上訴機構提出書面建議,并由該機構給予機會聽取意見等。因此,第三方制度也是參與WTO規則的制訂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在參與制定國際低碳貿易相關規則時,在承擔共同而有差別的責任的同時,我國應根據WTO實體規則要求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對于低碳壁壘應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個過渡期,為我國在各條約中爭取到有利的地位,創造一個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環境。

其次,鑒于信息不對稱也是低碳壁壘產生的重要因素,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國際貿易中低碳信息采集公布機制,保證國內產業對低碳貿易信息及時了解和充分掌握。我國對外出口產品出口遭遇低碳壁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沒有及時充分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有關國家對相關產品的要求,雖然發達國家對許多低碳壁壘的有關信息進行了公開發布,但是我國由于缺乏積極主動了解別國產業政策方面的意識和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對低碳壁壘的有關信息知之甚少。根據WTO的透明度原則,要求貿易對手公布其所實施的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法令、條例、司法判決、行政決定,以及該國政府與其他國家政府所締結的相關貿易協定,以使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及外貿企業熟悉它們,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11]

最后,我國還應該加強對WTO相關規則及低碳壁壘案例的學習研究,加強對WTO相關規則和低碳壁壘案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WTO爭端解決機構在處理相關低碳壁壘案例時所秉承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而且還有利于我國熟悉爭端解決的程序與步驟 ,以更好地進行安排籌劃,沉著應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爭端。比如,我國應充分運用非歧視原則與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優惠待遇以及談判機制,在案件審查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申請斡旋、調解和調停程序,避免我國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而充分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則需要開展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以及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應對挑戰。

(二)國內層面的法律應對

從應對國際低碳壁壘的國內法律層面來講,我國的相關立法工作更是任重而道遠。我國不但應當出臺法律法規,鼓勵監督引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構筑我國自己的低碳產品標準技術體系,防止外國高碳產業對我國經濟以及生態的侵害。

⒈健全我國的對外出口產業相關的低碳法律法規,建立我國自己的低碳產品技術法規體系。我國在環境保護領域雖已經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但是仍然無法構建起一個完備的低碳法律體系。其中,建立我國自己的低碳產品技術法規體系顯得更為重要。技術法規在我國目前法律制度中并無這一說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規定,有關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等屬于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屬于事實上的環境技術法規。我國的這些強制性標準與法律及技術法規還是有明顯差別的,主要體現在編寫格式、技術內容、協調方式、制定修訂程序等方面。[12]健全我國的對外出口產業相關的低碳法律法規,建立我國自己的低碳產品技術法規體系,不但可以激勵我國對外出口企業的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使產品的環境親和性進一步得到提高,減少國際貿易中低碳壁壘給我們帶來的阻礙,而且也有利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緩解能源供給壓力。

⒉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的抵制垃圾產品流入的防御體系,以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和維護我國企業的合法利益。近年來,外國高碳企業和高碳產品向我國境內進行轉移輸出的現象越演越烈,這是某些國家和投機商人通過使其高碳企業極其產品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規避其國內的相關政策法規和隨之而來的法律風險,從而獲得巨額經濟利潤而實施的轉嫁環境污染的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盡管我國已發布了《關于堅決嚴格控制境外廢物轉移到我國的緊急通知》、《固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并不構成一個完整的高碳產品法律防御體系,從而把洋垃圾此類企業與產品拒之門外。我國應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抵制發達國家利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進行 “生態掠奪”、污染性行業國際轉移及有毒有害廢棄物輸出。[13]

3.制定并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成立于1994年,同年,《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章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證書和環境標志使用管理規定》等文件制定并頒布實施,為規范有序地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提供了保證。但是我國在環境標志制度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否認和忽視的弱點和缺陷,迫切需要我國相關立法機構盡快出臺適合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的實施細則和管理條例,對環境標志的申請標準、審查標準、檢查認證、使用許可、監督管理、使用期限等諸多內容做出具體、明確而又富有操作性的規定。從國際法角度,我國應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的交流與磋商,在環境標志問題上相互承認,使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國際化。[14]

