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娟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系統的構建*
李美娟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經濟社會指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發展失衡容易引發地區性社會風險。本文以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為研究對象,以建立和諧社會為目標,構建了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系統,它包括發展失衡預警指標的設計、預警等級的劃分和預警信號的設置。并運用所構建的預警系統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進行了實證分析。
民族地區;發展失衡;預警系統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3.41% ,共有8個自治州、29個自治縣,37個自治地方,是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改革開放以來,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少數民族地區主要經濟社會指標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與國內發達地區存在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在不同民族地區、不同民族之間,同一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支系之間,同一民族同一支系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
造成這種不平衡發展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歷史發展的初始條件薄弱,加上自然地理條件的惡劣和市場經濟固有的要素集聚和財富累積效應等,以及不平衡發展戰略產生的負面效應,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現象越來越明顯;同時,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與周邊國家接壤,與其他國家有漫長的共同邊界,具有邊境的開放性、社會發展的多層性和經濟發展的滯后性的地域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中產生失衡的靈敏度高,發展失衡容易形成不同于內地、發達地區的效應和反應機制。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導致的價值觀念的摩擦、社會秩序的不確定、社會沖突和民族矛盾等問題,不進行有效控制,將引發地區性風險或社會危機。
本文在充分深入把握國內外社會預警理論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以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為研究對象,研究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基于社會穩定和和諧社會建設為目標的社會預警系統,對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統籌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執行少數民族政策,具有重大意義。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系統是在一定經濟理論指導下,采用一系列科學的預警方法和技術,通過建立發展失衡預警指標體系和預警信號機制,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失衡情況進行監測,對監測結果獲得的警情、警兆發布警示,達到預警預控目標。其基本結構主要包括發展失衡監測系統、發展失衡評估系統和預報預警系統三部分。
發展失衡監測系統主要是指對重要的經濟社會發展失衡指標進行定期監測和分析把握各項指標變化的動態趨勢,進行政策跟蹤和反饋。在發展失衡監測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指標體系。預警指標體系是依據一系列科學方法,經過嚴密論證選擇出來的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一套指標。通過這套指標,可以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監測和預警,判斷社會發展運行的趨勢。
發展失衡評估系統是通過提取發展失衡預警指標,利用相關預警技術和預警方法,評估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狀況。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將發展失衡監測系統收集到的信息加以綜合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危害進行估計,并將分析的結果傳遞到下一子系統。
發展失衡預報預警系統是利用計算機建立的人——機智能互動的警報信號輸出系統。在該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劃分警限級別的閾值區間,要確定一個與預警指標體系相適應的合理刻度,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狀態是否穩定正常的衡量標準,并以此來判別經濟社會運行中是否出現警情及其嚴重程度。為了具體、直觀地預報警情的不同級別,通常采取類似于交通管制信號綠燈、藍燈、黃燈、橙燈和紅燈的標識作為預警信號,直觀地在電腦屏幕上反映出來。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發展不單純是一種經濟或社會現象,而應是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的協調發展。本文主要從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生活質量和資源環境四個方面構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指標體系 (如表1所示)。該指標體系的建立體現了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強調了生活質量提高以及資源環境改善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突出了資源環境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生活質量水平的保障。

表1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評價指標體系
表1中第2列和第3列的權重是采用層次分析法①確定的。先是請100多位相關的專家對各指標按其在各子系統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然后再根據各指標的得分結果構造判斷矩陣,最后由判斷矩陣求得各指標的權重。
根據前面所設計的指標和確定的權重,首先計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評價值,以評估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然后通過其評價值設置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的預警信號,利用預警信號劃分預警等級,進行科學監測、預警和預控。
在用n個指標x1、x2、…、xn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時,這n個指標的單位可能有所不同,并且不同指標之間的數值差異較大,直接加權處理它們是不合適的,也無實際意義,因此,需要將指標值轉化為無量綱的相對數,同時數值的大小規范在[0,1]之間,這種去掉指標量綱的過程稱為數據的無量綱化 (或稱數據的規格化)。根據評價指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指標可分為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其中,正向指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正向的,該指標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標則是相反。
1、正向指標無量綱公式:

