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崔靖芳
企業謀求“限電”之策
□ 本刊記者 崔靖芳
“拉閘限電,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從去年夏季用電高峰開始我們就按照要求限電生產。”浙江省寧波市永正精密箔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永正公司”)設備部部長崔國明向本刊記者坦言。
作為浙江省第二用電大戶,寧波市正遭遇7年來最嚴重的“電荒”。其實,寧波市的工業企業大多都對夏季用電高峰時段的拉閘限電做好了心理準備。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今年的“拉閘限電”會來得如此之早。
幾乎從今年開年伊始,用電問題就猶如“緊箍咒”一般,讓寧波的許多工業企業成了“籠中困獸”,一籌莫展。
本刊記者采訪的時間恰逢永正公司的限電日。
偌大的生產車間里,所有的設備都靜悄悄地停在那里,崔國明無奈地皺起了眉頭。停電,使得生產不能按計劃完成,生產計劃只能再一次擱淺。
看著靜悄悄的廠區,崔國明有些焦慮地說,由于限電,公司的生產節奏被打亂,員工工作不規律,合同完成率在下降,客戶有抱怨,庫存材料明顯增多,流動成本上升,管理難度加大……
在崔國明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由寧波市北侖區域有序用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寄來的《關于印發2011年北侖區域有序用電方案的通知》,上面詳細羅列出供電線路輪休企業時間表。崔國明說,他們被安排在周三和周六,每周二和周五相關主管部門都會通過短信通知企業負責人第二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公司全部停止生產。
今年1月到4月期間,寧波市累計用電量達到155.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4%。據寧波市電力部門預計,在夏季用電高峰到來之后,寧波將面臨1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如果出現大容量發電機組故障、外購電減少以及持續極端天氣等情況,局部時段缺口甚至可能超過120萬千瓦。
目前,寧波市仍在實行從3月15日以來的有序用電Ⅲ級方案,每日錯避峰40萬千瓦左右。隨著氣溫升高,用電負荷逐漸增加,供用電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寧波市電業局調度所副主任鄭志敏坦言,現在是總的電源性缺電,對供電部門來說,無非是在削峰填谷。
永正公司,專門生產高精密、高附加值的精密箔材產品,就是這樣一個寧波市北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點工業企業,也難逃限電的命運。
幾乎寧波市每一個工業企業,都要按照要求限電生產,供電部門會實施實時監控。一旦發現不按照要求做的企業,供電部門會采取隨時斷電的措施。崔國明向本刊記者表示,像他們這樣的企業,如果經常斷電或停電,不僅會增加單位成本,而且設備也會嚴重受損。
相對而言,突然斷電對一些化纖企業的損失較之其他類型的企業更加慘重。化纖企業生產線長,一旦遭遇突然停電,整條生產線的原材料就會報廢,一次性損失可能超過數十萬元。
據了解,永正公司用于生產精密不銹鋼產品的連續退火機組停電后無法繼續保溫,如果停電8小時,機組會從正常生產狀態的1100℃自然下降至700℃~800℃左右。在機組重新恢復生產之前,必須先使機組的溫度回升至1100℃。而通電后的整個升溫過程,則需要耗費4~5個小時左右。要使永正公司廠區全部機組在停電8小時后恢復正常生產,機組升溫過程所耗電能就能達到大約4800千瓦時。
“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了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約束性目標,“十二五”期間更是提出了單位GDP能耗將繼續下降17.3%的更高目標,根據規劃,2020年要實現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1%。
然而,面對限電,每一次恢復再生產,給機組升溫的過程就要白白耗電4800千瓦時,如此高的不生產狀態下的耗電量,使永正公司面臨超過國家規定的行業能耗限額標準的危險。停電的目標與耗電的結果令人觸動。
而令寧波的工業企業更無奈的是,這場7年來最為嚴重的“電荒”,引起了浙江省的高度重視。一本涵蓋了電力、水泥、印染等44個行業的能耗限額標準匯編發放到各地相關部門負責人手中。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浙江將開展專項監察,對2400多家重點用電企業的能耗情況進行排查,對實際用電超過行業能耗限額標準的,將從6月1日起實行超額部分的懲罰性電價。
為了不超過行業能耗限額標準,永正公司采取了在限電狀態下“保溫不生產”的策略。即在每周兩天的限電日停止生產,但要給機組繼續通電,保持溫度一直處于1100℃不變。這樣,8小時為機組保溫的能耗大約是2880千瓦時,比完全停電不生產后再升溫節省耗電將近2000千瓦時。同時,還節省了為機組升溫所需的時間,增加了生產時間。
“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通過更新設備,改進生產技術來降低能耗已沒有什么空間,只能采取更加合理的節能生產方式。”崔國明說。
屢遭停電之苦的寧波企業在積極響應供電部門拉閘限電的同時,在“緊巴巴”的實踐中開始摸索自己的生產之道,不斷探索最節能的生產策略,使拉閘限電的初衷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
給企業帶來福音的是,從今年夏天開始,浙江將籌集3億至4億元資金,對進行錯避峰的企業給予經濟補償,這是該省首次采用行政和經濟雙重手段,來提高企業參與有序用電的積極性。
今年的“電荒”與往年不同的是,來得更早一些,尚未到盛夏用電高峰,電力供需矛盾便已顯露無遺。
“今年‘電荒’現象的出現,跟去年年末的拉閘限電有很大關系。”長期關注中國能源發展的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去年因為要完成“十一五”的減排任務,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拉閘限電,今年由于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地方政府有很強烈的投資沖動,要把去年限制掉的產能補回來,所以上半年就出現了高耗能產業反彈現象。
“的確,去年夏天,北侖區還關停了一家重點鋼鐵企業的一套工作機組。”崔國明也透露說。
本刊記者對全國各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進行了解后發現,“電荒”嚴重的浙江、湖南、江西等省發布的今年前4個月經濟運行數據表明,地方投資欲望強烈,高能耗產業大幅增長,電力需求持續旺盛。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浙江省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速大幅反彈,3月份,8個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其中,非金屬礦和石油加工分別增長30.6%和17%,電力、紡織、造紙和黑色金屬分別增長13.1%、12.9%、12.3%和13.3%;江西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95.87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133.86億千瓦時,而重工業用電量達到了109.78億千瓦時,增長25%;湖南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4月,全省規模工業能源消耗2183.65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8.6%,而重點耗能企業能源消耗1645萬噸標準煤,占規模工業能耗比重為75.3%。
林伯強說,2004年的電荒,與當時電力裝機容量不足有很大關系,而本次“電荒”的背后,卻是高能耗企業產能釋放的客觀現實。“電荒”問題,折射出了當前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之困。
“目前,新上馬的項目一般都得不到批準,我們公司也在擴建廠房準備擴大再生產,但都被暫時擱淺。現在政府審核批準項目的標準都從萬元產值能耗換成了萬元利潤能耗。”崔國明表示,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控制企業能耗。
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院長閆國慶認為,限電將會不斷倒逼企業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借助科技的創新來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通過產業的轉型升級獲得的效益來消化原材料及設備價格提升后上漲的成本,努力轉戰高新技術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能耗粗放型生產方式。
【編后】
通過技術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并不是一時能夠完成的,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能力轉型升級并且確保成功。但對于處于寧波經濟金字塔塔基的寧波市工業企業來說,在自身現有條件下優化資源配置,想方設法緩解限電帶來的諸多困難,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今后企業的發展和前進方向。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