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俊社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系,陜西寶雞7213)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的社會發展代價及其啟示
寧俊社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系,陜西寶雞7213)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分析,社會發展中付出的代價,既有其客觀性,又有其辯證性。因此,對社會發展中的代價必須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采取有效的調控手段,減少代價的付出,科學地把握代價付出的“度”,合理選擇代價的支付方式,以實現社會的科學發展。
社會發展代價;客觀性;辯證性;啟示
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與代價作為一對矛盾,總是緊密相連的,社會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地付出代價,又不斷地揚棄代價的過程中進步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代價付出始終是伴隨著社會進步的消極后果,所以,發展與代價是社會進步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在社會發展的理論研究中,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社會發展中的代價,有利于人們對社會發展中的代價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把握,從而科學地安排和規范當代人的實踐活動,盡量減少社會發展中的代價付出,使社會沿著健康和諧的道路發展。
社會發展中的代價,是指人類為社會進步所做出的犧牲或付出以及為實現這種發展而承擔的消極后果。它是人類在價值追求過程中,基于自己的選擇和實踐而產生的與自身價值取向的背離。作為推動社會發展實踐活動的客觀結果,代價是社會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社會發展代價的客觀性,通過其基本形式表現出來。從哲學的角度看,社會發展中的代價可以劃分為必然性代價和人為性代價兩類:
所謂必然性代價,就是指與社會發展具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系,為換取某種發展所必須要做出的損失和犧牲。形成這種必然性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與這種需要的滿足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人類只有通過一定的代價付出,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越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階段,社會發展越要付出較大的代價。在社會發展僅能滿足人基本生活需要時,人們為了能夠生存就不得不放棄其它方面需要的滿足。例如,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類解決自身與自然界之間矛盾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社會發展僅能滿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甚至人類經常處于饑寒交迫狀態。人們全部的活動都是為了基本的生存而進行的,為了滿足生存需要,人們不得不放棄其它方面需要的滿足。“人類文明早期的生存方式,使每個人基本上為自己擁有的剛剛超出動物式本能的多種力量找到表現和發揮的渠道。”[1]人們的社會活動也都被限制在氏族或部落內進行,難以進入廣闊的空間,不可能得到較全面的發展。其次,在社會發展中,任何發展目標的實現都是一個歷史過程,都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到位,在其實現過程中,某一方面的突出發展必然會抑制和延緩其它方面的發展,甚至為了某些方面的發展,必然要使其它方面做出犧牲。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是一次歷史的進步,這次進步的突出表現就是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高,但是,這次社會進步的代價是犧牲了原始社會的平等關系,代之而起的是私有制和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在私有制范圍內一次最大的進步,這次進步也是以付出代價為社會發展開辟道路的:資本的原始積累是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是以犧牲工人的全面發展為代價;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以產生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及資本拜物教為代價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有雙重效應,它雖然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社會活力,但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如難以實現經濟的宏觀調控,無限逐利性導致金錢主宰一切,容易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兩極分化等問題。二戰以后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匱乏、人口過度增長、社會日益墮落問題增多等。由此可見,社會發展不是直線前進,而是在不斷地付出代價又不斷揚棄代價的曲折起伏中前進的,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辯證法。
所謂人為代價,就是因為人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社會發展付出的代價。這種代價包括因人認識上的局限性和實踐上的盲目性、片面性而導致的代價付出。就認識而言,因為人們的認識活動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社會歷史發展到什么程度,人們的認識也就達到什么水平。所以,一定歷史發展時期,指導人們實踐的認識就有相對性和局限性,用這種認識去指導實踐,就會使人們在價值追求的實踐活動中必然付出一定的代價。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于毛澤東對人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片面認識,導致了我國沒有及時地推行正確的人口政策,帶來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使經濟和社會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由于人們把社會發展僅僅理解為經濟的增長,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片面尺度,從而導致經濟單方面增長,忽視了社會的整體和諧發展。由于人們對暫時發展與長遠發展關系的錯誤認識和處理,導致人們在選擇發展方式時竭澤而漁,過度依賴開發自然資源來發展經濟帶來了全球性的環境和資源破壞等一系列災難性的危機,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了威脅。就像恩格斯當年警示人類所說的:“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每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2]這種人為的發展代價,雖然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不愿意看到和不希望出現的,但同樣客觀現實地付出了。這就說明無論是必然性代價還是人為代價的付出,都是社會發展中客觀存在的一個環節,其背后都隱藏著某種歷史必然性。只有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認識社會發展代價的客觀必然性,才能使人類在實踐中以冷靜的態度去處理出現的各種代價問題。
發展與代價作為人類社會歷史活動的兩個基本的內在規定,兩者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任何發展都必須基于一定的代價付出,而任何代價付出的目的也都是為了獲得社會發展或是指向發展的。