2、逆向指標無量綱公式:

上面兩個計算公式中,zi為指標xi的無量綱值,zi越大,指標越好。
首先計算各子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評價值,然后根據評價值的大小界定發展失衡程度。1、各子系統發展狀況的評價值Vi:

其中,wij為評價指標在各子系統中的權重,zij為子系統中各指標的無量綱值。
2、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值V:

其中,wi為各子系統在經濟社會發展失衡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權重,Vi為第i個子系統發展狀況的評價值。
通過 (3)和 (4)式,可計算出Vi和V的值,根據Vi和V的值可對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做出界定:
根據發展狀況的評價值所在的區間對其賦予不同的信號燈,并由信號燈的不同劃分預警等級。主要確定五個信號燈,分別為:綠燈、藍燈、黃燈、橙燈和紅燈;相應地劃分五個預警等級,依次為:無警、輕警、中警、重警,巨警。如表3所示:

表2 發展失衡程度的界定
根據信號燈所顯示的顏色,政府與有關管理部門應采取行動,實施恰當的預控措施,達到科學預警的目的。當信號燈出現綠燈時,表明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良好,社會呈穩定狀態;當出現藍燈,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較輕,社會較穩定;當出現黃燈,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嚴重,社會開始出現動蕩,各種危機有可能發生。此時,政府與有關管理部門應該開始注意分析,檢討相關的政策決策,對一些敏感性指標給予高度關注,尋找到發展失衡的原因所在,并采取措施努力排查發生社會危機的隱患,把社會導向良性運行的狀態;當出現橙燈,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很嚴重,社會處于混亂狀態,由發展失衡帶來的社會風險已經影響到社會穩定。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應該立即采取有效行動,控制好那些已經出現失衡的指標;當出現紅燈,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非常嚴重,社會處于極度混亂狀態,隨時都可能發生大規模的社會沖突和社會風險。政府必須采取緊急措施,迅速控制事態,扭轉社會動蕩的局面。

表3 發展失衡預警評估表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體系的運作流程如圖1所示,即以發展失衡預警信息采集為起點,以發展失衡信息監測、失衡程度評估和分析警情警兆為重點,以信息反饋系統為終點,政府管理部門根據警情警兆進行合理調控和決策。

圖1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機制的運作流程
根據發展失衡預警指標的設計和預警等級的劃分,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狀況進行實證分析,找出當前發展失衡的程度及所取的警級階段,以利于政府制定相應對策來降低發展失衡效應,促進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建立。
云南少數民族分布總體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漢族主要集中于滇東北昆明、昭通、曲靖地區,少數民族則主要集中于滇南、滇西地區。表3反映了云南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分布狀況。

表4 云南各州市少數民族人口占本地區總人口的比重
本文把少數民族人口占本地區總人口的比重超過30%的地區劃分為少數民族地區。根據此規定,從表4可以看出,除昆明、曲靖、保山和昭通外,其它州市少數民族人口所占比重都超過了32%,因此,本文所指的少數民族地區包括玉溪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楚雄州、紅河州、文山州、西雙版納州、大理州、德宏州、怒江州和迪慶州等12個州市。下面計算各子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值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云南統計年鑒2009》和《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09》。
由公式 (1)、(2)、(3)和 (4),可計算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值如表5所示:

表5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值和預警警級
根據表2中的發展失衡程度界定標準,可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給予評價,如表6所示:

