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理想藏起來,理想不必天天想。
在我成長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聞。廣播學院考試容易過,逃課沒人抓,課外書隨便看,我是因為這個報考的。但是現(xiàn)在考廣院,恨不得北大、清華的分才能進熱門專業(yè)。我說,我買的是原始股。
北大很牛,不是現(xiàn)在在那里上學的學生造成的。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學校從無名之輩變成名校。要成為原始股的購買者。人家買的是期貨,不是現(xiàn)貨。
對于60后來說,房子太貴,我們這一代人從來都沒有想過能買自己的房子。過了30之后社會才給我們這樣的人提供漂流的機會。1989年,我們的畢業(yè)空前絕后。我們是唱著《大約在冬季》,一批一批人淚灑火車站,充滿了絕望,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1949年出生的這一代。他們幸福死了,用一個詩人的話說,時間開始了。當他們十二三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等他們開始上學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等他們要談戀愛時,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樣的衣服,男人能干的,女人也都要干;等他們二十七八,終于生活安定下來,想要結婚要小孩的時候,突然恢復高考了。有的回城,有的高考,命運從此發(fā)生了轉折。終于到三十多歲,想要多要幾個時,計劃生育了;等他們開始享受天倫之樂時,下崗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了。和這一代相比,你們幸福嗎?再往上走,季羨林,季老到德國學習的時候,哪知道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德國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來。和這一代相比,你們體會不到兩國相隔的那種感覺。
21歲,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回憶青春的時候很美好浪漫,但經(jīng)歷的時候很殘酷。青春就是殘酷,人生的很多個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擇,不要以為每一代人都說青春好,你便產生了幻覺。我經(jīng)常會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掙扎。我們在實習的時候,集體口號是裝孫子。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對它。這是作為過來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沒用。
第一,素質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是否有一個強大的心臟。當你離開校園往前走的時候,打擊多了,沒有心理素質,想在將來這個社會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國,在美國也一樣。我在招人的時候,經(jīng)常會觀察這個人心理素質如何。一個拳擊手,被別人不斷打擊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在最初的表揚中,跌倒了。不靠譜的表揚更會毀人。要對批評有耐受性,對表揚有警覺。
第二,談判是一門雙方妥協(xié)的藝術。任何單方面的談判,都不是談判,而是戰(zhàn)爭、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業(yè)、同伴、生命都是一場談判,從來不會單方面獲勝。只有雙方妥協(xié)才是一種獲勝。你怎么能夠完全讓生命按照你認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談判,那是你對生命發(fā)動的戰(zhàn)爭。愛情、婚姻也如此。離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協(xié),或者雙方都不妥協(xié)。關鍵時刻,傷人的那句話能夠憋住,才會有傳奇。
第三,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平淡。今天7月5號,鄭大的畢業(yè)生已經(jīng)離校了。每一個人從大學校園走向社會、生活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平淡的日子。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剩下的都是平淡。那5%的幸福,就像是鐵鉗子上叉的肉,吸引我們跑完了全程。新聞,是一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行業(yè)。永遠不能保證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但更多的時候是平淡。
第四,想贏不怕輸。每個人都想贏,而你想過,你是真的不怕輸嗎?不怕輸才是真正的關鍵。只有你不怕輸?shù)臅r候,你才能贏。每個運動員都想贏,但做到不怕輸,太難了。想到最壞的結果,并且去做,往往事就成了。在學校也同樣如此,你敢于創(chuàng)意么?敢于接受周圍的不理解和嘲諷嗎?那就去做吧!一個人最終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別人的眼睛里??傁肴ビ憚e人的歡心,沒必要,每個人都無法扮演別人扮演很久的角色。還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一個大學生,應該成為時代列車前進的推動者。
曾經(jīng)有人問過我,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么?我說是《新華字典》。一頓飯吃完,你只夸了咸鹽,但是醋會失落的。那是一個你尋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讀別人。對我影響的書太多了,我沒法去一一評說。
對于我來說,大學的四年,對于成為今天的我,是最重要的四年。我是個到現(xiàn)在依然本科的大學畢業(yè)生。我就想知道一個本科生究竟能走多遠。
中國的高考有萬千個毛病,但目前是最公平的。高考要改革,可不是你的方向。高考的未來,恰恰不是大一統(tǒng),而是多元化。《新聞聯(lián)播》你有權不看,但你無權扼殺。
面對就好,去經(jīng)歷就好。沒事別找事,有事別怕事。你自己定義成功。從事任何職業(yè)都是一個工具,不是一首歌,不是一個節(jié)目,而是態(tài)度。
偶爾自卑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件事交到你手里,你不那么自信,有點自卑,你就會付出120%的努力,事兒就能做好。
本文為央視著名主持人、資深新聞評論員白巖松2011年7月5日應邀為鄭州大學師生作的一場報告。(有刪節(jié))
編輯 喬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