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美國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評選出全球最杰出的青年領袖,來自中國的美麗女孩馬宇歌以高票當選,并作為訪問學者,以牛津大學在讀博士身份,前往美國參加人類環境與能源研究。
8歲時,馬宇歌從全國八百多個小朋友中脫穎而出,考了第一,成為中央電視臺大風車欄目的主持人。從此,小朋友們常常可以看到她那活潑、可愛的主持風格。從那時起,一個活潑、機敏的馬宇歌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10歲時,她就可以在大學里發表即興演講;13歲時,她一個人走遍了全國31個大中城市;17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在清華校園里,她是一個集體育、主持、小提琴演奏、繪畫、歌唱、舞蹈等才華于一身的女孩。她的優秀事跡被選入我國中小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科書,深深地影響和感染了許多青少年。
2009年7月,馬宇歌從清華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哈佛、斯坦福等世界著名學府的邀請,卻選擇了遠赴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讀書。對于她的這種選擇,許多人感到不解。馬宇歌說,一直以來,人們總是習慣于把英、美、澳、加作為留學的熱門國家。其實,留學不是為了混一個洋文憑,更應該聽從內心的召喚。從小,我就對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印度十分向往。
走在尼赫魯大學的校園里,這里天人合一的自然環境和開放的多元素的學習氛圍,深深地感染了她。她想,與中國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極其豐富多元化的印度,肯定能激發外來青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那一刻,她深深地感到,尼赫魯大學就是最適合她的大學。
馬宇歌所學的專業是區域發展研究,是全年級50名同學中唯一的外國留學生。要學好大學里的專業課,必須要通曉當地的印度語。于是,馬宇歌主動向印度同學學習,甚至向路人、服務員、清潔工學習。憑著她的聰穎、機敏,很快她就熟練地掌握了印度語。
為了更好地了解印度,融入到印度這個社會中去,馬宇歌徑常走向印度的學校、機關、工廠。她利用暑假的機會,前往印度東北部農村調研,走訪了許多鄉村、家庭,和印度百姓有了直接的接觸和了解,考察結束后,她寫出了長達12000字的調研報告:《露娜的故5U/cuAkg2YdiHnattW3ogNAcPQi251///Lld8e9Qp/4=事——印度阿薩姆邦鄉村考》。學校老師稱贊是填補了印度鄉村文化的一項空白。
在印度留學期間,她還撰寫了許多文章,利用她熟練掌握的中、英、法、印度語等多種語言,發表在世界許多國家的報紙和雜志上,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印度文化,中國駐印度教育參贊感謝她為中印兩國人民所做的無私貢獻。
馬宇歌在尼赫魯大學所表現出來的天賦,被日本松下株式會社發現。他們跑到印度,特邀馬宇歌參加關于能源問題的市場研究。馬宇歌應邀利用課余時間搞出的研究報告,被對方重金收購,認為極具科研學術價值。
很快,馬宇歌被牛津大學相中。牛津大學區域發展規劃研究專業在2010年4月向馬宇歌發出書面通知書,邀請她去研博連讀。2010年9月,馬宇歌走進了牛津大學,開始了她新的征程。在牛津大學,馬宇歌繼續“一路高歌”。她的文、理、哲、綜合素質,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質,加之具有過硬的社會調研能力,注定讓她在牛津大學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編輯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