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解放前夕,在渣滓洞、白公館兩座監獄的共產黨員們預見到國民黨政權在潰敗前夕很可能實行瘋狂的大屠殺,他們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黨,有話要對黨講。
1948年9月,共產黨員羅廣斌因叛徒出賣被捕,被關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后轉押白公館。在獄中,羅廣斌遇到了老上級張國維,張國維被捕前是重慶沙磁區學運特支委員,直接領導過羅廣斌。張國維十分冷靜地分析羅廣斌的情況。羅廣斌的哥哥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基于此,張國維估計羅廣斌最有可能活著出去,于是托付他一個任務。張國維叮囑羅廣斌要注意搜集情況,征求意見,總結經驗,有朝一日向黨報告。
在獄中,同志們以高度的責任感,以真誠的態度,結合實際工作、被捕經過、獄中斗爭中的切身體會,從黨的建設、組織發展、黨員教育進行了思考和討論。
就在重慶解放前夕,“11·27”大屠殺那天子夜,羅廣斌帶領尚未被殺的十多位難友,趁敵人疏于防范之機,冒死突圍,逃出牢籠,三天之后迎來重慶解放。
為了執行戰友的囑托,逃出牢籠后的羅廣斌每天夜晚趴在地鋪上奮筆疾書,追記和整理同志們在獄中的討論和總結,1949年12月25日,重慶解放后的第25天,羅廣斌的這份報告《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寫成,上報給中共重慶市委。
這份報告共分為七個部分,現在只存有第一、二、三、七四個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第五和第六部分遺失。羅廣斌在報告的開始寫到:“下面的報告是根據集中營里(渣滓洞、白公館)所能得到的各種零星材料,經過同志的討論、研究而組織出來的……”接著他詳細地記述了解放前重慶地下黨組織被破壞始末,以及渣滓洞、白公館里發生的事情,分為(一)案情發展,主要講《挺進報》事件經過;(二)叛徒群像,講劉國定、冉益智等叛變革命的原因;(三)獄中情形,講獄中斗爭情況;(四)脫險人物;(七)獄中意見。
這份報告,凝結著革命先烈的共同心血,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為后人留下的帶血的囑托。報告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當時地下斗爭、監獄斗爭的艱難歷程、《挺進報》事件引發的大破壞帶來的慘痛教訓和烈士們的崇高精神風貌。
報告的第七部分即“獄中意見”八條,是《報告》的核心部分。至今讀來,字字血淚,震撼人心: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這“八條意見”是革命先烈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中,在殘酷的革命斗爭實踐特別是經歷失敗和挫折后的刻骨銘心的體會總結,可以說每一個字都是用烈士的鮮血寫成,一字一句不尋常。先烈們在總結歷史經驗時,冷靜地作深層次的理性思考,著重從黨的工作自身找問題。這是一群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披瀝赤忱傾訴的真知灼見。
“八條意見”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說的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第一條、第二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說的是人的問題,主要是組織建設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問題。
獄中同志的意見和建議集中起來,就是強烈要求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在黨的自身建設中最重要的是領導班子的建設,特別注意防止領導成員腐化。這是獄中同志們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訓。深陷囹圄的革命烈士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不是遠方的家人,而是整黨整風、防止腐化這樣深刻的建黨理念,“防止領導成員腐化”,“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在報告中有這樣的字句:“我們希望組織上對選拔干部、審查干部、培養干部,一定要更進一步的謹慎和嚴格。領導是否正確,基本上決定了斗爭的成功或失敗?!边@是先烈用血寫下的思考。字里行間,足見革命先烈對黨之忠誠,對革命信念之堅定,思想之深刻。
獄中的同志們聯系自己的思想討論如何看待組織存在的問題。在地下時期,大都實行單線聯系。直接領導人就是組織,就是黨的代表,下面的同志對他們十分敬仰,抹上了一層理想的光輝。以至有的年輕同志對他們盲目崇拜,事事依賴,到頭來卻被自己敬仰和崇拜的對象出賣了。這一堂反面課上得十分深刻。幾個領導干部的叛變確實給同志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但卻沒有影響他們的基本信念,反倒是增添了幾分清醒。這些先烈們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有堅定的信念,隨時準備著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同時,也對實際斗爭進行了冷靜、理性的思考。江姐說過:“不要以為組織是萬能的,我們的組織里還有許多缺點。”王樸檢查自己的認識說:“在被捕前一直迷信上級,依賴組織,沒有想過自己就是組織的一部分,組織的力量要靠各個分子的共同努力才能發揮整體的戰斗作用?!彼f:“以前我對組織一直是用理想主義的觀點來看,今后一定要用現實主義的立場來看了?!?獄中同志所反思的“理想主義”,是指把一切都理想化,以至產生迷信,喪失現實感,那就是一個糊涂人,甚至可能反過來影響對理想、對黨對革命前途的信念。這些理念穿越時空,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獄中同志在討論中提出“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這里前半截是指川東地區黨組織在貫徹執行“隱蔽”政策中搞右了;后半截是指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搞“左”了。獄中部分同志認為,隨著1947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向前發展,川東黨組織發動農村武裝斗爭時,“發生了與原來過右作風相反的過左的盲動作風”。至于“隱蔽”方針的貫徹執行是否右了,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是否“左”了,至今在當年親歷的老同志中和黨史學界還存在不同意見。但無論如何,這里所提出的要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左右搖擺,特別是不要以為越“左”越革命,這一個基本觀點很是難能可貴,有著深遠教育意義。
總之,“獄中八條”是幾百烈士用鮮血和生命凝鑄出來的,它雖樸實無華,明白簡潔,卻揭示了黨內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一些帶規律性的東西,經受了歷史的檢驗,發人深思,仍有現實警示意義。
中國革命走過艱難曲折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過多年漫長探索。今天,我們的時代和社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紅巖烈士用生命和鮮血為后人留下的帶血的囑托,仍在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