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杰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 100048)
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分析及政策建議
楊聰杰
(北京市財政局,北京 100048)
近幾年伴隨財力的不斷增加,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和比重也逐年提高并位居全國前列,但與國外發達國家比較,教育投入仍然差距明顯。本文從投入總量、結構、生均支出等不同角度,對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通過國內外比較,有針對性地提出未來進一步擴大投入和提高效益的政策建議。
教育經費 財政性投入 生均支出
現代經濟的發展證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進步都離不開教育。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取決于科技和教育,科技的普及又離不開教育,因此世界各國無不對教育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投入,尤其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教育應作為先行帶動力量。教育經費投入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物質保證。北京市作為我國首都,隨著地方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和響應中央加大民生支出的要求,用于教育的財政性經費也逐年增加,首都教育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整體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北京市在“十一五”期末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也同樣離不開教育投入的有力支持。
教育經費的投入是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下,根據教育規模的大小,由政府、社會、個人三方進行成本分擔原則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總量。廣義的教育經費投入就是全部的教育經費投入,包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資經費、學雜費和其它教育經費;狹義的教育經費投入,即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預算內教育經費(財政部門的教育事業費、固定資產投資主管部門的基本建設撥款、科技主管部門的科研經費和其它經費)、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下面我們依次從投入總量、投入結構、生均經費三方面分析一下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情況。
近年來,在各級教育在校生規模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北京市教育經費總投入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由2001年的152.87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468.87億元。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從94.66億元增長到351.84億元,年均增長約21%,較好地履行了《教育法》中對教育投入“三個依法增長”之一的“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速高于財政收入增速”的要求。
從“兩個比重”之一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來看,2008年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含中央補助)占GDP比重已達到3.65%。雖然全國和地方指標沒有達到教育發展規劃規定的4%的要求,但是從絕對數來看,目前北京在這一指標上的總體表現要好于全國(平均為3.48%)和其他省市。除此之外,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可以很好地反映政府財政支出中用在教育方面的比例,目前北京市平均水平已達到19.46%,也普遍高于國家平均水平16.32%和其他省市,位居全國前列。
財政教育經費的投入結構反映的是在投入總量一定的前提下,投入的資金是否運用到最需要的領域。哪些領域投入過多,可能造成浪費;而哪些領域投入過少,有待加大投入力度,主要從教育投入結構來分析。目前北京市教育可以細分為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及其它。其中,按照目前的財政管理體制,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及其它(廣播電視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由市級財政負擔;區縣一級主要負責高中教育、義務教育及學前教育的投入。由于教育事業費(在預算年度內安排并劃撥到學校,列入《政府收支分類支出科目》第205類“教育支出”科目中的教育經費撥款)投入約占預算內教育經費的80%以上,而預算內教育經費又占到財政性教育經費的絕大部分,因此可以說教育事業費是財政性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
生均經費是指教育經費支出除以折合后的各類學生平均人數合計。如生均公用經費是指按在校生平均的用于教學業務與管理、教師培訓、實驗實習、文體活動、水電、取暖、交通差旅、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料等購置,房屋、建筑物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維修維護等方面的實際支出。一般來說,生均教育經費的變化是與當地經濟發展變化相適應的,同時還涉及到公共教育資源分布和占有的公平性。
從2008年各級各類教育生均事業費和生均公用經費投入分析,除了在高中、初中和小學的生均事業費上略低于上海外,北京市各項生均指標基本上位居全國首位,遠遠高于全國水平。從2001到2008年間北京市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都達到了逐年增長的要求。(見表1)

對一個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和結構的研究,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例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地方政府財力、學生規模、教育政策和理念等。綜觀國內,目前上海市學生總體規模和不同層次教育結構以及城市發展水平基本與北京相似,具有可比性。國際上,由于目前北京市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且北京市教育結構同OECD國家平均水平比較接近,因此與OECD國家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靜態投入水平來看,北京教育投入的總體水平明顯高于全國及其他省份(如上海市2007年“兩個比重”分別為2.68%和14.6%),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努力程度已經走在全國的最前列,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甚至超過了OECD國家同類指標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與世界發達國家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5%相比,北京市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地區GDP的比重仍舊比較低,且尚不及欠發達國家3.84%的平均水平。因此北京市的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隨著北京市GDP的增長和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增長仍需要不斷加大,同時借鑒OECD國家經驗,豐富和完善北京市的教育指標體系,為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效信息。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北京市對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及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所處的位置,并找出與國際上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差距。因此,需要總結過去經驗,找出當下不足,服務未來決策。同時,北京市增加教育投入的努力也必將繼續發揮對全國其他省市、地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從而帶動整個國家教育投入水平的提高。
