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平
(1.福州大學,福建福州350108;2.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安355000)
環三都澳區域港口物流環境分析
鄭建平1,2
(1.福州大學,福建福州350108;2.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安355000)
發展港口物流業是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的重要措施。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的重要增長極,寧德要發揮在海西建設中的骨干作用,必須結合區位、資源、環境、產業等優勢,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資源配置,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文章通過搜集環三都澳區域港口物流的相關數據資料,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環三都澳區域的區位環境與經濟環境,指出寧德市具有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獨特的優勢.
環三都澳區域;港口物流;區位環境;經濟環境
2008年09 月30 日,寧德市今后10~15年內發展的偉大藍圖——“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批準,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寧德市今后的發展重心就在環三都澳區域.環三都澳區域地處我國大陸沿海中部,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加快環三都澳區域的開發建設,不僅關系到寧德自身發展,而且事關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大局.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優勢,以先進的軟硬件環境為依托,強化其對港口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貨、存貨、配貨特長,以臨港產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優化港口資源整合為目標,發展具有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特點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態下的綜合物流體系,是作為物流過程中的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節點,完成整個供應鏈物流系統中基本的物流服務和衍生的增值服務[1].寧德市要發揮港口優勢,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聯接內陸與海外的重要港口,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發展港口物流業,將推動相關產業如船務代理、房地產業的發展.從而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繁榮區域經濟.發展港口物流業,將不斷加快城市交通運輸建設步伐,不斷完善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建設,促進寧德市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因此,發展港口物流,不僅對寧德物流產業,而且對寧德市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筆者從環三都澳區域的區位及經濟環境著手分析了環三都澳區域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有利條件,同時也指出了當前存在的制約因素.
首先,從區位條件看,環三都澳區域處我國大陸黃金海岸線中段,緊靠赤道環球航線,處在一個密集網絡的核心位置.居福州港和北侖港兩個開放大港之間,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前沿門戶,也是我省北部和部分內陸地區直線距離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國際主航線僅30海里航程,北距溫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廣州黃浦561海里;東至臺灣基隆港145海里,是我國南北海運和諸多國際航線的必經之路,與東南亞各國距離適中,與港澳較近,與臺灣一水之隔,能同時得到大陸和臺灣省的“雙向輻射”.獨具“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區位優勢,使得環三都澳區域既是連接三大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三角洲、海峽西岸和臺灣)尤其是長三角的“橋頭堡”,也是連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內陸地區的重要出海口,為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港口物流提供了廣闊的作為空間.其次,從自然條件看,環三都澳區域擁有陸域面積185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海岸線、海域面積、灘涂面積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環三都澳區域擁有世界級深水港口岸線資源,深水岸線長度達88公里,可規劃建設3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個.其中世界著名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港區水深大于10米(最大水深達90米)的深度水域173平方公里,是浙江北侖港的26倍,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岸線總長450公里,深水岸線88公里(不含島嶼岸線),是北侖港的5倍,可建萬噸級至20萬噸級泊位112個,是目前國內建設大型深水泊位最理想的港址;并擁有天然的深水航道,主航道水深30-115米,且口小腹大,避風條件好,終年不凍不淤,50萬噸級巨輪可全天候進港,符合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趨勢,是建設大型物流港、儲備港和國際中轉港的理想港址.當前深水港口資源是制約我國長遠的稀缺的戰略性資源,三都澳作為世界級的天然深水海港,在我國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乃至世界上實屬罕見.誠如郭沫若先生在1962年重游三都澳時贊嘆道:“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200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上明確將三都澳列為福建省的四大港口之一.
第三,從配套資源條件看,環三都澳區域內擁有條件良好的臨港沿岸開發腹地和豐富的非金屬礦石、海洋漁業、淡水、水能資源.寧德市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達72種,其中玄武巖儲藏量占全國70%;這里擁有全國最大的大黃魚人工養殖基地(年產量占全國的70%)、綠茶種植基地(年產量占全國的8%)、銀耳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和太子參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60%).淡水資源充足,全區水資源總量為150.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4742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能理論蘊藏量225萬千瓦.加快建設中的寧德核電一期工程及大唐火電二期兩臺機組的投產運營,無疑為寧德臨海工業和港口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特別是供港口開發使用的臨海灘涂總面積達290平方公里,可為大型臨港工業項目和港口物流企業建設用地提供寬闊的陸域空間.目前,寧德市正加快臨海工業發展,在環三都澳區域打造競爭力強、特色明顯的“中國電機之都”、“中國民營造船產業群”、“海西能源基地”、“國家戰略物資商業儲備中轉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東南濱海旅游度假勝地”,并致力推動鋼鐵、石化兩大產業集群的形成.
自2009年以來,寧德市以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為契機,著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一縱”(沈海高速公路復線)、“兩橫”(寧武高速公路、衢寧鐵路)、“五聯”(白馬疏港鐵路、溪南疏港鐵路、溪南疏港高速公路、溪南二級疏港公路和漳灣疏港公路)、“五大圍墾”(溪南、騰川、湖塘、大南塘和后灣圍墾)、“三大作業區”(溪南、白馬、漳灣港口作業區)等項目實施,拉開了環三都澳區域開發基本框架.根據福建省交通廳“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戰略部署,寧德市交通局編制完成了《2008—2012年及2009年度交通建設項目計劃》,根據該計劃,高速公路將是寧德市未來5年重點建設的項目.其中總投資為66.6億元的寧武高速公路將在2012年建設完成.期間還將動工建設總投資為97億元的京臺高速公路南平建甌經寧德古田至福州閩侯段及古屏高速公路連接線、沈海復線連江浦口至福鼎(閩浙界)高速公路寧德段、霞浦鹽田至溪南疏港高速公路、福安至壽寧(浙江泰順交界)高速公路等項目.寧德市“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的寧衢鐵路(寧德—浙江省衢州市),與京九鐵路銜接,是浙江、江西等省份通向寧德三都澳港口的鐵路,將使寧德港口的腹地延伸到浙江、江西、湖南.逐步形成的以港口為起點,以公路、鐵路為通道,向南北延伸并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內陸省份輻射的交通網絡,使環三都澳區域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聯接內陸與海外的重要港口,推動港口航運業和物流業加快發展.
以區位優勢為出發點,以港口資源為依托、以海西經濟區的建設為契機.獨特的山海資源為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港口物流優勢產業創造了條件.
根據1990-2009年寧德市國內生產總值分析,寧德市的綜合經濟實力總體呈快速上升趨勢,如圖1所示.2009年寧德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收入)4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工業增加值20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6.47億元,增長19.8%,增幅連續五年居全省各設區市首位.寧德市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各種商品、服務和信息的流量急劇增長,為環三都澳區域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圖1 1995-2009年寧德市國內生產總值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的實施,寧德市著力營造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僅2009年寧德投洽會共簽約合同項目158個、投資總額204億元,履約率達75.9%.其中,環三都澳區域簽約項目82個,總投資183億元,占全市簽約項目投資總額的60.2%.寧德市實際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分析總體為上升趨勢(見圖2所示),其中2009年實際利用臺資245萬美元,寧德市臺資企業達95家,對臺進出口貿易額達3407萬美元,增長104.5%.船舶、水產等重點行業出口保持增長,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7項,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5672萬美元,比增48.7%.外貿出口總額7.0億美元,下降15.1%,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寧臺交流合作全面升級,對臺直航碼頭動工建設,臺灣商品經貿城、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倉儲物流區、東元電機等一批寧臺合作項目加快推進,寧德-基隆經濟文化對口合作協調處掛牌成立.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和南投縣竹山鎮分別與福鼎點頭鎮、福安社口鎮簽署茶產業合作協議,福安東元電機項目加快推進,霞浦與臺灣頂新國際集團簽訂食品加工項目協議.隨著寧德市外向經濟的快速發展,寧德市每年相當數量的工業企業原材料運進和銷售產品運出,促使物流活動極為活躍(見圖3).