表6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程度
從表6可看出,云南12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都存在失衡現象,但各地區失衡程度不一樣,引起失衡的原因 (即警源)不相同。警級為輕警的少數民族地區有玉溪和西雙版納,它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值分別為0.64和0.61,表明發展失衡程度較輕,預警信號燈顯示藍燈,社會較穩定。但麗江的資源環境子系統和西雙版納的經濟子系統、生活質量子系統的警級都為中警,即發展失衡程度嚴重,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警級為中警的少數民族地區有麗江、楚雄、紅河、德宏、迪慶,它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值分別為0.51、0.402、0.49、0.50和0.46,表明發展失衡程度嚴重,預警信號燈顯示黃燈,社會開始出現輕微的動蕩,各種危機有可能發生。下面尋找引發危機的警源,麗江、紅河和德宏的4個子系統的警級都為中警,楚雄的經濟子系統、迪慶的經濟子系統和社會子系統的警級都為重警,因此,政府部門應對這些敏感性子系統給予高度關注,并采取措施努力排查發生社會危機的隱患,把社會導向良性運行的狀態。警級為重警的少數民族地區有普洱、臨滄、文山、大理、怒江,它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值分別為0.39、0.24、0.29、0.36和0.33,表明發展失衡程度很嚴重,預警信號燈顯示橙燈,由發展失衡帶來的社會風險已經影響到社會穩定。其中臨滄的經濟子系統和怒江的生活子系統的警級為巨警,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立即采取有效行動,控制好那些已經出現失衡的指標。
綜上所述,根據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系統,能夠對發展失衡現象進行實時評估,隨時監控各指標的變化情況,使政府部門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狀況,在各種信號顯示失衡將要發生時,及時地發出警報,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發展失衡預警系統除了能夠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失衡進行評估、預警以外,還能用來分析各子系統的失衡預警情況,及時發現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的原因。為使預警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狀況,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做好預警指標體系的維護工作。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機制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研究領域,在社會轉型期,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存在各種突發性與伴生性問題,它們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因此,隨著社會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和社會形勢變化,已建成的指標體系也要與時俱進,進行深度開發和修正完善——對指標的數量、內容及其權重進行適當的修正,必要時甚至會對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進行調整。
2、建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制度。預警系統的運作僅有完整的指標體系和預警模型等技術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配套相應的制度安排,特別是預警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信息的全面收集、科學分析和最終做出確切判斷,是建立預警系統的關鍵,因此建立一套比較完備的預警信息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建立信息監測制度。政府部門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失衡問題,建立健全失衡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制定相應的信息監測制度;二是建立預警信息報送制度。應加強對信息的收集和報送,以便準確掌握、及時了解可能引發失衡的各種因素,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只有通過技術和制度兩方面的緊密結合,才能夠有效地保證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轉。
注釋:
①層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將研究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按各因素之間的隸屬關系,把它們排成從高到低的若干層次,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對同層的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并利用數學方法確定出每一層次各項因素的權值。
[1]鮑宗豪,李振.社會預警與社會穩定關系的深化——對國內外社會預警理論的討論[J].浙江社會科學,2001,(4).
[2]徐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方法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8).
[3]高志剛.區域經濟差異預警:理論、應用和調控[J].中國軟科學,2002(11).
[4]閻耀軍.超越危機——構建新的社會預警指標體系及其運行平臺的設想[J].社會學研究,2005,(3).
[5]葉繽.試論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10).
[6]周長城,謝穎.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8,(1).
[7]烏蘭圖雅.加快通遼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策與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
[8]陳遠章.社會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及其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08,(9).
[9]陳貽娟,吳映梅,胡秀玉.云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研究——以德宏州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08,(12).
[10]熊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析[J].經濟縱橫,2009,(8).
[11]李美娟.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失衡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0,(10).
[12]李美娟.電力市場中市場力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8).
Constrcu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Yunnan Minority areas
Li Meijuan
Because the mainly economic and social indicators are lower than the provincial average in Yunnan minority areas,there is imbala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hich easily leads to regional social risks.Tak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s the goal,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Yunnan Minority areas,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of development imbalance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division of early warning levels and setting of early warning signals.By the builted early warning system,it conducts empirical analysi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in Yunnan Minority areas.
Minority Areas;Development Imbalance;Early Warning System
【作 者】李美娟,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昆明,650092
F127.8
A
1004-454X(2011)04-0170-007
* 本文系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項目編號:HZ201124)階段成果。
〔責任編輯:俸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