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化成
停車費不能成為“糊涂賬”
□ 華化成
近日,北京律協法律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展曙光表示,4月1日起北京大幅提高停車費用,“這些錢到底到哪里去了,需要有一個說法。而過去的停車費,一直是一筆糊涂賬”。北京市僅東城、西城(2環內)就省1.6萬個臨時占道停車位,一年應有9000多萬占道費收入,可2010年北京市財政部門獲得的占道費收入只有2000多萬。
在停車費去向并不明晰的情況下,公眾面對400%、500%的驚人漲幅以及部分停車管理人員“漲價才能撈夠本”的不當表態,難免也會懷疑如此漲價,在治堵之余是否也包含了個別部門與停車企業的私心,進而對政府用心良苦的政策安排產生誤解和抵觸。只有真正公開停車費的明確去向以及上繳財政比例,才能破除“政府借漲價撈錢”的猜疑,讓公共政策贏得更多民意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和我國大多數城市一樣,對停車收費資質管理采取“核準制”而非“備案制”,這種由行政部門嚴格控制停車市場準入資格的現狀,也使得停車收費市場具有較大的尋租空間。而公開停車費收入的具體去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企業用以進行尋租交易的資金鏈條。
更重要的是,公共車位作為屬于全體納稅人所有的公共資源,將藉此獲得的利潤收益,在彌補停車企業正常的經營所得后,重新注入公共財政系統,用于道路市政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也是不少城市的通行做法。然這種路政管理內部的“轉移支付”實現效率最大化,避免資金的“漏出”和濫用,關鍵還是要對“轉移支付”的資金來源加以有效控制,而這也同樣依賴于明確停車收入的具體去向。
既如此,有關部門應盡早算清停車費的“糊涂賬”,切不可因為“不明不白”的停車費而讓公眾信任和苦心治堵的成果一并付諸東流。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