圖2 1995-2009年寧德市實際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

圖3 1995-2009寧德市出口總值
隨著港口基礎設施水平的逐步改善,寧德港吞吐量從2005年開始持續快速增長,2009年達到1240.45萬噸(見圖4).在2008年寧德港已成為年吞吐量千萬噸級的港口.

圖4 1995-2009寧德市港口貨物吞吐量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對外貿易量的不斷增長,為物流需求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迫切需要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港口物流.然而長期以來寧德市得天獨厚的海港優勢并沒能很好地轉變為區域發展優勢,港口物流建設存在著諸多問題.港口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港口腹地堆場、倉儲、停車場地規劃不足,布局零亂;港口集疏運網絡規劃建設滯后,原有的疏港通道技術等級低,交通不堪重負;集裝箱運輸發展緩慢,與現代港口物流發展趨勢差距巨大;臨港工業不發達,發展潛力有待開發;物流企業規模小…….當前,寧德市政府正緊鑼密鼓地大力構建“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將物流納入港口發展戰略體系,強化港口物流的服務理念,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整合港口資源,加大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養力度,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港口物流的長足發展,對寧德市總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成為帶動寧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1]佚名.港口物流[DB/OL].百度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961981.htm,2010.09.06.
[2]徐金偉.港口物流發展研究[J].世界海運,2004,27(2):31-32.
[3]王海平.寧德建設中心港口城市的戰略舉措[J].港口經濟.2006(3):34-35.
[4]寧德市統計局.寧德市統計年鑒(2009)[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5]寧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德調查隊.2009年寧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http://www.stats-fjnd.gov.cn/xwgb/tjgb2009.htm.2010-2-8.
[6]陳家東.寧德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N].閩東日報.2010-2-24(1)
[7]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寧德市人民政府.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2008-2020).2008.9
[8]佚名.港口服務指南.寧德市港務局網站[EB/OL].http://www.ningdeport.gov.cn.2010.09.25
[9]陳榮凱,陳家東.全面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寧德在海西東北翼快速崛起[N].福建日報.2009-11-15(4).
Analysis of The Surrounding of the PortLogistics in The Central Sanduao Habour Region
ZHENG Jian-ping1,2
(1.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2.Ningde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ical,Fuan 355000,China)
Developing the port logistics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 of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enlarging inviting investment.As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of the northeast wing of the West Coast Strait Economic Zone,Ningde must take good advantage of the location,resources,circumstances and industry and so on,fast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rt infrastructure,optimize the port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and develop the modern port logistics in order to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 Coast Strait Economic Zone.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entral Sanduao Habour Region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al advantages that Ningde owns to develop the modern port logistics by collecting the related data about the Port Logistics in the Central Sanduao Habour Region.
the Central SanDuao Habour Region;port logistics;local environment;economical environment
U651
A
1008-9128(2011)02-0065-04
2010-11-11
2010年福建省寧德市社科研究課題(201003)
鄭建平(1967-),男,福建福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責任編輯 自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