4.逐步建立低碳稅收制度和環境關稅制度。低碳稅收制度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改善我國的生態條件、保護環境,而且對提高全社會的環保積極性,鼓勵和督促企業執行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都有積極意義。在完善國內低碳稅收制度的同時,也應重視發揮關稅和外貿補貼對于進出口貿易的調節作用,建立環境關稅制度。環境關稅在實施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我國尚未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國內產品征收環境稅或碳稅,因此,在實現國內產品征收環境稅或碳稅的基礎上,我國應早日制定有關環境關稅或碳稅的法律法規,逐步推行環境關稅或碳稅制度。

綜上所述,面對低碳壁壘的逐步發展,面對WTO法律框架對綠色壁壘的“縱容”,面對它對我國對外貿易的阻礙,我國必須采取一系列制度、措施來完善救濟機制,消除外國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促進我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健康、有序地發展,最終達到貿易與環境均衡發展的雙贏局面。[15]

[1]劉婷婷.低碳經濟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0,(06)(下):114.

[2] 邵瀟.你碳中和了嗎?——邁向低碳社會的腳步[EB/OL].http://www.rmloho.com/user6 /42566/archives/2008 /331860.html,2008-04-02.

[3] 國家環保總局: 環境問題國際壓力正在加大[EB/OL].http://news.h2o -china.com/information/china/4836811500833001.shtml.,2008 -12 -21.

[4]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展望[EB/OL].http: //zhs.mofcom.gov.cn /aarticle/Nocategory/200910 /20091006592521.html.

[5]李正紅.歐盟紡織品綠色貿易壁壘法律問題及其應對研究[D].湖南大學,2007.

[6]李樹.談綠色壁壘下我國經濟的“綠化”[J].經濟問題,2001,(04):20.

[7]朱京安.我國綠色壁壘制度的缺位及西方國家立法趨向分析[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06,(11):91.

[8] 任勇.向低碳經濟邁進——寫在2008世界環境日[EB/OL].http://www.eedu.org.cn,2008-12-20.

[9]王利.低碳經濟: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之基礎——兼談中國相關法律與政策的完善[J].池州學院院報,2009,(02):19.

[10]金明.我國積極應對綠色壁壘的法律對策[J].行政與法,2006,(07):109.

[11]王哉,洪曉梅.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及其法律對策[J].東北大學學報,2000,(04):12.

[12]楊昌舉.“綠色壁壘”的再認識[J].世界環境,1999,(04):22.

[13]諸江.我國應對綠色壁壘的法律建議[J].湘潮,2008,(12):34.

[14]張曉夢.綠色壁壘及其法律應對[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4,(03):97.

[15]沈鴻.從WTO規則看“綠色壁壘”和中國的對策[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 /news/16900 /175 /2005 /2 /li796131593418125002115056_159985.htm.

(責任編輯:徐 虹)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formed a new trend.However,we also have to face the germin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barrier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we strongly advoc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In this context,we can clearly see that,low carbon barriers,a new type of non-tariff barriers have gradually become new obstacles to Chinese exporting trade.To discuss this quest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then analyzes the main cause of low carbon barriers,and further clarifies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Chinese exporting trade.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and studying the relevant foreign measur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 in improving the legal mechanism of low carbon barriers,in order to be helpful and heuristic in replying low carbon barriers in practice.

Key words:low carbon;exporting trade;trade barriers;legal mechanism

Consideration about Improving the legal Mechanism for Replying Low Carbon Barriers

Hu Baizhi,Liu Chao

D996.1

A

1007-8207(2011)03-0111-05

2010-12-30

胡百芷 (1988—),女,山東臨沂人,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2010級國際法學碩士研究生;劉超 (1969—),男,江西人,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國際法學系主任,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學。

本文系江蘇省法學會2010年法學研究招標課題 “我國出口貿易應對國外低碳壁壘的法律對策”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FH2010A06。

猜你喜歡
環境產品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新產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產品
個人電腦(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色综合中文|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动漫精品|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久久综合成人|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成年A级毛片|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天堂日本|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自拍|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深爱婷婷激情网| 日韩高清成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不卡无码网| 天堂成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老司机精品久久|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首页| 91精品国产一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91|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久综合日韩| 黄网站欧美内射|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成人小视频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青青久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