首先,發展與代價之間是對立的,兩者性質截然相反,對社會進步的作用也根本不同。發展表征著進步的積極方面,直接推動社會進步;代價是社會的消極方面,抑制社會進步。兩者是人類社會歷史中始終貫穿的一對矛盾,社會歷史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地付出代價的過程中前進的。就如馬克思在論述發展與代價的得失辯證法時所說的那樣,“因為人類,也像動植物界一樣,種族利益總是要靠犧牲個體的利益為自己開辟道路的。”[3]從人類發展歷史看,發展與代價的矛盾貫穿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始終。可以說,人類發展的歷史既是一部以發展為結局的歷史,也是一部以代價為前提的歷史;從歷史發展的總體過程來看,付出代價獲得發展,再付出代價獲得再發展,即代價——發展——新代價——新發展,這是人類社會歷史辯證否定的內在規則。發展與代價的雙向互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波浪式前進。
其次,發展與代價又具有統一性,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①發展與代價兩者是統一的人類實踐活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發展是人類實踐活動追求的共同價值目標,而任何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代價。發展是內含著代價的發展,代價是依附于發展的代價,兩者之間具有內在深刻的共存性。②發展必然通過付出并揚棄代價為自己開辟道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任何一個發展目標的選擇與確定,由于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決定了代價付出的必然性,發展目標的追求與實現,就是通過付出代價才獲得的。如當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正是通過人類付出慘重的環境、資源及犧牲社會公平等代價而實現的。③代價是實現發展的方式與手段,發展是代價的目的。代價作為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和犧牲,目的還是為了促進和實現發展。縱觀人類社會歷史就可以看出,每一次社會歷史的進步與發展都是通過付出一定的代價來實現的。④代價既是發展的一個環節,又是發展結果的一種特殊狀態。發展的過程既是價值轉換過程,又是價值補償過程,人類實踐過程中以盡量小的代價換取盡可能大的進步,以及代價在發展過程中被替代、被補償、被換取,這都表明代價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內在環節,沒有這一否定性的環節,發展過程就不可能繼續下去。代價是發展結果的一種特殊狀態。發展學家M·A·西蒙索指出,“發展既指發展的活動,又意味著結果和狀態。”[4]代價作為發展結果的負面價值表現形態,以負面價值的形式,表征著、暗含著事物發展的正面價值。如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貧窮和苦難,卻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世界市場和巨大的利潤。
上述關于社會發展代價客觀、辯證的分析,給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代價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首先,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代價付出必須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既不能過分沉迷于發展的正面效應及所取得的積極成果,只注重發展,無視代價,甚至不惜代價,從而忽視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否定社會發展代價的客觀存在;又不能把代價作為一種幌子,以“交學費”為由,為自己的主觀失誤進行辯護,開脫責任,把任何代價的付出都看作是合理的。但是還要克服面對發展代價付出尤其是面對比較大的代價付出,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甚至放棄的畏懼悲觀態度,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勇于開拓,不斷進取。
其次,要對代價采取有效的調控,將代價減小到最小程度,實現低代價發展。所謂低代價發展,是指在人們的發展實踐中,在價值目標的引導和最優模式的驅動下,沿著合理的發展道路,以最小的投入和付出,最小的風險和危害以及適宜的發展速度,獲得最大發展收益的一種發展。實現社會的低代價發展,要求活動主體科學決策制定社會發展的正確目標和發展方式,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采取科學的途徑和合理的手段,運用適當的防范措施,努力實現社會發展過程中合乎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相統一,盡量減少社會發展中人為失誤付出的代價。如我國目前通過調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低碳發展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舉措,已經在減少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代價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第三,科學把握社會發展中代價付出的“度”。社會發展既不能不付出代價,又不能付出過大的代價,關鍵就要把握代價付出的“度”,把代價的付出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內,即以最小的代價付出獲得最大的發展收益。目前,無論是世界范圍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還是國內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啟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等,都可以看作是低代價、高發展運行模式的實踐追求。只有構筑起這種新的低代價發展模式,才能保證社會和人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否則,就會抵消社會發展的積極成果,引起消極的后果。合理的代價付出度的確定有其基本的標準,這就是在確定和把握代價付出的度時,應充分考慮社會民眾對代價的承受能力、大多數人基本利益的維護以及社會的穩定與正常運行。如我國對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消費者物價指數、基尼系數、失業率等的有效調控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
第四,選擇合理的代價支付方式。在社會發展的代價付出過程中,同樣的代價,由于支付方式的不同,其產生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善于科學、合理地選擇代價的支付方式。社會發展代價支付方式的選擇是靈活多樣的,但具體方式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①把握代價支付的必要性,該支付的必須支付,不該支付的絕不能支付,這是代價支付的基本立場。這樣既可以通過支付必要的代價,促進社會的發展,又能減少無謂的犧牲與喪失。②明確代價支付的主體。該誰付的誰就付,不該付的不能讓其付。社會發展中代價的付出,總是與特定主體的認識、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不同主體活動造成的代價,必須由其來付出。這樣既不會造成代價主體的錯位,又能對主體的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約束。③掌握代價付出的時機。代價付出的時機也就是發展的時機,該付出時要及時付出。不能把不良的發展后果以代價的方式留給后代。還應及時控制代價付出的負面效應,做到事半功倍。
[1]李秀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3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1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4]F·佩魯.新發展觀[M].華夏出版社,1987.
B0-0
A
02-7408(2011)01-0037-02
寧俊社(1962-),男,陜西武功人,寶雞文理學院政法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責任編輯: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