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趙成是南京市十二中一名普通的應屆畢業生,為了趕時髦,他于2010年3月27日注冊了自己的“差不多先生”微博。放暑假后在家里沒事干,就不斷回復別人的評論,到7月份,粉絲就達到五千多人。這讓他很興奮,開始研究如何將微博“養大”,遂采取了如下措施:
傍大款。趙成認為,要想增加粉絲,必須給微博一個大氣的官方化名稱。苦思冥想后,將原“差不多先生”改成了“糗事大百科”,這樣就與微博的內容很貼近。他還精選了一套女娃娃搞笑的可愛表情做背景,頭像也與他本人極為相似。而改名字只是開頭,要想快速擁有貨真價實的粉絲,還需找到一個強大的依靠,讓人們關注自己。趙成發現,其實草根微博已開始劃分勢力范圍拼命擴張,針對此現象,他瞄上了草根微博榜的前幾名,通過不斷投稿,漸漸引起了“牛博”們的關注。
而那段時間幾個“牛博”也處在快速成長期,需要高質量的內容,而他的內容質量不但高,趣味也足,正迎合了此種需求,到8月底,就獲得好幾個“牛博”的關注,稿件也不斷被轉發。每轉發一次,他的“糗事大百科”都出現在幾個“牛博”上,自然而然引起了“牛博”粉絲的關注,每天都呈現爆發式增長,一天有四五千人加他成了常態,甚至出現過一天突破萬人次的可喜局面。他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用5個月時間專心投稿,使粉絲快速增長到35萬人次,強勢擠進微博轉發榜前3名,其影響力不亞于一家中等規模的都市報。
傳幫帶。正當他沉浸于喜悅之中時,卻發現一個問題:加他關注的粉絲在明顯減少,一天不足上千人,月增長不過兩三萬人。他敏銳地意識到,要保持微博的生命力,僅靠“傍大款”不是長久之計。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開辟第二條“戰線”:選定幾個與他粉絲差不多的企業為合作伙伴。“企業發展需要借助微博的影響,我也需要他們的粉絲,他們發我轉,我發的他們也轉,由此引起彼此粉絲的關注。”這一招,使“糗事大百科”又迎來新的飛速發展期,僅5個月,粉絲就增加近20萬人,到2011年6月已突破60萬人。
那段時間,趙成的多條微博轉發都超過一萬人次。2011年4月17日,他發了一條微博:經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全集統計,灰太狼一共被紅太狼的平底鍋砸過9544次,被喜羊羊捉弄過2347次,被食人魚追過769次,被電過1755次,捉羊想過2788個辦法,奔波過19658次,足跡能繞地球954圈,至今一只羊也沒吃到,他并沒有放棄……這條微博被轉發近兩萬人次,包括“微博女王”姚晨,還有明星小沈陽、陳喬恩、李金銘等。尤其因出演《愛情公寓》中美嘉而走紅的李金銘,還專為他挑選了現在的微博頭像。
敢冒險。2011年5月4日晚10點22分,趙成發了一條微博:“貼吧里看到的大冒險游戲:寫下自己的手機號,看有沒有人會給你說晚安。要玩的就玩,如果有人不爽可以不看。下面開始游戲,只要把自己手機號留下來,看看有沒有人會每天對你說晚安。”同時也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
對于傳統的國人來說,向陌生人公開手機號無異于泄露隱私。但趙成認為,這對于有叛逆心理的“80后”和“90后”來說,卻能吊起他們的好奇心。
果不其然,這條微博發出不到一分鐘,他就接到“晚安”的短信,還沒等他回過神來,一個國際長途打到他手機上,對方是一個韓國女孩兒,對他說:“我覺得這個游戲很有創意,就試著打一下電話,沒想到還真打通了。”那一夜,趙成收到1000多條短信和600多個電話,手機差點兒被打爆。
南京一男青年在給趙成的短信中說:“這個游戲很有新意,當晚我接到6個電話和70多條陌生人的短信問候,這讓我感到,在人情越來越淡漠的今天,竟有這么多人在關心自己,無形中讓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真誠感謝你辦了這樣一個令人溫暖的游戲。”那一刻,趙成只覺得渾身暖流在涌動。趙成在事后得知,這個冒險游戲僅在“糗事大百科”上就有12600多人參與。
謀轉型。趙成并未被勝利沖昏頭腦,他冷靜對其間的得失做了總結,得出一個結論:要想保持長盛不衰,必須在第一時間搶占熱門話題,轉發各種有趣素材,而這又需要大量時間。他便放棄了打游戲、逛街、課間活動和網聊,全身心查閱資料并予以加工,再配上精美的圖畫,更使微博增強了感染力。
在發布的內容上,他絕對把握幾個原則:講究趣味;絕對真實;不捕風捉影;不低俗色情;不打政治擦邊球。他非常嚴肅地說:“60多萬粉絲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影響力不亞于半個江蘇衛視,自己稍有不慎,造成的壞影響不可估量,一點兒也馬虎不得。”
成為草根微博百強博主后,很多廣告商找到趙成要與他合作,但他只是接一些軟廣告,僅這些月收入就達兩萬元。他說:“我若要答應了所有廣告商,收入肯定不止這個數,那我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更寒了粉絲們的心,我絕對不能那樣做。”
微博改變了趙成,使他從一個靦腆內向的大男孩兒,成為一名自信的草根微博百強博主。他下一步的打算是,大學期間,在不放松學業的同時,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打理微博,年底使粉絲達到100萬人。他滿懷信心地說:“其實很簡單,只要勇敢地邁出關鍵的那幾步,你就有了自信,并不懈為既定的目標而努力,成功就一定會出現在眼前。”
編輯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