根據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與資源承載能力,以及人民群眾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長,教育方面的投入必須保持相應的彈性增長,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不斷增大教育投入的力度,縮小與世界教育投入先進水平的差距。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預算內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為保障預算內教育撥款達到法定增長要求,每年教育事業費、教育基本建設經費、教育科研經費和其他經費投入均應實現增長要求,并作為各自相關主管部門的投入職責。
根據上面的分析,在經濟危機財政收入增幅放緩的背景下,今后在教育經費財政投入上依然要保證依法增長,需進行有增有減的結構性調整和優化,不同級別教育投入模式和力度有所區別,更有針對性地解決目前教育事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從而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1.采取最佳模式,確保投入效益。北京市高等教育生均定額標準和生均經費投入目前高居全國前茅,但隨著高等教育學生規模的穩定,目前的投入經費增長速度高于在校學生規模的變化,將不利于北京市高等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今后可考慮適度放緩高等教育經費增長速度,更注重投入績效,著力優化和調整高等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及投入方向;增強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合理確定基本經費與項目經費之間以及人員經費與公用經費之間的比例,引導高等院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就需要在保證政府依法投入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地方財政的政策和資金導向功能,更多地引導社會性教育投入。
同時,北京市高等教育單位普遍反映目前基本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很多建設項目是學校使用銀行貸款資金建設,再由學校自籌資金歸還銀行本金和利息,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教育單位財務風險,易造成政府或有負債。預算內教育經費中應加大對高等教育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以保證市屬高校的教學、實驗等用房滿足基本需要。
2.加大投入比例,增強市級資金統籌力度。由于義務教育實行“兩級管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部分遠郊區縣、外來人口比較集中的區縣由于財力有限,經費投入水平較低,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近一兩年北京市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的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定額標準的提高、學雜費的全部免除以及落實國務院關于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進一步規范學校收費行為等一系列政策因素,大大增加了北京市義務教育對財政經費的需求程度,北京市在義務教育階段事業費投入比例低于目前實際需求數。因此今后應充分發揮市級教育經費的引導和統籌作用,一方面,督促區縣政府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人員經費投入力度,這方面的投入能夠通過北京市落實國務院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政策得到顯著提高。另一方面,改變現行教育事業費增量70%向基礎教育投入的分配模式,可考慮調整為市級安排基礎教育經費同市本級教育事業費同比增長,以增強市級財政統籌能力,保證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
3.重視學前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第一環,對人的一生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北京市嬰兒出生率的增長,外來工子女入學需求的增加,市民對北京市學前教育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但北京市對學前教育經費投入規模遠遠低于上海市,學前教育的發展目前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就需要增加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并鼓勵社會力量辦園,改善辦園條件。一是在理順目前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基礎上,辦好城市公辦園,并將有限的資金適當支持農村幼教事業。二是根據學前教育辦園實際需求,適當調整幼兒園公用經費定額標準。三是根據辦園成本,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物價部門適時研究調整幼兒園收費標準,同時政府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對幼兒園的收費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1〕 關于北京市2008年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的公告[EB/OL].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網站.
〔2〕 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關于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EB/OL].中國政府網.
〔3〕 李偉.北京市與全國教育服務發展的指標構建及比較[J].北京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4〕 課題組.2020年上海教育發展及財政投入預測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9(13-14).
〔5〕 劉匯琳,丁厲.試論我國政府間教育財政職能的劃分[J].地方財政研究,2009(8).
〔6〕 線聯平.深化北京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改革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7(1).
F812.45
A
1672-9544(2011)06-0024-03
2010-08-22
楊聰杰,教科文處副主任科員,經濟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財政問題。
【責任編輯 孟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