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開學了,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山坡上的校園。 課堂上,老師給亮亮他們幾個布置了一個任務,向同學們描述一下他們眼中的城市,讓其他孩子也長長見識。
這個學校的孩子都是附近山村的,大部分的父母都遠赴他鄉打工去了。因此,大部分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
這個暑假,亮亮他們幾個被打工的父母接到了城里住了一段時間,成了學校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去過城里的孩子。第一個發言的是亮亮,他說:“我們坐同一輛火車進的城,不過,出了火車站就分開了,父母在城里干的是不同的活,住的地方相距也很遠。”
“我爸爸在建筑工地打工,專門在樓頂澆模。爸爸住的工棚,12個工友擠在一起。我去了,爸爸將床讓給了我,自己拿張席子鋪在地上睡。有幾個晚上,爸爸帶著我偷偷爬上了正在蓋的高樓上。”他說:“從來沒見過那么高的樓,已經蓋到三十多層了,還在往上蓋呢。站在四周沒有遮攔的高樓上,到處都是黑糊糊的高樓,高高的腳手架,還以為是老家的山林里呢。”老師問:“除了工地,還看到別的了嗎?”亮亮搖搖頭說:“工地在郊區,本來爸爸答應調休一天,帶我去公園的,可是,老板不給假,就沒去成。”最后,亮亮自豪地說:“我看到城里到處都是正在蓋的高樓,好高好高的樓。”
接著講述的是芳芳。她的父母在一家農貿市場賣菜。每天天不亮,爸爸和媽媽就蹬著三輪車,到批發市場進貨去了,芳芳醒來,就到農貿市場去,幫媽媽剝毛豆,或者幫媽媽算賬。芳芳不好意思地說:“因為老是幫媽媽算賬,現在算起數學來,三七兩元一,七九六元三。”全班同學都哄堂大笑起來。芳芳接著說:“離菜場不遠,有一個大商場,聽說,里面什么東西都有。我真想去看一眼,雖然我知道那里面的東西咱們根本買不起。可是,爸爸媽媽沒時間陪我,又不放心讓我一個人去。不過,我媽媽答應我了,放寒假的時候,一定帶我去那個大商場逛逛。”
小胖站了起來,他的媽媽在城里掃馬路。小胖說:“城里的路好寬,汽車好多啊。沒事我就幫媽媽撿路上的垃圾,塑料袋、香煙盒、飲料瓶什么的。有一次,從一輛小車上扔出一個空瓶子,我正要去,突然,竄出一輛車來,差點把我撞飛。”
小豪的父母在城里賣早點,他每天幫父母端盤子、抹桌子,賣不掉的饅頭就是他們的午餐。小豪說:“城里人吃東西最講究了,吃肉包子還要蘸醋……”
孩子們講完了。老師在心里嘆了口氣,沒有一個孩子提到少年宮、海洋世界、博物館、書店……這才是城市的精華啊。老師知道,這些孩子雖然進了城,但他們能夠觸摸到的,只是城市最底層的皮毛。即使這點皮毛,也讓其他的孩子艷羨不已。
老師打開課本,翻到了《盲人摸象》這一課,對孩子們說:“盲人摸象,你們學過的,盲人們分別摸到的只是大象的尾巴,大象的蹄子。而你們看到的也只是城市的尾巴,城市的蹄子。你們只有努力讀書,將來才可能看到城市的全部,看到城市最光彩、最精華的一面。”
孩子們都似懂非懂地聽著。
是啊,我們的城市,本可以敞開它的懷抱,讓這些大山里的孩子觸摸到它更亮麗、更溫暖的那部分的。
編輯 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