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籌兼顧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根本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發展方法論。當前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我們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不斷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切實掌握統籌兼顧這一根本方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本文將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高度,揭示統籌兼顧發展方法的科學性,以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堅定科學發展觀的信念,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程中不斷實現與時俱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B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585(2011)02-00-02
“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創立和發展起來的頗具中國特色的發展方法論。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把對中國共產黨統籌兼顧發展方法的認識與實踐提高到新的境界和水平,同時提供了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
1 統籌兼顧的科學內涵及唯物辯證法底蘊
當前我們面臨著十分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掌握統籌兼顧的戰略方法,是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對于黨的各級領導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黨推進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可靠保證。之所以說統籌兼顧是科學的方法,是因為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思想。
1.1統籌兼顧的內涵及特征
統籌兼顧就是要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構成這個整體的各個局部以及這些局部之間的相互聯系,在謀求發展時統一考慮這些局部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兼顧各個局部和每個局部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能夠代表各個局部要求的整體發展合力和共同價值取向,使各個局部在實現整體發展中各得其所。社會是一個由眾多方面,諸多要素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系統的各個環節要求相互協調才能形成系統整體的統一發展,所以,在籌劃和指導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必須要兼顧各個方面,平衡各個環節,協調各種關系。因而統籌兼顧作為我黨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和領導方法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應運而生,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其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平衡性等基本特征。
1.1.1系統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既要對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行比較,優化組合匹配,同時要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系統的影響,以取得系統的最佳效用。系統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解決現實問題時必須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把系統整體的功能和效益作為我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
1.1.2協調性。協調性是指在系統中,統與籌的各個要素內在一致而不相矛盾,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協同和諧。社會的全面進步應該是經濟社會系統、自然生態系統這兩大系統的協調發展,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的全面發展由可能變為現實,才能保證全局的、整體的和根本的發展。
1.1.3平衡性。平衡與不平衡的辯證運動是事物發展的重要特征,統籌兼顧的平衡是綜合動態的平衡。事物發展是一個從不平衡到相對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不平衡是新事物產生的邏輯前提。因而,統籌兼顧所追求的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不是僵死的平衡。
1.2統籌兼顧的哲學底蘊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用全面和聯系的觀點看世界并強調事物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本質聯系。從辯證法的高度看,統籌兼顧符合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關系,使我們的主觀發展愿望與事物運動發展規律相一致,推動著世界不斷運動發展。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統一,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
首先,統籌兼顧蘊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和系統的觀點。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發展實際上是一個由許多要素相互聯系而組成的系統,要使這個系統的功能發揮到最佳程度,就必須充分考慮系統的組成結構,協調系統內部各要素的關系。人類社會本身是一個多結構層面的龐大而復雜的有機體,統籌兼顧的實質,在于使社會與自然以及社會內部各要素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從失調到和諧的轉變,各方面相互銜接,良性互動。要想使這個巨大系統井然有序、平衡發展,就要促成社會各要素的相互包容、協調運作、良性互動,以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的局面。
其次,統籌兼顧蘊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矛盾的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的辯證法精髓。構成社會的各要素、各個部分和層面,必然處于多種矛盾的交織中,它們必然有各自的不同利益和要求,甚至相互之間難免有沖突。統籌兼顧就是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學會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將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以及減少嚴重問題的出現。
最后,統籌兼顧蘊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兩點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統一觀。統籌兼顧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統籌體現的是整體、全局,統籌是兼顧的基礎、前提。沒有統籌就談不上兼顧。沒有全局觀念,把握不住整體,就會被枝節所困擾。統領全局的問題是關鍵、是起著支配作用的方面,離開整體布局的籌劃,就會失去方向。在具體的工作中必須堅持統籌兼顧,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其他,主次配合,協調一致,使各面工作有重點、有秩序地向前發展。
2 統籌兼顧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創新和發展
進入新世紀,隨著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科學總結和全面提升統籌兼顧發展方法論的時機成熟了。根據新世紀國情和世情的發展變化,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矛盾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統籌兼顧的內涵、對象和范圍,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在新時代的新發展。
第一,承認發展的差異性存在,尊重發展的差異性統一,符合新形勢下統籌兼顧的新要求。追求和諧不是回避矛盾,而是以承認矛盾和差異為前提,是多樣性的和諧統一。社會主義社會是由各種矛盾組成的復雜系統,在全面處理社會發展矛盾中要允許不同甚至是對立事物的存在,提供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協調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第二,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增添了新形勢下統籌兼顧的新領域。我們在分析、處理社會矛盾時,必須抓住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新發展。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將科學發展觀提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就把統籌兼顧,拓展到了整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等各領域,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統籌兼顧發展方法的認識飛躍和理論升華。
第三,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調動人民的主體能動性,堅持統籌兼顧,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它要求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運用統籌兼顧發展方法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尊重人民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使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現實和長遠利益達到最大化,使全體人民能夠共享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
3 堅持統籌兼顧、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們面對的社會利益主體更多,領域更廣,利益關系更復雜。因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協調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3.1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協調和處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
在推進各項政策措施時,必須統籌兼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并妥善處理它們的利益需求,使各階層都能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人民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必須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堅持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用統籌兼顧的方法指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