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峰
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是本行政區域內最高層次、最高規格、最具法律效力的監督,如何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更好地行使好監督權,加強監督工作,不斷提高監督工作實效,這是我們應當高度重視的問題。
制度是執行路線的保證,要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和要求,健全完善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關于法律法規實施情況和工作情況報告制度,對法律實施的檢查制度,審查規范性文件制度,審查計劃、預算制度,辦理申訴、控告、檢舉制度,詢問和質詢制度,特定問題調查制度,撤職和罷免制度,代表批評、意見、建議督辦、催辦和反饋制度,干部任前法律法規考試制度、任前黨風廉政建設考試制度,代表來信來訪接待制度,任命“一府兩院”工作人員實施辦法、代表大會議程規則。針對提高常委會會議質量,建立健全會前學法制度,調查、視察、執法檢查制度,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重點發言制度,審議意見初審制度,審議意見交辦制度,跟蹤問效制度,超前監督機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用制度規范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工作,避免隨意性、走過場、圖形式,使縣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在監督工作中由“外行監督內行”變為“內行監督內行”。使縣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在調查視察中,把問題找深、查透,切中要害;把建議意見提準、提清,有的放矢。通過詢問、質詢,直至撤職、罷免、對重大問題組織調查等一系列剛性措施的運用,使“一府兩院”對于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議意見、意見和建議,不敷衍塞責,不草率應付,積極認真整改辦理,真正做到議必決、決必行、行必果,使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監督主體,要從健全機構、充實人員提高監督工作水平上開展監督工作。一是要加強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專門委員會建設。各專門委員會是與“一府兩院”有關部門對應的縣級人大工作機構,是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工作部門,尤其是它們對“一府兩院”的具體工作比較熟悉,是縣級人大工作優勢。目前,縣級人大要積極向縣委匯報,力爭在人員定編上向人大機關傾斜。同時,縣級人大常委會要善于發揮專門委員會的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實施監督的參謀助手。二是要通過換屆選舉和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人事安排,使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有大的提高。三是上級黨委要加強對權力機關的領導,對縣級人大常委會及工作部門領導的配備上,較多地應從工作考慮,切實安排那些年富力強、有工作經驗的同志進縣級人大常委會工作。在年齡結構上,要使常委會委員能工作兩屆以上的占到組成人員的50%左右,保持縣級人大工作的連續性、漸進性。四是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探討權力制約新機制。如“一府兩院”組成人員選舉任命中嚴格差額選舉和再多一些的差額比例,審計行政監察機構對權力機關直接負責等,并增加常委會內設機構,增加組成人員的數量,特別是增加非駐會委員的數量,增加會議次數,延長會期。通過這些措施,促進現行政治體制更加適合經濟發展,適應權力約束的需要,從而強化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工作,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